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地「大家」和上萬詩友隔空對話,只因「為良心寫作」的他

四地「大家」和上萬詩友隔空對話,只因「為良心寫作」的他

四地「大家」和上萬詩友隔空對話,只因「為良心寫作」的他

【編者按】廣東、上海、河南、甘肅四地詩壇「大家」和全國上萬詩友隔空對話,一切只為了他,一個只「為良心寫作」的山東詩人。2月27日晚,在詩評媒組織的的互動談論中,一個小時就收到評論4500多條。

以開創「眾籌式評論」模式而廣受關注的詩評媒公眾號,於2018年2月27日再啟「大家評詩」欄目,目光鎖定詩人馬啟代。27日晚上8時起,詩人馬啟代,特邀嘉賓上海詩人石生,廣東詩人、評論人古道,甘肅詩人、評論人陳思俠,河南詩人、評論人李霞等,和全國詩友在「詩評媒」微信群展開熱烈討論。

今天,我們將部分評論和文章跟帖評論收集整理,以饗讀者。也歡迎更多的詩人、評論家和讀者加入我們行列。

【當期詩人】

馬啟代:1966年生,祖籍山東東平,詩人,詩評家,「為良心寫作」的倡導者,「長河文叢」、《山東詩人》《長河》主編。1985年11月開始發表作品,創辦過《東嶽詩報》等民刊,出版過《太陽淚》、《雜色黃昏》等詩文集22部,作品入編《中國新詩「新來者」詩選》等各類選本200餘部,獲得過山東首屆劉勰文藝評論專著獎、第三屆當代詩歌創作獎、2016首屆亞洲詩人獎(韓國)、第四屆滴撒詩歌獎等,入編《山東文學通史》。

【個人詩見】

我所有的書寫都離不開大地和人心,都離不開我試圖對時間做出回答的努力。無論文字給我帶來荊冠還是桂冠,我都要用一生來踐行「為良心寫作」的精神宣言。人活著的意義也許在於,爭取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真正的文學就是社會和人生不正常時期結出的血痂。在此基礎上,談論詩意和詩藝才是應當的。一個傑出的詩人除了卓越的人格品質,他在繁簡、快慢、長短、多少等內在規約上的獨特感悟和分寸拿捏以及不斷的蛻變只有他自己履約自己的憲法。無論怎麼說,好詩人都是孤絕的獨行者。

一、既有寫得傳統的,也有前鋒探索

古道(特邀嘉賓)

我想從寫作風格和情志兩方面談下讀後感。這組詩里既有寫得傳統的,也有前鋒探索。前者如《我果真是一條魚》,後者如《把自已走進了木頭》。我就說這兩首。

詩人早期作品《我果真是一條魚》的寫法相對傳統,但它貴在有婉曲而貼切的下層表達。這首詩表層一直在呈現魚與水、島嶼的關係,突出表現了魚的處境:孤獨、寒冷、彷彿是在水中遊動的一個島嶼,卻又與真正的島無緣。這樣的處境是緊緊包圍著它的水造成的。因為水的禁錮,它無法上岸,無法追求離岸世界。但也正因為擁有水世界,而又不必上岸,不必依賴那些現實的島嶼,從而能在水中自養自足,充分享受魚的自由和快樂。作者正是從魚水關係既對立又統一的這個點來突破,這個選擇應該說是不落俗套的。讀這首詩,也要意識到它的技巧也主要是基於所選擇的這個點。

借魚的處境,這首詩隱含表達了"我"與世界的關係、我與時空的關係,揭示了詩我在現實時空中同樣的處境,透露了一種自我設計的生存策略和姿態: 被無形的水隔離、限制著,我無法追求,也不屑追求那些無法觸及的東西,比如那些高大上的東西。這時的水是第一義的消積的水(不必明言,任何具有社會經驗認知的人都能體味哪些東西是這種水)。但我又在另一種無形的水中,以我的方式存在和快樂著。這時的水,就是第二義的積極的水了(比如健康的親情和人際關係、正常的工作、良好的心境與修養。)

這就從情志上為這首詩給出了一個富有深意的下層結象,帶上了對立與統一的哲思、生存的無奈與策略情懷,比喻巧妙貼切。由此,魚水關係這個被寫濫了的題材從情景構造到情志表達都獲得了獨特新意。

最後簡單提一提標題和詩中出現的辭彙"果真"。這是一個詞語利用的小技巧,使讀感上產生"我曾懷疑自已不是一條魚"這個未言自明的隱藏情緒,平添了詩意的豐富婉曲之妙。不妨試試去掉它,變成"我是一條魚",讀起來就沒有這個意味了。但現在有些詩人傾向於極端簡煉,把帶有主觀色彩的辭彙統統拿掉,雖也有不少佳作,但更多的是導致了詩味的喪失。刪繁就簡是種風格,但不是唯一選擇。

再說另一首。《把自已走進了木頭》寫法要前沿些。前一首《…魚》是平實、遞進、關聯、親切的表達,而《…木頭》卻呈現出了拗拙、突兀、跳動、冷硬,和更加隱藏、晦澀的特點。它尤其帶有冷峻的思想鋒芒,有批判的意象在內,讀起來需要有更強的形象關聯力、思想深度。

從第一段的喻象"屍身""死後""遺言""齒痕""傷口"就可看出,這首詩不可能是一首清新賞木小品,而應該是有與它們所寄寓的悲劇色彩有相關的深度內容的,那麼讀者要繼續讀下去,就要切換下審美模式了,要帶上凝重、思考、受難的心態去讀剩下的部分,否則帶著一個賞月期待去讀這種詩,讀完後又罵它,就不公平了。

如何讀這首詩的內在表達呢?我感覺要抓住工匠從木頭中雕刻出一隻鷹這個中心意象,然後結合表層詩象,展開木頭(或人)被拷著帶來、被利刀剔去骨血、鷹的出世與涅槃重生、忍痛拋棄個人榮辱只留下心中的鷹、祖國磨難與那些折翅的鷹等聯想,就能進行自已的意象組合和創造,自我圓滿意境,以及產生一些深層思考甚至批判了。

另有幾首寫得也還可以。總體上要說有何不足的話,個人感覺有些情節意象的構造略顯生硬,詩意美還有提升空間(包括這兩首在內),個別表現手法上有陳舊感,有一些地方雖是隱式表達,但仍看得出主觀意念過強過顯的問題。

個人感覺《藕》的刀刻斧琢痕迹太重了點,比喻巧不代表詩的意境好!可能按現在有些前衛標準來看它已經不能算是詩了,但放在詩歌發展的歷程中去衡量,也是一種「比擬精準」的詩,它也有意象的,只是詩歌的意象好壞,要看它帶來的詩意、美感如何!

