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儘管沒有臉書和油管,但他們說,這裡比天堂還自由

儘管沒有臉書和油管,但他們說,這裡比天堂還自由

滑板,和塗鴉一樣,是一個城市「酷」的標誌。

在滑板圈,有這麼一句話:愛滑板,就踩著它滑向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愛一座城,就踩著滑板滑過它的每一處地形。

可以說,在玩滑板的人的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看到的大不一樣。

但這些「不太一樣」的人,過的也不那麼容易。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後,城市煥然一新,到處是光滑的檯面和平整的邊緣,非常適合滑板。加上吃住便宜,世界各地的滑板小年輕都蜂擁而至。

從那時起,巴塞羅那成了世界滑板愛好者的聖地。在他們眼中,如果有天堂,那肯定是巴塞羅那的樣子。

夕陽里,站在巴塞羅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廣場,喝著啤酒,跟滑板大神來個偶遇,簡直是所有滑手夢寐以求的度假方式。

你以為這是巴塞羅那和滑板玩家相愛的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

去巴塞羅那街頭玩滑板的人越來越多,一塊塊滑板呲過長凳,滑過坡岸,翻板落地,從早到晚製造出來的聲響,就像安靜考場上反覆傳來的掉筆聲,讓本地居民苦不堪言。

曾經有滑手在街邊練習,被大媽從樓上的一盆水淋個通透。

還有市民不斷投訴滑手破壞建築物,擾亂公共秩序。

於是,2006年,在巴塞羅那街道上滑板變成了違法行為,最高罰款1500歐元。

這幾年,當地一些私人老闆更狠,在廣場的台階、座椅、路緣等這些「必經之路」上,鑲嵌了成排金屬零件做成的「滑板阻止器」,防止滑板在建築物表面呲摩過去。

一不留神,滑手就會被它們坑得斷手斷腳。

最終,這些奇形怪狀的金屬零件,配合身形魁梧的保安,起到了管理者想要的效果。

滑手們被趕出了巴塞羅那的市中心,被趕出了「天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和倫敦也紛紛效仿。

就在這些熱愛滑板的年輕人無處可去時,滑板圈子流傳出一個傳說:

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座城市,廣場鋪滿了大理石,那裡的台石很完美,那裡的台階很乾凈,那裡的保安很耐撕。

那裡的一切對於歐美滑手都有迷之吸引力,那是東方的「香格里拉」——深圳。

有國外滑手第一次來到深圳,看到各種「完美」的地形,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激動得滿臉是淚。

他們來到這個遍布高樓的「天堂」,不用憋屈在郊區窄巷裡,直奔中心地區。

在巨大的鄧小平畫像凝視下出發,飛上波浪形的公共座椅,連續兩個跳躍。

這些椅子上面沒有任何滑板攔阻器,弧度剛好讓騰空的動作更飄逸,一切都彷彿為滑板定做的。

嫌椅子不夠刺激,花三塊錢坐地鐵去市民廣場,就可以挑戰世界滑板界公認的超難地形「15級台階」。

從一層樓高的位置上一路助跑衝出,順勢空翻飛下。那裡每一級台階都可能成為敲斷滑手腿骨的幫凶。

深圳職業滑手劉佳明反覆挑戰了87次,才成功了一次。

讓他們瘋狂的不僅是階梯,還有大斜坡。

他們發現了深圳少年宮門口那超長的坡岸。在美國的許多廣場,地面鋪的是水泥、礫石、鵝卵石,但這裡的坡岸竟然全是光滑平整的大理石!

只要地板夠光滑,猛快高飄遠就根本不是夢。

在中國,當然也會有保安,但深圳沒有禁止街頭滑板,所以保安大多就是說一說,他們就換個場地,繼續飛翔。

哪怕是深圳橫街小巷的那些「垃圾地形」,放在紐約也能變成熱門地形,滑手們都會排著隊去練習。

深圳城市不斷生長。新的高樓大廈,新的城市廣場,也就意味著新的滑板地形。有專業滑手一年多次去深圳,就為了及時體驗最新的地形。

深圳近乎完美的地形,給這些年輕滑手帶來無限的樂趣,同時也顛覆了他們對中國的刻板偏見。

美國滑板攝影師Anthony Claravall ,從2012年就開始來中國拍攝,也成為了許多職業滑手的中國領路人。

他說:「美國有Facebook,有youtube,但是沒有自由。在深圳,我們能在市民中心廣場、市長住的地方前面滑板,這裡的自由無處不在。」

這些滑手不懂中國歷史,但幾乎都知道鄧小平。他們在因改革開放而起的這座城市裡,找到了自由。

當然,街頭滑板會對公共設施、行人和居民產生影響,但選擇怎樣的管理方法,才是顯示城市人性的時刻。

這讓我想起前幾年廣州深圳,為了驅逐流浪漢,竟在天橋下鋪滿了冰冷的水泥錐。顆顆狼牙,直刺人心。

太多事實證明,用毫無生氣的手段,必然搞出毫無生氣的城市。

這一次,深圳能不能成為表率,不要裝上那些莫名其妙的金屬零件,不要用罰款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段,去驅趕那些「不太一樣」的人。

正是因為無數的「不太一樣」的人,才有了今天開放包容的深圳。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對於城市裡「不太一樣」的人,

你怎麼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丨這裡曾號稱最北的「宜居之地」,如今卻成為只剩6人的「極北鬼城」。
在滇藏公路,聽19個穿越地獄與天堂的冒險故事。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