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驗宗教:傳統、挑戰與嬗變》

《體驗宗教:傳統、挑戰與嬗變》

【作者】[美]邁克爾?莫洛伊

【出版單位】後浪出版公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第一章 理解宗教

第一節 初次相遇

數月以來,你一直都想擺脫工作和日常生活,最近有些朋友邀請你和他們一塊去山間小木屋度假。起初你有些猶豫不決,因為這不是你心裡所想的那種旅行。再三思考之後,你認識到和朋友遠遊,只不過是你需要改變生活節奏。

現在,三個星期之後,你整日都在旅行,並且已經到了山間小木屋。那是臨近黃昏的時刻,天氣很冷,你能夠看到呼出來的氣。你的朋友們熱烈地歡迎你,起居室里燃起了溫暖的爐火。主辦人給你看你的房間,並帶你簡單地四處參觀了一下。接著你們共進晚餐——通心粉、蘑菇和沙拉。席間你們討論自己的工作、可笑的親戚們和你們共同的朋友。每一個人都捧腹大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可以肯定的是:到此一游,絕對是不虛此行。

晚餐後,你的朋友們不會讓你幫忙刷盤子的。你說著「我認為我該出去散散步」,便披上了你厚實的帶有兜帽的夾克。當你出去關上前門之後,你就進入了一個暮色朦朧的世界。

首先打動你的是空氣中的氣味。不像是木頭燃燒的氣味——大概像燃香的味道。這倒是完全與這股寒氣相配的。你稍走遠一點,離開環繞著房子的林中空地,突然間你便走在高大松樹下的小路上。當一陣風刮來的時候,樹林間迴響著令人寒顫、颯颯作響的聲音。確切地說不是颯颯作響,更像是一種突襲。你回想起曾經讀到過有人把松林間的風聲視為來自永恆的聲音。

接著往前,你會發現自己沿著山脊行走。在你的左邊,你會看到繁星點綴在湛藍色的天空中。在你的右邊,仍有亮光。你也明白了為什麼感到寒冷:你實際上已經身處雲端之上。你坐在一塊平坦的岩石上,戴上你的兜帽,觀看松樹的剪影在濃密的夜幕降臨時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

你很難挪動身步。你周遭的星星逐漸向你顯現出來,很快它們就像野地里綻放的花朵那樣,越來越多。頭頂上的眾多星星就像一條河流一樣——那一定是銀河。你站起來,轉了一圈要把這一切閱盡。

你幾乎已經忘記了星星。你回到家後從未多看它們幾眼,更不用說思考它們了。在你生活的地方,星星只出現在電影里。而在這裡,星星是神秘的光點。你記得你曾經學習過的一切:星球如此遙遠,以致它們的光線要耗費數百萬年才能到達地球。你知道你所看到的許多星星實際上也許不再存在了。只有它們的光芒還存在著。

最後,你開始步行走回小木屋。一簇雲生起在地平線上,後面正在爬升的月亮照亮了它。你看到了遠處朋友們的小木屋。從這兒看,它顯得如此小。星星看起來就像永恆真實的世界,而房屋顯得很小,是暫時性的東西——這很像一個印在偉大的宇宙之書上的問題。許多問題向你襲來。我們人類到底是誰?我們與宇宙有何不同?我們是任何宇宙計劃的一部分嗎?宇宙從根本上說有什麼意義嗎?又會有什麼意義呢?

第二節 何為宗教?

《星空》是一幅深受世人歡迎的畫作,描繪了布滿明亮的、旋轉著的星球的夜空。此畫是作者臨終前所作,概括了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的思想觀點。梵高是一位極其宗教性的人物,他原本打算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當一名荷蘭改革宗教會按立的牧師。但是他對自己所學的東西產生了抵觸情緒,並且與教會當局發生了爭吵。有一段時期,他當了一名平信徒傳道者,在比利時與貧困礦工一道工作。當他27 歲的時候,他的哥哥西奧,一名藝術品商人,鼓勵他從事繪畫。

雖然有了新的職業,梵高繼續認為自己是傳道人。如果他不可能用話語來傳道的話,他就用繪畫作品來傳道。他的繪畫主題都是些生活中的簡單事物:樹木、向日葵、藤椅、小橋、郵遞員、正在播種的農夫、正在吃飯的農民和正忙於收割的工人。面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普通人,他能感受到一種不可思議,他在繪畫中表達了這種靜謐的敬畏。這就是他對神聖性的獨特感受,他看到它縈繞在自己周圍,並且想分享它。大概是作為一個提醒標誌,在《星空》中,梵高把小教堂尖塔放在夜空之下,就像一個指南針指向繁星。天國及其旋渦般的火焰說明了梵高對於整個宇宙的神聖特徵的看法。

