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晉城元宵佳節習俗多,除了猜燈謎、吃元宵,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習俗呢?

晉城元宵佳節習俗多,除了猜燈謎、吃元宵,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習俗呢?

元宵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

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是中國亘古不變的傳統佳節

到處張燈結綵,

鞭炮聲聲一派喜慶歡樂

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

更是把年味體現得淋漓盡致

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

在這個重要的節日里

不少的小夥伴會出門賞月

那元宵佳節是怎麼來的呢?

待小編細細詳解

元宵節來歷傳說一

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來歷傳說二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元宵節來歷傳說三

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為了彩燈。

聽完這麼多傳說

你覺得哪個更真實呢?

元宵佳節習俗

你又知道哪些呢?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增添節日氣氛。「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還有一人當引獅人。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耍龍燈,載歌載舞的節日氛圍,流傳於很多地方。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里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在廣場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而且流動方便無異於活動舞台,因此深受群眾喜愛。

送花燈也叫「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貴子。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是由來已久的習俗,雖然有些地方上的差異,但是不管是元宵還是湯圓,代表的意義還是相同的,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所以在元宵節,一家人在一起一定會吃上幾個元宵。

有時候

你會為了一種食物而愛上一個節日

有時候

也會為了一個節日而愛上一種食物

或許有些口味已經在潮流中不再新鮮

但我們還是會愛上它所賦予的含義

元宵佳節即將來臨

快和最愛的家人們一起分享甜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菟絲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菟絲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