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消除對立體驗實質 透過文字展現心性

消除對立體驗實質 透過文字展現心性

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遵從文殊菩薩指引,參訪第四位善知識彌伽大士,老師廣為善財顯示發菩提心之功德力,與會大眾踴躍歡喜。「是時大士觀察眾心,咸生恭敬,離諸諂慢,其心寂靜,志意柔順。隨其樂欲,廣為分別開示解釋輪字句品莊嚴法門。」

這樣成就很簡單。第一個、。用意識形態在審視這個情況,沒有活在當下,不能叫有恭敬心。聽聽看,就是沒有恭敬心,有評分心態。我執,擁有分裂性、對立性,有很多的標準,要他放下身心世界,做不到。聽經,自己去體會,從內心真誠地講出來。在家好好地呆在家裡,出去就好好地玩,投入融入。

第二個、離諸諂慢。他來就是接受調教的。我們都是來看看,種種福田。寂靜,柔順。前提條件要具備,分別開示才有用。

輪字句品莊嚴法門,與華嚴四十二字母對著講,是總持法門。梵文發展,牽涉到語言學,現在已有五十幾個。四十二字,有四十二類的功用。語言文字要能靈活運用,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語言,你都能知道。

能修學幾個字,成就會隨那幾字性向不同,你的成就不同。四十二個字母,聲音無量無邊,可以直接修,正面修,可以完全具足。從側面修是部分。

貪嗔痴慢疑五個,動物看我們人,看成一團食物而已,老虎吃人,沒有殺業。你生氣時,它看到的是生氣,嗔心,它變成與你的嗔心相對立。當你沒有恐懼嗔心時,有慈悲心,老虎看到這個慈悲心很溫心,會靠過來。

語言模式、思維模式要能轉,世間的轉成出世間,導進來,進入你自己的心靈方程式,要成就就很快。經常提起這種思維。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五十三參中善知眾藝童子,鬻香長者章,都提到這個部分。

要了解自己心性,超越自己心性,語言文句的陷阱必須能超越,不然會死在文字下。精通語言並不難,透過語言讓心性展現出來這個才難。對立的東西是煩惱的根源,學佛先把對立消除掉,所展現的就是這個部分,直接從佛性上溝通了,超越語言這個層面。要去體驗實質的部分,儀式的部分可以不要。

感受到語言文字對意識概念約束的部分,有沒有感受到?要突破這點限制,還我本來面目,展現本地風光。

彌伽大士心理很清凈,他知道有些人已經到這裡。修行態度四圈:當機眾,與善知識最近的;影響眾,稍遠一點;隨緣眾,再遠一點,已不是直接關係了;更遠,信眾,跟著跑的,古代叫莊嚴眾,現在叫湊熱鬧的。

我們也區分一下四類,當機眾是弟子,如子女一樣,是你自己要當子女,24小時的; 徒弟,準時上下班的;學員,學生,有課就來,沒課回家;信眾,還拜拜就不錯了。

因有層次上的不同,師父講法是一,眾生因根器不同吸收的是異。輪字句品莊嚴法門對彌伽長者,只是一言普宣。可是因為你的修行態度關係,所接受的不一樣。師父如太陽,你的態度、心態決定吸收的量!

自我檢討反省,符合佛陀的標準嗎?想三十年後具備。眼前的因地對,果一定正確。現在起步調正了,下輩子再來!(海雲導師開演華嚴,圓明筆記心要!)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轉五窮 增五富 智富、學富、文富、命富、交富
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把心安住在道上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