宗教的關鍵特徵 當人們開始研究宗教的時候,他們從自己成長於其中的宗教,或者從自己社會的主流宗教中借用了許多觀念。例如,他們承認每一個宗教都有一部聖書,或者崇拜一個神聖的存在,或者有一整套的誡命。的確,許多宗教確實都有這些特徵,但有些宗教則沒有。例如神道教就沒有一整套誡命,也不教導一種道德規範;禪宗佛教並不崇拜一種神聖的存在;而且許多部落宗教也沒有成文的經典。然而,我們都稱它們為宗教。那麼,如果沒有一些共同的元素的話,應該要有什麼東西才可以被稱為宗教呢?

對於許多學者來說,一個明顯的起點是去檢查語言學上的線索:宗教(religion)一詞的語言學詞根是什麼?有趣的是,該詞的拉丁詞根是re-,意思是「再次」,以及lig-,意思是「參與」或「聯結」(就像詞語ligament 一樣)。如果這些詞源是正確的,那麼宗教就指把我們自然的和人類的世界與神聖世界聯繫起來。在古典拉丁語中,詞語宗教意指對諸神的敬畏,並且關注合適的儀式。

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術語宗教是在西方文化中產生的,當應用在跨文化的語境時,恐怕不完全恰當。例如,用靈修方法(spiritual path)來指稱別的宗教體系,也許是個更恰當的名稱。當我們使用長期固定下來的術語宗教的時候,我們要在心裡牢記這一點。

傳統的詞典對宗教一詞的定義一般是這樣的:一種包含崇拜上帝或諸神、祈禱、禮儀和道德規範的信仰體系。但是有如此眾多的例外,使得這種定義既不全面也不準確。所以還不如說宗教一定有某些特徵,列舉出通常被認為是宗教的東西里的一系列特徵要更有用一些。只要顯示出一定數量的這些特徵,我們就可以稱之為宗教。然而,學者們的確指出,我們通常所稱的宗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了八個要素:

信仰體系(belief system):幾種信念集合在一起,對宇宙及人類在其中的位置形成了相當完全和系統化的解釋;這也被稱為世界觀(worldview)。

團契(community):一群信徒共同分享信仰體系,並踐行著其理想。

核心神話(central myths):這些故事表達出了一群人中重複講述和經常制定的宗教信念。核心神話故事的例子包含印度克里希納神生平中的重要事件、佛陀的覺悟體驗、以色列人為擺脫埃及人的壓迫而出逃、耶穌的死而復活,或者穆罕默德從麥加逃到麥地那。學者們把那些核心故事稱為神話(myths)。我們應該指出詞語神話,就像學者們使用的那樣,是一個特殊的術語。它自身並不意指這些故事在歷史上是不真實的(在普通用法的意義上),而僅指這些故事是各自宗教的核心。

禮儀(ritual):信念通過各種儀式而被踐行和落實。

倫理(ethics):確立的人的行為的法則。這些通常被視為來自超自然的王國的啟示,但是它們也能被視為社會所產生的指導原則。

獨特的情感體驗(characteristic emotional experiences):在諸多情感體驗中,特別與宗教相關的是懼怕、內疚、敬畏、神秘、熱忱、皈依、「重生」、解脫、狂迷、狂喜和內在的和平。

器物表達(material expression):宗教使用一些令人吃驚的變化多樣的物質要素——雕像、繪畫、音樂作品(包括吟誦)、音樂器具、禮儀用具、鮮花、香水、衣飾、建築和特殊的地點。

神聖性(sacredness):一種對神聖和世俗界作出的區分;通常通過有意識地使用不同的語言、衣飾和建築強調這種區分。某些物體、行為、人和地點都會分有神聖性,或者表達出神聖性。

宗教[是]一種建立於存在神聖性的理解之上的生活方式。

——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

此微信內容由《財經》雜誌宏觀學術組精編呈現。「財經雜誌評論」微信公眾號:caijingreview。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雜誌評論 的精彩文章:

加快非洲能源轉型

TAG:財經雜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