最後說一段個人的詩淺悟: 詩閱讀是這樣一種東西。當你處於愉悅之中,會偏向於去看一些輕逸美好的東西。當你處於痛苦之中,會傾向於去讀一些深刻厚重的作品。當你處於世俗之中,會沉迷於目之所見的現實表達。大多數人讀詩往往只能從"我境"出發,能兼具上述三種審美並能結合詩歌表現進行快速準確切換,方能領略詩歌更深更廣之處的美妙!

詞語的繁複與簡約各有其所,是選擇,而非標準。繁複而不空洞,有邏輯和深淺呼應,能平添許多詩意韻味,但不易寫好。簡約直觀表現,剔除血肉,只呈現骨胳,讓讀者去圓滿,干煉精道,但往往過於冷硬,也有避難就易之嫌。

二、有新奇的內涵,也有大氣的意象

陳思俠(特邀嘉賓)

知道馬啟代老師,讀他的詩歌,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的詩歌有新奇的內涵,也有大氣的意象。我記得有一句「燃燒的中年,在我的雙手裡攥成了火山」,空靈而且厚重。

讀馬啟代老師的詩歌,能夠感受到冰山一角的深邃。情感和思想交融,他的《沙灘上的魚》,有極強的象徵性,以魚,潮,說出了詩人的夢想——人生就是在風口浪尖上,燃燒靈魂。

馬啟代老師的詩歌有時候看起來意象紛呈,或許複雜,但是他能夠給讀者帶來全新的意境和感悟。《沙灘上的魚》,對人生的體察,疼痛,抗爭,都能夠有新的認知。

馬啟代老師老師的詩歌,有很強烈的憂患意識,即使是在他的山水詩歌中,也能管窺,比如「一滴汗,掉下去,摔成一道瀑布」。

石生(特邀嘉賓)

馬啟代的詩,守正。他代表自己也代表我們表達了人世理想,意味高遠,實則可能是我們做不到的。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急於表達,有可能是欲速不達。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不如把觀點隱藏在文字背後的背後,談談風月,談談自己真實的生活。不表達,只表述;不高蹈,最生活。至於形式的千變萬化,惟手熟耳。

三、一些作品對孤獨、痛苦、不幸、脆弱有深度體悟

李霞(特邀嘉賓)

馬啟代,是老朋友了,也見過幾次,覺他人比詩更朋友。問好啟代,山東河南我們是鄰居省,說話生活習慣基本一樣,一見就親切,本來想說「擁抱一下」,又想啟代嚴正的樣子,只好說:「啟代好,好久不見了。」

馬啟代是近年較活躍的中年詩人,他的寫作充滿著對生命、心靈的觀察與思考,一些作品對孤獨、痛苦、不幸、脆弱有深度體悟,但仍堅持堅信良知、未來與希望。

馬啟代注重詩體結構的變化,形式多樣,減輕了意象詞語的壓抑與單調。

馬啟代語言基本是象徵、隱喻,或者是屬知識分子寫作,但少含混艱澀和故弄玄虛,有時還加進幾行口語,增加了動感和亮色。

馬啟代注重詩體結構的變化,形式多樣,減輕了意象詞語的壓抑與單調。

捉自己

這些年,我被逼出了兩項本領

一個是隱身術,一個是分身術

整天跟在各色人等的後面

看他們如何口蜜腹劍,並且

在四顧無人的地方揭下畫皮

有時候一個我與另一個我鬧得死去活來

絕望的時候,我常常練習捉自己

讓假我審判真我,偷嘗牢獄之苦

冠冕堂皇的那些人,把我逗得樂翻天

我每天都悄悄地舉行葬禮

竊取那些大會開幕式上的音符做哀樂

在我看來,他們莊重的樣子頗像孝子

馬啟代《捉自己》是一首沒有異議的優秀作品,面對一些尷尬和無奈,詩人被逼出了不再是尷尬和無奈,而是難得的自我心理療法,而且還寫出了人人心中有,卻他人筆下無的獨特感悟,情,趣,義,理,意,融為一體,叫人差點笑得噴飯,又拍案稱絕,既消悶,又解恨,這才是真正的智性寫作。好,妙!

隱喻寫作幾乎無法逃脫詞對物的強加甚至殘暴,如馬啟代《我果真就是一條魚》里「我的孤獨就是一條魚的孤獨」等等,莊子2000多年前就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當然也有「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些無法驗證的爭辯,最後只能還是爭辯。《藕》對物特點的抓取與升華都相當到位,但當我們發現在餐桌上成天見的菜,突然成了英雄與烈士的化身,難免感到怪怪的,有迷惑,也有惡搞之嫌疑。在敢英雄與《疑問》里的「我該如何,如何給萬物命名?」,這是神或上帝的事,詩人也想爭取或替代?當然它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性和不確定性。當然也有了故弄玄虛的嫌疑,這也是許多口語詩人鄙視拋棄反對隱喻寫作的主要原因。

馬啟代主張「為良心寫作」,良心是道德家族的核心。情感呀,精神呀,靈魂呀,文化呀,歷史呀,自然呀,道德呀,悲憫呀,責任呀,良心呀,正義呀,人性呀,是與語言並列的東西,怎麼成了語言的上帝?語言不能在殖民地生活了,要獨立,要解放,要革命,要翻身,要去蔽,要做主,要自新。艾略特說,詩不是放縱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現個性,而是逃避個性。

四、馬啟代的詩好有六點(節選)

雨中思緒集(王恩榮)

我覺得馬啟代的詩好有六點(詳細內容見明天的詩評媒):

我很認同李小雨的6條好詩的標準,想以馬啟代的詩為例子,試論現代詩「好詩」的標準:

1,李小雨判斷好詩的第一條標準:「有思想深度,能打動人,於普通的事物中開掘出不普通的意義。」,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思想的人能成為一個好詩人。詩歌的基本細胞就是意象,而意象里的意,就不單純是情,更重要的是感,是對現實生活的個性化的感受,感受是點,這個點只有放在思想的整體觀照下才能形成正確認識的點。

