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瑞·達利歐:此時投資中國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對話瑞·達利歐:此時投資中國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橋水基金創始人 瑞·達利歐(Ray Dalio)

《財經》記者 袁雪/文

被譽為「基金之王」的橋水聯合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這兩天在中國掀起了熱潮。他其實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助過一臂之力」,自稱很多親密朋友都是中國人。不過他這次亮相格外高調,帶著他的著作《原則》來到中國。

在2月27日《財經》雜誌主辦的「瑞·達利歐:看中國、看市場、看投資」的見面會上,他分享了「投資的聖杯」:成功的投資關鍵是要打造良好的投資組合,投資的聖杯就是要能夠找到10-15個良好的、互不相關的投資或回報流,創建自己的投資組合。」

實際上,和他一起再次來到中國的,還有橋水在中國開設的基金。2016年3月,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註冊。

之所以說是「再次」,因為早在1994年,確信中國註定會在21世紀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瑞·達利歐成立了一家名為「橋水中國合作夥伴」的公司,計劃向美國的機構投資者介紹投資機會,將中國企業介紹給美國企業,在運作了一年多後,由於無法同時兼顧管理橋水和橋水中國合作夥伴,他關閉了這家「在中國建立第一家總部在美國的私人股權企業」。

這一次捲土重來,瑞·達利歐告訴《財經》記者,這個中國基金的大部分業務是將海外的資金帶到中國,以中國的貨幣投資中國市場。「中國的市場有流動性,又是於我(個人)很特別的一個地方,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投資選擇,如果我們是受歡迎的,當然我們會在中國投資」。

不過,在一些人眼裡,近幾年的中國市場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地方,例如金融行業的去槓桿風險。在對話會上,上海重陽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慶就提出了「中國是否具備良性去槓桿的條件」的問題。

瑞·達利歐回應稱在幾年前就研究過中國的債務問題,從五到六家銀行借貸給國企,小企業沒有足夠的能力借到錢,演化到地方政府債務、企業債等,而他認為不同監管機構出台了比較良性的政策,管理有效。

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他也再次表示了對去槓桿問題的樂觀。他認為去槓桿將需要1到3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調整,而由於這些債務大部分以人民幣計價,且基於對中國處理該問題能力的信任,「對外國投資者、中國投資者來說,現在仍是開始投資,並且每年增加投資的時機」。

除了這一次在《原則》一書中所討論的生活與工作原則,瑞·達利歐還有一本書討論經濟運行的原則,其中一篇著名的論述,就是他對去槓桿問題的思考——《債務周期:槓桿化與去槓桿》(Debt Cycles: Leveragings & Deleveragings)。

瑞·達利歐被奉為華爾街基金之王,不僅僅是因為他管理著全球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更因為他屢屢能夠準確預測到經濟危機的發生。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對沖基金平均虧損19%,橋水獲得了正收益。

在金融危機過去的10年後,投資者自然格外關心他對當前市場情況的判斷。他對《財經》記者分析,現在與2008年不同,經過計算髮現,並沒有太多債務到期需要償付,現在的情況更像是漸進的擠壓,「我預期在未來兩年,資產的收益會大大低於之前幾年;我們現在處在泡沫前的時期」。

在對話會上,瑞·達利歐也表示,不管是政策制定者還是微觀參與者,都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學到很多變得更加謹慎,一個他擔憂的新問題是貧富差距加大帶來的社會和政治風險,尤其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我們現在處於短期債務周期的末期,我比較擔心的如果接下來衰退一旦出現,會產生什麼樣的社會和政治風險;我擔心的並不是今年,應該說下次(美國)大選之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懿笑大方 的精彩文章:

TAG:懿笑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