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督撫制度是如何確立起來的,又經歷了哪些變化

清代督撫制度是如何確立起來的,又經歷了哪些變化

作者: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林小靜,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督撫制度起源於明朝,不過在明朝時期督撫更多時候是作為一臨時差遣官,清初沿襲了明制,這時的督撫也具有「因事而設」的特點,屬於外差。清代的督撫一般兼有兵、憲銜,是中央政府派出控制地方的重要力量,在清朝督撫逐漸成為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職責是拱衛朝廷,維持地方治安。一般來說,承平時期督撫職能更偏重民事方面,戰事則主要體現軍事職能。清朝督撫一職至關重要,主要由滿人擔任。順治時期,因國家戰亂未平,需要倚靠降清漢人的幫助,因此多用漢軍旗人來充當督撫大吏治。到了康雍乾時期,則主要變為滿人了,到了乾隆朝,滿人督撫的比例已達到60%以上。

曾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

有清一代,督撫制度經歷了由由外差制向地方制轉化的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順治時期,這時的督撫還不是一個常設官職,可以說是臨時派出官員,督撫大多設置於關津要塞之處 , 而且隨著軍事征服由北向南 , 向四周擴展建立,這樣設置的目的是利於征服戰爭的進行。由於這時督撫的設置有很大的隨意性,因而事畢即撤的情況較為普遍。直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戰事基本結束後,才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常設督撫,形成了幾乎一省一總督的局面。這一時期地方不僅存在督撫制度,而且有巡按制度,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衡,後來順治帝「裁巡按」,督撫的權力才鞏固下來,督撫制度開始確立。

晚清年畫中的清王朝的督撫們

第二個階段為康熙朝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這一時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裁併督撫,並對其轄區、及其職掌作了明確規定。之所以要裁併督撫,主要是與戰事變化和壓縮財政支出有關,雖然督撫的數量減少了,但是其地位和職能卻得到了提高,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都被降為督撫屬吏,總督、巡撫與下級官員間的統屬關係已正式形成。

第三個階段是督撫制度的確立完善時期,主要是在乾隆朝完成的,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全國範圍內固定為八大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督撫制度作為地方最高官制最終得到了確立。巡撫制度也相應作了改變,除了四川、直隸、甘肅三省由總督兼管,其餘省份每省設一巡撫的制度也確立了下來。

晚清督撫

清朝非常重視督撫制度,一再完善督撫制度的目的在於整頓吏治,達到天下清平的目的。可以說,清朝中前期,督撫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督撫的權力只限於地方,而且地方上的軍事、財政、司法等大權仍由中央政府掌握,因而大多數的督撫在平庸中走向貪污賄賂的道路,到清末已成為一大痼疾。

參考文獻:

王雪華:《督撫與清代政治》,《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 第1期。

徐春峰:《清代督撫制度的確立》,《歷史檔案》2006年第1期。

史雲貴:《承襲與變異 : 明清督撫制度述論》,《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李霞:《清前期督撫制度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5月。

編輯:桂強

歡迎訂閱季我努學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乾隆一生有多少女人?他最喜歡的又是誰?
清朝河道總督是幹啥的?清朝治理黃河初見成效為何又決口了?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