2、「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詩。」,詩的本質就在於發現,一個好詩人一定能夠在平常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詩是形而上的,沒有第三隻眼睛的人談詩就是隔靴蚤癢,這樣的人寫出的詩也是不痛不癢的。陳先發在《爐邊補》中說道:「詩是對已知的消解和覆蓋。如果你看到的樺樹,是體內存放著絞刑架的樺樹,它就變了。如果你看到的池塘,是鬼神俱在的池塘,它也就變了,詩性就在場了。詩即使將世上一切『已完成的』在語言中變成『未完成的』,以建成詩人的容身之所,這才是真正的『在場』」,『在場』就是發現,沒有好的發現就沒有好詩。

3、李小雨說:「想像力、距離感、空間感。寫詩要有新穎、奇特的感覺,由感覺而催發想像,與外物拉開審美距離,創造一個獨立自足的詩意空間,詩應該從似走向不似,又由不似回歸本質意義上似。」馬啟代的詩正詩這樣的,「棉花是地上的白雲,這些白雲都是從地里長出來的」這是他在一首詩的句子,沒有人能把詩想像的這麼奇特。

4、「形象性和細節。」,李小雨說:「詩用意象說話,細節是意象真實的重要條件,因為細節即生活,即個人化,即獨特性。」

5、「構思的智慧、巧妙、集中、凝聚。小中見大,出人意料,別處心裁,單純而又豐饒。」,這個特點幾乎在馬啟代的許多詩都有應證。因為他是一位生活經歷異常豐富,對社會、生活體驗頗多,又睿智有思想的詩人。

6、李小雨說:「詩的語言,是抒情的、美的、有內在韻律和節奏的。」,馬啟代的詩在這點體現的特別明顯,他有他自己的語言特色,普通的文字在他的筆下煥發了強大的生命力,每一個母語文字都在同一個節奏和韻律上為他效力。他的語言、視角、意象都是別開生面、獨具一格的。

總之,馬啟代的詩好不僅是表現在形式意義上的,更多的詩表現在他的苦難的生活經歷和對生活睿智的發現層面上的,他是「為良心寫作」的倡導者,他在《90後:悄然站起的詩壇新生林》談過對目前新詩創作的幾個想法我們共勉:

一是大家一定注意「新詩」(我近幾年一直用「新漢詩」這一稱呼)的文體形式問題,它所關涉到的「意、氣、象」我多有論述,特別是關於「氣」在新詩文體形式中的作用,是對聲音詩學、視覺詩學等的進一步梳理和挖掘;二是永遠不要偏離了新詩寫作的一條原則,那就是「靈性」和「想像力」,人們說詩是人類得以求真向善的最後的城堡,我想有它的道理,西方式理性和科學只有在保有人類「靈性」和「想像力」前提下才是理性和科學的;三是要有對漢語的敬畏感和責任感,母語承載了我們祖先的創造,我們的文明是人類「軸心期」產生並延續下來的,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智慧,就像詩,詩意是亘古如斯的,看誰能凝聚一個時代最厚重的詩意,現代人未必在詩意書寫上高於古人;四是一個詩人首先要做好一個「公民」(當然我們要先去爭取),要像上帝一樣思考,但必須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提高自身的和詩的境界。為此,詩人要敢於承擔苦難,如果這些苦難必須由我們來承擔的話。

這些話我們可以看見他的詩觀,他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最後我們再用他的一首詩為這篇評論作結:

《我一生靠飛翔的身影照耀大地》

秋天成熟了,不落雨,就落陽光

雷聲已被風抹凈

秋風來了,我照樣不能低頭

我的身影只能埋在天空

這個秋天,我只長思想,不長翅膀

我一生靠飛翔的身影照耀大地

五、細讀馬啟代的詩

下面是網友對馬啟代部分詩篇的解讀。

明月疏桐

我覺得馬啟代老師的詩有大境界、大情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他的這些藝術特徵都是通過常見的意象,但經過他想像、推演和鋪排,都能達到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

馬啟代老師的詩歌句勢鋪排如行雲流水,節奏強烈,思想深刻厚重,有古漢語的表達簡潔,又有意象的繁複之美。比如:《把自己走進了木頭》

我認為這是馬啟代運用日常意象最叫絕的一篇,有翻陳出新的效果。

「-----木頭是樹的屍身,是樹死後活下來的遺言,/鋸齒牙痕光滑,精神在傷口上站著」

木頭沒有被詩人用做平庸的田園生活的介質,而是開門見山,直接進入一種生命狀態的質問。曾經的繁茂已不存,我是否還活著?是否還在堅守初心,傷口清晰可見,但詩人痛並清醒著。

「一個從鐐銬中走來的活人/相信木頭裡有會飛的靈魂/他用目光找過,現在他要持刀去追」

木頭是平庸的,但靈魂是高蹈的,不會說話的木頭是否代表了一代人的集體喑啞,詩人能在木頭中找到會飛的靈魂嗎?要讓木頭開口說話,目光已經不起作用,他決定持刀去追。

詩人運用史學家葉維廉提出的「詩意的不限指性策略」,賦予木頭多重隱喻身份。

「——這塊木頭就是他的祖國,他已經把自己走進了木頭/他要把時間剔去,包括病痛,傷感,侮辱,留言/從冰雪和墳墓里把鷹的羽翼一一捋直」,木頭可以成為祖國,木頭中所有的不是年輪、經絡和木屑,而是「傷感、病痛、侮辱和留言」,木頭裡藏著鷹的翅膀,他要從冰雪和墳墓里把鷹的羽翼一一捋直。

「哦,可憐的木頭,他要代替死去的森林,在刀下復活」,這一句,「木頭」又成為詩人自己,

「死去的森林」可以理解為死去的精神,死去的精神信仰的一代人,詩人的大我之痛,在此深深地感動了我們。

「——這個執刀的囚犯,高昂起人的頭顱,目光如炬/他呼出的氣濃過霧靄/一隻鷹在他胸膛里發出振翅的撲棱聲」。

詩人大義凜然,他手持利刃,要為病態的社會剜去毒瘤,他畏懼世人給與他的身份,他用良知和勇氣吶喊,他的凌雲壯志在胸中發出撲棱聲。

再來看《立秋書》,這裡的立秋,可以理解為人到中年,就要經歷人生的秋天。

——「這之前的都是膨脹」,這一句就似點睛之眼,將詩人前半生的人生狀態一筆點出。

「這之後的都開始緊縮,萬物有道啊」,這一句順理成章將天道、人道巧妙的類比,也表現出悟道者的智慧和詩寫者的匠心。

隨後詩人繼續延伸季節和時令的話題,進行深入的人生的類比。「灌漿或臨盆,時光又將再一次白頭,我蒸騰了一夏的詩句在長骨頭。/這之前,水是破裂著向上升的,破了再破,裂了再裂,不斷地死活著」。這兩句巧妙地運用了水的氣態、液態、固態的轉換,融入詩人奮鬥、掙扎又崛起的各種決絕的生命體驗,賦予水向死而生的人格魅力。

