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超八成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超八成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聚焦教育部新春系列新聞發布會

本報北京2月28日訊(記者 王家源)「截至目前,全國有2379個縣義務教育發展實現基本均衡,佔全國總縣數的81%。」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何秀超在教育部今天舉行的教育新春系列發布會上說。

《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560個縣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繼2014年至2016年通過認定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7省(市)後,2017年吉林、安徽、山東、湖北4省整體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

立足公平,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自2013年啟動督導評估認定以來,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不斷增加,新建改擴建學校約26萬所,增加學位2725萬個,補充教師172萬人,參與交流的校長和教師243萬人次。」何秀超說,目前制約義務教育的體制障礙有所突破,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擴大,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2017年是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攻堅年,在這一進程中,各級政府不斷健全城鄉統一的投入機制,統籌各級、各渠道資金,向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傾斜,使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改善取得新成效。以江西省弋陽縣為例,全縣近3年預算內教育經費投入累計20.56億元,相當於弋陽縣一年半的財政收入總和,其中義務教育投入佔87.01%。

《報告》指出,全國近5年累計建設各類校舍和附屬用房面積4.5億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3.4億平方米、實驗室功能室746萬間,新增設施器材和信息化裝備價值3257億元、圖書14.4億冊、計算機1248萬台。

以實現教育公平為目標,各地積極推進教育資源供給側改革,採取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等多樣化辦學體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吉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曉傑在發布會上介紹,吉林在全省組建了164個「大學區」,覆蓋95%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大學區」以一所優質學校牽頭,由就近的3至5所學校組成聯合體,實現設施、教師、課程、信息和管理的資源共享。

據悉,各地政府還積極承擔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少年、貧困生等特殊群體的管理責任。安徽省堅持「兩個為主」「三個一樣」(一樣就讀、一樣入學、一樣免費),不斷健全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體制,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95.7%。四川省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特教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水平達到6000元,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以上。

動真碰硬,回應社會關切

何秀超介紹,此次督導過程緊緊抓住了突出問題整改這一導向,對問題敢碰硬。更加註重大班額、擇校熱等熱點難點問題,更加註重教師編製、學校用地等體制機制問題。

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一直是義務教育的短板。重慶市南川區水江鎮宏圖村小學是一所典型的西部山區村小,過去,學校只有一幢教學樓、幾間教室,廁所是旱廁,食堂僅有一個土灶。「如今的宏圖村小學面積擴大了一倍,鋪設了塑膠運動場,有了直飲機、水沖式蹲位廁所,食堂有了消毒櫃和燃氣灶,配備了圖書室、實驗室,還有我們都沒見過的電子白板。」談起宏圖村小學近幾年的變化,重慶市南川區人大代表王俊說,「以前老百姓砸鍋賣鐵都要把孩子送到城裡和外地就讀,現在鄉親們更願意把孩子留在當地、留在身邊上學。」

針對農村地區教師數量缺口嚴重、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各地拓展多種補充培養渠道,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充實農村教師隊伍。同時採取有力措施,提升農村教師待遇,努力讓長期工作在艱苦地區的農村教師有地位、有實惠、有發展,穩定農村教師隊伍。

「作為基層邊遠山區學校,最愁老師們下去了留不住。」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祖關小學校長賈興麗說。為此,縣政府先後投入600萬元改造學校辦學條件,為教師配備辦公電腦,並建設教師周轉房、小廚房。不少地區在農村教師編製上予以傾斜,山東省實施「臨時周轉編製專戶政策」,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按班師比1:2.4核編,共核增5.6萬名教師編製。廣西壯族自治區新核增教師編製6.57萬名,用於解決農村師資緊張問題。

「義務教育大班額現象較上一年明顯緩解。」何秀超介紹,地方政府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資源,統籌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重點解決城鎮大班額問題。山東2016年單列用地指標2萬畝用於「全面改薄」和解決大班額問題,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工程,總投入已經累計高達1074億元。雲南省、湖北省十堰市等加大投入,統籌徵收教育建設用地,用於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全力破解超規模、超班額難題。

夯實責任,啃下均衡發展「硬骨頭」

《報告》指出,從2017年督導檢查情況來看,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仍然存在,一些熱點、難點問題仍未根本解決。何秀超解釋說,主要原因在於部分地方政府推進力度、學校標準化建設、教師隊伍均衡配置力度不夠。

同時,督導評估對往年通過國家認定的1816個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複查發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總體上略有提高,其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增幅最大。但同時也有10個省份的15個縣出現較大滑坡。為此,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該15個縣及所在市、省進行約談,向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整改通知,督促全面整改到位。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何秀超表示,下一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將重點夯實政府責任,解決當前義務教育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百姓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大力推進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強控輟保學,振興鄉村教育。提升教師素養,突破教師管理制度,深化教師隊伍改革。拓展優質均衡發展新格局,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義務教育內涵發展。

「從數量上看,雖然全國超過80%的縣通過了評估認定,但剩下的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其中有許多縣位於邊遠山區、牧區和高寒高海拔地區,辦學面臨許多特殊困難,教育脫貧攻堅的任務艱巨。2018年,我們將繼續做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實現全國85%的縣達到基本均衡目標。」何秀超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1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孩子需要走心的陪伴
吃喝非小事 食育要跟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