「這之後,你要凝聚著生了,凝了再凝,聚了還聚,美成露珠、雪花或冰凌」,節氣、物候和人生又一次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奮鬥、拼搏是一種美,安靜思考、用固化的形態承擔人生的風霜,也是一種美,是一種透明的、有稜有角、有骨頭的美。

「要飛就任意飛,也不必耗費金錢,到處是陽光的銀子,無人認領」,身處逆境的詩人,靈魂仍是自由的、豁達的,他能不斷的挖掘出人生的寶藏,給一點陽光就燦爛,表現出詩人強大的精神力量。

最後再解讀《中秋手記》,這首詩瞄準了唐詩宋詞常用的意象「月宮」,卻閃現出當下最現實的「現代元素」。

「誰不想有座月宮的大房子?我奢望了了,手中的銀子只夠兌換百年的月光」,現實和夢想,物質和精神在此交鋒,有幸詩人手中的銀子還能兌換百年的月光,這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

「「唐安安正在對面歌舞」,都是拚命伐樹、圍獵的人,他們把別墅蓋成了紅樓/今夕是何年呢?你看,那些會唱宋詞的賞月人,揣著發亮的精魂,一明一暗」。月亮純潔的魂魄,能在娑婆世間找到一個安身之所嗎?那些霸佔月宮的人,又在干一些什麼勾當?兩句詩其間寓意不言自明。

然後詩人便大發「安得廣廈千萬間」之慨嘆:「舉杯相邀就有千萬人啊」,無家可歸的,有家不能回的,想回回不去的------

------我把月亮放天上一個,地上一個,地上的放到了水裡。「它碎成無數個了-----」詩意的月亮在詩人心中滿而盈,要從胸中蕩漾出來了,碎了,反而變成了無數個,用這無數個月亮去拯救人間。

然後詩人就開始了拯救人間的壯舉:「乘著微醺,我決定全部送給人間。我一個人送不過來,風一直在水面忙」,

不管詩人送給人間的是廣廈還是月亮,都帶著詩人一顆火熱的心。多麼常見的自然現象,風吹水面一池漣漪,而在詩人看來,這是風在給他幫忙送月亮,多麼幽默詼諧的想像,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山東冬日暖陽讀《把自己走進了木頭》

把自己走進了木頭寫出了詩人對生命的全新解讀,對生與死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探索 深思和感悟…,木頭看似離開了母體「死了」,但是他把自己的根深植物與他執愛著的那片熱土,他沒有死,他的死是另一種活著醒著,「鋸齒牙痕光滑,精神在傷口上站著」

他的精神和靈魂守望著他的家園和土地。

「一個從鐐銬中走來的活人

相信木頭裡有會飛的靈魂

他用目光找過,現在他要持刀去追」

正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音,也是「為良心寫作」形象而真實的寫照,

「只有剔骨剝皮的痛,才能把一頭展翅的雄鷹趕出來!」

木頭被生生劇斷從一棵樹變成「木頭」是生與死的炙烤,是血與火的洗禮,是疼痛的是痛苦的,正如「鷹的重生」……,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哦,可憐的木頭,它要代替死去的森林,在刀下復活」這些告訴我們肩負的重擔和責任,不能屈服不能倒下不再起來,要給自己足夠的信心和力量,要心中復活大片的深林,「不死就希望」!

「——這個執刀的囚犯,高昂起人的頭顱,目光如炬」這是種偉岸的思想,是漆黑的熬夜將目光化作太陽照亮世界的膽識與魄力!高昂的頭顱,如炬的目光是怎樣一種凜然霸氣,「他呼出的氣濃過霧靄

一隻鷹在他胸膛里發出振翅的撲棱聲」

當他留下的根染綠遍野,當一隻老鷹蛻變重生,整個世界會為之震撼為之煥然一新!「為良心寫作」有如一支春天的柳笛,吹綠詩壇的大江南北,吹綠漫山遍野,吹綠所有詩人作家的心田!

蒼涼讀《藕》

詠物詩,必入於物之骨髓,反以骨髓之相呈現世相、人情,直達物我一體、物我兩忘之境地,方為上品。馬啟代老師之《藕》,有藕,有骨,有髓,有血。他寥寥數語抓取藕之本質與世相之間之意象關聯,並簡潔呈現,可謂入骨。文字乍一入眼,即有被「槍口」對著「射成蜂窩」的疼痛感。這是一種行走於塵世的滄桑,是萬劫不復的窒息,是不及於怒的孤獨,是置於危險的死生。物抵達人,人融於物。「每一個骨節/都被暗箭射成了蜂窩」,可謂入世即滄桑,入詩失己於彼相,萬箭穿心而來,蜂窩狀撲面。那是種歷盡磨難的場景,瞬間閃人眼帘,物象與意象疊加,景象與悲情融合,恰成直擊靈魂的詩意張力。「利刃再度砍來/終無一聲嘆息/滿滿一個胸腔/都是大睜的眼睛」,「暗箭」之射「穿心」,「利刃」復又「再度」來「砍」,蜂窩已是不忍目睹之慘狀,利刃之「砍」,何堪?但「終無」沮喪之「嘆息」,面對無論「暗」的還是「明」的襲來,「滿滿一個胸腔」不遮不擋,唯有「大睜的眼睛」嚴陣以待,骨頭裡的頑強精光四射。「血流干/就是瞄準了的槍口」。終至,「血流干」,一切盡去,怒對的唯剩「瞄準了的槍口」,至死不屈。

全詩只有三節八行,每一節都有一個獨特的瞄準角度,每一行都是射發的子彈。詩人用刪繁就簡的筆觸砍去多餘,寥寥數語突出一個與世俗與扭曲的對立面抗爭的形象,明快又堅韌的筆觸下鮮明的人物自有一溪清流,讓讀詩者為詩中佇立的獨立而驚醒,為純凈的靈魂而振奮。暗箭、眼睛、槍口,以藕之物相升華的詩寫直接有力,形象鮮明,在一筆一句的摹寫里自然呈現,以常見情節的推進彰顯骨質,以普通形象的描述呈現勇氣,自帶特有的韌度硬度和廣度,雖簡短而不失枯乾,以小博大,讀來意猶未盡。

伊寒評詩

不止一次,馬啟代老師將自己比作「一條魚」,他通過魚在水中游泳時遭遇的種種可能表達出自己在塵世浮游的各種感受。魚,水,魚和水的要害關係,這些即刻觸發一種生存的感動,會潮濕我的眼睛。比如他在《我果真是一條魚》中寫到「周圍是水/我便是那水中一座島嶼/因我這世界而有/一層一層的喧嘩」。這裡的「島嶼」也像一條魚,生活在這個塵世,人被一種力量拍打推搡的感覺一應而生。但人又有一種不動的堅持,比如活著,像島嶼一樣屹立著。「」只要有水便有我的一切/我不必懼怕潮漲潮落」,

「魚是不需要島嶼的/島嶼只在生存之外照耀著我」。這些句子無一不吐露心聲,一顆真摯之心。這顆心在詩《中秋手記》和《三角洲沉思》中也非常顯眼。像「我非帝王/不想一個人享有這萬里月華」,像「乘著微醺/我決定全部送給人間/我一個人送不過來/風一直在水面忙」,像「這樣寫時/一股大水選擇了跳崖/急行,漫走,九曲十八彎後/一腔黃沙漱著海水吐出」,像「直入大海的/並非蹈海而死。每當天黑,那一次次溯河而上的潮汐里/或許潛伏著殺手。在地下沉默的/都有了萬丈火焰的內心」等等。一顆融入塵世又分明於塵世的心,像魚潛在水裡。總有一種要撇清一種關係的自由與掙扎在其中。這是馬啟代老師的精神與思想在物的世界忙碌。遊離於物中,遊離於物外,都是他的追求。

六、大家評說馬啟代

羅廣才

馬啟代的詩始終只有一個主體:自身的生命體驗。從懵懂時代的吶喊到中年前後的憤世嫉俗,間或一些探索中的平靜。馬啟代的所有分行文字是他生命歷程中的自我對話、煉獄般的遭遇和甘願讓文字沉淪的種種。

馬啟代的詩,你可以說很深奧,也可以很膚淺,總之,三十年來,馬啟代始終走在漢詩最前沿,用文字尋找自己,尋找新詞語。

馬啟代在他所路過的時代里,很自覺的完成了一個詩人的擔當。

布丁(朋友)

——「這是一條逃亡之河」。這樣寫時,一股大水選擇了跳崖 急行,漫走,九曲十八彎後,一腔黃沙漱著海水吐出 「我不明白,為何跋涉千里萬里的砂粒,突然決定停留」 「如果水滴也分尊卑,有些一定是捕快」。直入大海的 並非蹈海而死。 ——————————- 上帝創造出世界,詩人為之命名。這一部分作品,意向詭奇、充滿跳躍,正是對新意象、新感知和新語言的重新命名。於驚險處充分體現了詩人馬啟代作品的力度、銳度。祝福詩人,感謝詩歌。

今年種麥子

和啟代兄雖素未謀面,但詩歌的超距作用早將我與他和「他們」做出了區隔,就像寒煙詩歌所說的「骨頭的辨認」。「從山野歸來的人/衣襟上/有山野的使命」。「山野」是身份,使命是「不妥協」。「為良心寫作」,這無疑是一種戰鬥姿態,對抗的不僅僅是風車、時間和虛無。這樣的姿態和決絕令人感動。這樣的姿態和決絕讓他的詩具備了糾正的力量。

對一個優秀的有系統詩學主張的詩人談論他的詩歌技藝,將陷入「盲人摸象」的迷途。

他的詩每一行都是向上推動的石頭。

危險的、犧牲的、悲劇的。

譬如:我從身體里掏出一塊石頭/投向雲端/它鳴叫幾聲:長出了翅膀…。

「每一個骨節/都被暗箭射成了蜂窩」。

「魚要上來/魚不解水面之上的冷熱/枯筆連排/也沒有點出綠色」。

在他的詩中,革命者的亢奮和現實境況的落差是一面跌碎的鏡子。通過揭示與揭示本身的相互揭示,呈現兩個方面同時存在的現實感和破碎感。

我們可以發現,馬啟代的詩歌以其一再對現實生活中的「管制區域」做出各種各樣不容迴避的陳述,而使其詩作充滿寓言般的可信度和道德意義。

綠草如茵

有的人說詩寫的好就是好的,而可以忽略人品及其他……而馬啟代先生在《高鐵時代,我想騎著毛驢行走天下》中所表達出的人文關懷,體現出了一個「為良心寫作」詩人對一個時代對現實的深深的責任感和對大地的深切熱愛。就像詩人在《疑問》里里的詰問是否寫詩的人都叫詩人?可我,不知道什麼叫詩?活在天地間,我該如何,如何給萬物命名?這!這怎麼說是無病呻吟,前面已有詩人對天之疑問對地之吶喊;詩人的境界其實可以與高遠的天空可比擬與深厚的大地相融匯的,是疑問更是一種深切的厚望。不敢說其他,只為馬先生的「我所有的書寫都離不開大地和人心」而感動,看看他的詩作《蚯蚓,是地下詩人》《寫給我的康康》《藕》《天空,光沒有了,藍也沒有了》哪一首詩不是紮根於大地書寫著人心為良心寫作。就像授獎詞里所說:在徹骨的寒風中,他的詩散發著生命的體溫,一個經由命運鍛打和時光淬火毅然挺立的存在。任何一個真正詩人的作品都不會是獨立的,你要站在他所處的環境所表達的思想所表現出的境界來欣賞他認識他,在他的作品中體驗他為人為文的風骨!

清馨

馬老師,中國文化界為良心寫作第一人,詩,接地氣,為人謙卑,詩,不無病呻吟,矯揉造作,擲地有聲。每次讀他的詩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讀他的詩,深邃給人人生啟迪,讀了讓過目不忘人受益匪淺。

趙勇

好詩好在哪裡?無非是在打動或啟發讀者的同時具有普世的意義。馬老師的這些作品我都看過了,可以說形式多樣,手法多樣,對語言的處理非常嫻熟老道。比如:在《我果真就是一條魚》里,全詩五個小節,層層遞進的思辨讓每個小節的隱喻更有力量感,也更具抒情性。我從這首詩中讀到了人生: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詩人的屬性加劇了馬老師的孤獨感,但這種孤獨感並不足以使詩人放棄寫詩,放棄對自由的嚮往。可以說這首詩既是哲理詩,也是抒情詩。

詩言志,而《藕》這首詩用象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敢於和社會的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永不屈服的精神。詩歌短小精悍,想像奇特而又貼切,堅實有力。「血流干/就是瞄準了的槍口」,尤其這最後一句,真是妙句,絕句,讓人拍案而起。

還有馬老師的詩中喜歡用破折號開頭,這也是他的一大特色,這讓他的詩中的轉折或解釋說明更具力量感,令人警醒。

其他的詩也很不錯,總之馬老師的每一行詩都極具思辨性,極具力量感,他在為我們澆一盆冷水,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安然

馬其代老師是用良心寫詩。《蚯蚓,地下詩人》,蚯蚓穿越土地,土地下是沒有光亮的,越是黑暗越向前,只有在黑暗的地下才能發現自由的詩人!

李曉宏

總的感覺馬啟代詩歌屬於有實情實感的,從詩看人屬於認真生活,而不是故做天馬行空的高人。基本態度是肯定的,有些手法較傳統,但也有創新。

劉雅閣

馬啟代的老師詩。比如《蚯蚓,地下的詩人》、《疑問》、《藕》等等, 1.馬老師對事物,對人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感受。2.有新穎的角度和全新的切入點,不落俗套,讀之都讓人耳目一新。3.馬老師不僅有形而下的描寫,更有形而上的抽象,思考,升華和深化,有思想、有深度。4. 馬老師的詩,縱橫於天地,馳騁於內心,收放自如。5.馬老師「為良心而寫作」,讀馬老師能夠感受到他的真摯與堅韌;他人文主義的關懷;他獨立自強的人格,他對自由精神的追求。

宇安

我覺得馬的詩挺不錯的,問題就是和當今差不多等級的詩人的詩有趨同的趨勢,這值得警惕

子心yjr

我個人認為,馬啟代老師的作品,無可比擬的特徵是:詩化的語言、靈動的思維、玄妙的意境、博廣的構架、樸素的修飾、深邃的內涵與婉約的隱喻。他的作品,觸發出詩懂詩的朋友們綿綿不斷的構想——自然的、人文的等等。作為一種根深蒂固的背景,在詩壇的脈動里,早已深化升華,這是不可動搖的地位。至於那些來來去去的塵埃以及泊在記憶的塵垢, 我相信,馬老師大可以用文學的靈光將之輕輕地拂去!

江漁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詩歌的黃金期,到時下所謂的高鐵時代,詩人一路寫來,以結繩記事之喻,行警世醒世之功。懷揣了石頭種玉,詩歌始終是詩人行走世間的投名狀,是「一把不安分的刀子在體內醒來」,「證實也證偽」,不屈服,不妥協。正是因為遺傳了我們民族大山一樣的血統,「我」才能「從身體里掏出一塊石頭,投向雲端,它鳴叫幾聲,長出了翅膀……」如果說「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那麼詩歌就是詩人在世間唯一的投名狀。

小城雪兒

法國大作家雨果寫道:"即使是一個智慧的地獄,也比一個愚昧的天堂好些。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馬啟代老師的作品以及經歷將這句話體現得淋漓盡致。我想馬啟代老師之所以能夠從困境中站起來走到今天,站在中國文壇的前沿,正是由於他擁有著超人的智慧與毅力,擁有比天空更寬闊的心靈。在苦痛與困惑中堅持創作,有幾人能夠做到?三年的與外界隔絕,三年的堅持筆耕,一個人只有擁有無比強大的內心世界,才能擁有海一樣的情懷,才能擁有比天空更寬闊的心靈。從他的《見到天空的藍,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海》這首中就能讀到詩人這樣的情懷:——見到天空的藍,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海/仰望天空,心中就有海的寬闊......——海看人都是平視的/海用自己的寬廣給人類構成衡量高度的坐標/可是,所有能成為海的水都獲得了無限的海拔/我必須仰視/能與天齊高的海才有資格成為海天......」這首詩與雨果這句至理名言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思想境界不謀而合。

范恪劼(安皋閑人)(朋友)

在當下聚焦馬啟代是需要某種業已稀缺的、不獨於詩所應用的剛性質素的。詩評媒能夠就值得稱道。馬啟代以詩為道,走出了真正詩人能夠言詮的境界,例證了何以為詩的孤標。如果僅從詩見詩而忘記或忽略其詩意抵達前早已據守的險絕之地,一定是對詩人馬啟代的楊虎圍匡。

劉嘯

將頭顱放在丹陛上可以邀功,將一顆良心置於蒼茫天地,那是何其孤獨。孤獨是痛,痛則思親,而在詩人眼裡,萬物有靈,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石,藏著比人間更真誠的溫暖。這種溫暖或是寄託或是比興或是排遣或是慰藉或是逃逸,然而在馬啟代的筆下,它們雖然依舊作為內心隱密世界的意象喻指當下的現場,卻不再是自我情緒的淺薄宣洩,他不僅僅表現一種姿態一種情感一種追問,他更是表達一種立場,一種情懷,他為所有人的命運悲憤吶喊,所以他顯示的是自己的決絕,是天問,所以尤顯鋌而走險。 譬如大海漂泊的一座孤島,它更有資格化夢為魚,享受溫暖和自由,這是多少詩人的理想啊。可是它終究不能成為魚,這不僅僅是物類之間原始的差別,更因為魚類有魚類的痛苦。詩人在說,擺在我們面前的其實是宿命。 不是嗎?作為經典之作,詩人表達的豈止是良心。

陳老鐵美術館

為我們馬啟代老師自豪!為《詩評媒》寬視野點贊!

真誠

當今詩聖,詩歌震撼。良心閃光,靈魂璀璨!!!

「天空無法向大地屈膝。我可以像山一樣的活。」 詩人的骨頭是硬的!!!

蘇揚

為良心寫作,是我走近馬啟代詩歌靈魂的根本原因。他用文學的良心、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深刻的洞察力建築他的詩歌世界。

唐朝的仕女:很欣賞《投名狀》與《蚯蚓,是地下詩人》這兩首!有骨氣的詩!

延尼(朋友):勤奮的作者。

肖水荷:很敬佩馬兄學長的詩作!

 仲夏:好詩,為老師點贊!

徐和平:喜歡!大家風範!

其飛:學習致敬!

梅鄉望月

詩人隨手拿起的是河流,是江山。隨手扔出的是星星,是天問。詩人寫的是高屋建瓴的大詩!竟讓我們的小情小調無處藏身。感謝詩人!

雨露(雲舒)

藕的詩作耐人尋味,是否可以看做生在淤泥里的玉管?正是因為被穿孔,方可通天文地理!

徐正華:超詩主編:好詩,欣賞!

朱崖石匠:果然是良心詩人。

慕容雪

為良心寫作,是馬啟代詩歌靈魂的座右銘。敬仰詩人的品格,學習詩歌的精華!

吉祥優優:詩是生活的精髓!好詩,有內涵,有意境!

讓人能看懂的試就是好詩。用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事物,詩人用他詩意的筆,抽離出高於生活的含義。那他就是詩人。

包容冰(舍利居士)

中國詩人,由其當代著名詩人馬啟代,在深邃的詩思里寄託理想,信念,報復,發現了良心是寫作的基石,憑藉人生真實的生命體驗,以獨特的眼光和銳利的筆鋒,揭示黑暗,鞭撻醜惡,以身作則,把兒子培養成為詩人,後繼有人,這在當下中國詩壇實不多見,敬佩敬仰!

月是故鄉明

學習、學習、再學習,我不看重那些假名人,喜歡像馬老師這樣的真詩人!

靜能得悟:馬啟代,一個真正的詩人。

lotus

至始至終喜歡這位真性情的詩人,他的每首詩都是用生命的鮮血在說過。

雪鋩(朋友)?

馬啟代老師的詩,首先讓我看到了作為一個人的錚錚鐵骨,其次是一個為 良心寫作的詩人,這兩種品質鑄就的詩句,一定是金屬質地,發出鏗鏘迴音,讓人肅然起敬,這樣的寫作應該成為當今中國詩壇的指引和主流。 他的詩起於感受,甚至是低處的社會、生活萬象,其中有對現實的揭示、評判、抨擊;有對自我的反省、對思維和意識領域的關注,挖掘出顯見之物的深層涵義,最後都歸於高處的精神和靈魂。 詩人的觸角是語言和形象,馬啟代詩里的物象並不生僻,多為生活日常所見的物種:故鄉老屋山河,天空河流等等具有厚實意義,成為情感和思想的載體,如詩人所說「我是文字的打撈者」,詩人能從普通的文字和物象中打撈出沉甸甸的現實和蘸著良知的思想,讓詩寫活動成為有意義的生存樣式。

荷戟尋仇

詩人馬啟代曾經身陷三年牢獄,卻將其視為「上帝的福利」,期間創作了大量詩歌和隨筆。身體愈禁錮,靈魂愈自由,詩風愈涅槃。馬老師致力倡導並實踐「為良心寫作」,就是自證也是吶喊。慾望時代,詩人何為?以詩歌發聲,為詩歌出頭,這是馬老師的回答和行動。他的詩歌創作探究抒情本質,探索形式個性,探求終極意象,讓人注目。他的辦刊理念注重語言文本,看重民間新人,側重人性靈性,使人慨嘆。他的詩歌行為深藏楚辭烙印,按耐梁山風骨,充盈悲憫情懷,令人欽佩。

霸氣的文雅

馬啟代老師的為良心寫作,一直是我寫作的指導思想和學習的榜樣!也是詩人今後寫作的座右銘!

G老象

隱喻在當下,如果是良知寫作,難免給良知層層包裝!再大氣的詩人,如何施展得開?!良知化裝出演,豈不難受悲苦?

七、以詩代評馬啟代

有網友用詩的形式,評論馬啟代和他的詩。

初識馬啟代

易生詩夢

你騰飛的雄放征服了悶熱的下午,總算在一片莊稼地的村莊邊

剝離了你的詞句看清了你脊骨上的鈣質

我把撿到的鳥聲拋到風裡,等待和你在雲天山水相遇

我攥住的那粒蘋果種子,被一尾魚銜到水裡

水裡似乎有你皺起的眉頭。我在穿過一塊田地的晚上

跳進了一條小小的污水溝。我疏忽了月亮或者星星的感受

可我用你的露水穿過我的眼睛,看到露水體內那些壓扁的風景

秋天在詩里既熱鬧又孤獨。多虧山東有泰山和大明湖

有幾次我已經走進你的心臟,悄悄沿著你的脈絡抵達你赤裸的悲憤

你的深廣打動我口中的幾粒鹽,拌進我清淡的疼痛咽迴腸胃

我喜歡的影子,總是被你提前支取。而你的分量,為何比我沉重?

其實我知道,那是你影子里的思想已經成熟,金黃的張力超過我綠色的茁壯

上百噸的人生感悟提煉出一克的真善美,我淪陷在你的一克里

踏著你想像的寬闊階梯,將我拖到一個更加廣袤的藝術領地

田間無路。我必須重回你的詩里,讓印象和你的靈魂照照面

從你的詩眼裡踏出一條小路,去尋找我俯視自然和社會的獨特角度

2017.7.1.

蚯蚓詩人 ———贈馬啟代

陳紅為

這麼開朗的人

怎麼會想到他曾經破產

一無所有

這麼直爽的人

怎麼會想到他深陷囹圄

失去自由

不管失去什麼

他一刻也沒有失去良心

一個「為良心寫作」的人

是大寫的人

是頂天立地的漢子

我無法接受他的無私和熱情

那是對每一位詩者的關心和奉獻

對每一個靈魂的呵護和公正評判

他艱難前行

掘到的硬塊都吞進肚子里

消化掉,吸收掉

以便保持軀體的柔軟

和土地融為一體,製造

更廣闊的鬆軟

附:馬啟代部分【代表作品】

我果真就是一條魚

周圍是水

我便是那水中一座島嶼

因我這世界而有

一層一層的喧嘩

我長期生活的感覺

便是一種在水裡的感覺

四周有滲透骨肌的寒冷

當作我的衣服

我必須耐於忍受

我必須習於孤獨

因而在水裡的感覺

便是一條游魚的感覺

游魚在水中是快樂的

那種快感使我永遠不求做

尋岸的覓食

只要有水便有我的一切

我不必懼怕潮漲潮落

而我果真就是一條魚

島嶼的感覺便會永遠消失

魚是不需要島嶼的

島嶼只在生存之外照耀著我

我的感覺就是水下的感覺

我的孤獨就是一條魚的孤獨

魚族裡也有種種感覺無法到岸上講

因而我只有在時間的水裡游來游去

1988年10月

每一個骨節

都被暗箭射成了蜂窩

利刃再度砍來

終無一聲嘆息

滿滿一個胸腔

都是大睜的眼睛

血流干

就是瞄準了的槍口

1989年7月

蚯蚓,是地下詩人

——蚯蚓,是地下詩人。最懂黑,所以不說話

唱歌,但像元曲或宋詞

它讓土地穿越身體,如詩人讓黑暗穿越靈魂

……所謂精耕細作就是從泥土裡打磨詞語

它不以柔克剛,只以小搏大

為了躲開人類的挖掘,那些血腥十足的鐵爪

它必須把自己向深邃里寫

高鐵時代,我想騎著毛驢行走天下……

伏爾加河水是否像所有的河水?經歷過多年的思想武裝

還是要把遊船沉入河底。天空到處都有鐵鳥墜落

動車不敵雷電,科學發展的高鐵也難免追尾

——高鐵時代,我只想騎著毛驢行走天下……

即便這樣,我和毛驢都無法躲開現代化的侵擾

我們要遠離人慾橫流的城市,容易磨破驢蹄的水泥路

我們要尋找細雨碎花的小道,未曾變餿的溪水

——我寧願被白雲撞疼了額頭,被幽深的鳥鳴隱藏

我已經貯備好足夠的體能,和五千年漢語的糧食

這是一匹載過整個唐朝的老驢

它說要馱我走過漢詩所有的路,然後再周遊歐美亞非拉

——高鐵時代,我不做飛天,我要與地上的生命相依相生

我的背囊里盛滿了沿途的湖光山色和思想,經由詩的酵化

它們都以漢字的形式復活。我要遍訪詩友

無論他們榮耀還是潦倒,只要有一顆星星一樣的詩心

——我已經寬恕過出賣和不公,我要用詩喚醒死去的正義

高鐵時代,我簞酒騎驢,自由自在,穿越史冊漫遊……

把自己走進了木頭

——木頭是樹的屍身,是樹死後活下來的遺言

鋸齒牙痕光滑,精神在傷口上站著

一個從鐐銬中走來的活人

相信木頭裡有會飛的靈魂

他用目光找過,現在他要持刀去追

「只有剔骨剝皮的痛,才能把一頭展翅的雄鷹趕出來!」

——這面木塊就是他的祖國,他已經把自己走進了木頭

他要把時間剔去,包括病痛,傷感,侮辱,流言

從冰雪和墳墓里把鷹的羽翼一一捋直

哦,可憐的木頭,它要代替死去的森林,在刀下復活

——這個執刀的囚犯,高昂起人的頭顱,目光如炬

他呼出的氣濃過霧靄

一隻鷹在他胸膛里發出振翅的撲棱聲

捉自己

這些年,我被逼出了兩項本領

一個是隱身術,一個是分身術

整天跟在各色人等的後面

看他們如何口蜜腹劍,並且

在四顧無人的地方揭下畫皮

有時候一個我與另一個我鬧得死去活來

絕望的時候,我常常練習捉自己

讓假我審判真我,偷嘗牢獄之苦

冠冕堂皇的那些人,把我逗得樂翻天

我每天都悄悄地舉行葬禮

竊取那些大會開幕式上的音符做哀樂

在我看來,他們莊重的樣子頗像孝子

投名狀

——「我沒有刀,包括匕首和菜刀!」其實,我們出生前已被安檢

按理講我應當是安全的,但我總被約定俗成的東西刺痛

「你有一把不安分的刀子在體內醒來」,但它一定不是兇器

我時常聽到它在暗夜裡嘯飲悲鳴,愛夢到江山萬里的紅顏色

「投名狀是他們替我上交的」,我明白這是冤案,更是謊言

可我已經證實,也已經證偽,他們卻哈哈大笑,只收人頭

「我是無法割下自己頭顱的」,我說「關道統,非關寧死不屈」

天空無法向大地屈膝。我可以像山一樣活,表達我的敬意

我從身體里掏出一塊石頭,投向雲端,它鳴叫幾聲,長出了翅膀……

結繩記事

——「秋夏交接,有咔嚓咔嚓的聲音,你聽到了嗎?」此時,天空正在高處彎身

我精神的懸崖上有閃電蹲著,被風絆倒的中年也保持著緘默。「你再聽聽」

車輪滾滾,我五噸以上的靈魂在瘋跑。千百萬漢字於旅途中相互推醒

「天下需要檄文!」我體內的冰層需要搬到秋天裡放風,大地開始結霜

他們依然招搖。我備好的獵槍已經找到,草原也在渴望馳騁的馬蹄

「有這些養料足夠我復活」,兄弟們,看啊,母性的陽光里活躍著牛鬼蛇神

……我一整天都在翻書,拍拍這個,摸摸那個。「它們真得好多年沒見我了」

積塵里,抖落出一段嘯吟,幾許淺唱,還有雨打芭蕉中的怒髮衝冠

中秋手記

——「果子紛紛跳下枝頭」,懷中的一顆有些青澀。咬一口,滿嘴時光的中藥味

我非帝王,不想一個人享有這萬里月華。「一男一女一玉兔不知發生著什麼」

誰不想有座月宮的大房子?我奢望了了,手中的銀子只夠兌換百年的月光

「唐安安正在對岸歌舞」,都是拚命伐樹、圍獵的人,他們把別墅蓋成了紅樓

今夕是何年呢?你看,那些會唱宋詞的賞月人,揣著發亮的精魂,一明一暗

「舉杯相邀就有千萬人啊」,無家可歸的,有家不能回的,想回回不去的……

……我把月亮放天上一個,地上一個,地上的放到了水裡。「它碎成無數個了」

乘著微醺,我決定全部送給人間。我一個人送不過來,風一直在水面忙

法律顧問: 河南有道律師事務所主任 馬 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評媒 的精彩文章:

有多少成熟,就有多少蒼涼——寫作的秘密(6)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再質疑》的補充

TAG:詩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