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巴黎大皇宮中暢談原生藝術

在巴黎大皇宮中暢談原生藝術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里,在巴黎Art Capital 大皇宮舉辦了一場藝術沙龍展。這是創辦於1884年的歷史悠久、也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藝術展之一的沙龍展,每年2月都會在巴黎大皇宮如期舉行。2018年,藝術家李山、張天志先生代表了中國當代藝術,受邀參加其中的對比沙龍展。

為什麼是李山和張天志呢?因為這場對比沙龍展的主題是有關界外藝術。而李山和張天志又是多年來共同合作推動國內原生藝術的先行者,他們不僅將國外的原生藝術理念介紹到國內、致力發掘國內的原生藝術家,也將他們介紹到國外。而在今年年底,他們又將在上海推出中法界外藝術雙年展。這裡有兩處有趣的探討點:一是原生藝術究竟是什麼? 二是原生藝術和界外藝術的區別與聯繫。

議題或許嚴肅,但歸根結底,我們還是要站在今天的時代、今天的文化藝術土壤中,去探討一些嚴肅的問題,去思考新的發展可能,以期啟引一場新的思辨與想像。

「原生藝術」這個概念起源於西方,英語是Art Burt,是由法國藝術家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1985)發掘並命名的。他當時寫下了這麼一段話,可視為他對這一群人、這一種藝術風格命名的初衷:「我們藉助『原生藝術』這個術語指那些由藝術文化的倖免者創作的作品,幾乎沒有模仿的成分。這些藝術家從內心深處獲取一切題材、材料的選擇、節奏、寫作風格,等等,而不是來自於古典藝術或是流行藝術的條條框框。在這裡我們是一場完全純粹的藝術行為的目擊者,它們是未經加工的、質樸的,整個創作的階段完全都只是由藝術家自身的衝動進行的徹底改造創作。因此它以它變色龍和猴子般的特性顯示出它是具有無與倫比的獨創性的藝術,而與我們所熟悉的那種文化藝術不同。」

藝術家杜布菲

在1945年,杜布菲正在尋找藝術創作的新可能,時年他應瑞士洛桑市之邀,到瑞士做了一次文化交流之旅,他在行程中參觀了好幾個精神病醫院的美術收藏,精神病人的創作深深打動了他的心,回到法國之後,他提出了Art Burt一詞,繼而展開一場長達四十年的探索。原生藝術不僅改變了杜布菲對藝術的看法,也激勵了他個人的創作,使他成為20世紀現當代藝術史最具創造性的藝術家之一。

杜布菲作品

如今,西方學界普遍將原生藝術主要劃分為三種類別的作品,那就是:精神病人的藝術表現、通靈者的繪畫、具有高度顛覆性與邊緣傾向的民間自學者的創作。這些被社會主流所忽視或排斥的群體,很可能擁有著卓越的藝術感知力和想像力,有著純粹、真誠的自我表達,以及默默無聞卻執著的對藝術的熱愛。這種純粹的本質其實是最接近藝術的本質的,因而,原生藝術可以說是對抗主流學院派的固定模式、藝術市場的媚俗而存在的一股堅持不屈的力量。

杜布菲作品

而原生藝術的創作媒介也是豐富多樣的,體現了真正的自由與想像力,其中除了有傳統的架上繪畫、雕塑、版畫所用的媒介之外,有水泥、拼貼、泥塑、木刻、織綉、包裝紙、蔬菜果皮、植物花瓣等,甚至最後還有大型公共空間的雕塑、建築、花園的載體。

杜布菲作品

在西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降,對原生藝術這一形式越來越重視,從展覽、相關書籍再到收藏是越來越普及,包括成立了諸多的原生藝術收藏館、基金會等或官方或私人的收藏展示機構。很多原生藝術作品也啟迪了西方的後現代主義藝術家的創作,也豐富了今天為我們所熟知的當代藝術的形式與內涵。

杜布菲作品

今時今日,我們需要在當代的語境中重新審視「原生藝術」。我們不能僅僅先入為主地界定「原生藝術」為精神病人或邊緣者的藝術,那無異於另一種僵硬固化的模式。原生藝術如何定義,邊界在哪裡,概念如何闡述,確實需要很好地研究。原生藝術包含了很多當代藝術的觀念,回到了人最原本的狀態中,是人天生的、原有的一種藝術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原生藝術對當代藝術具有啟發和引導的作用。

杜布菲作品

就藝術審美價值而言,原生藝術很少描述外在的現實,它所挖掘的是作者的內心,通常是精神上最黑暗、扭曲、痛苦的一面。也因此,我們才會在原生藝術的作品裡看到那麼多的重量與爆發力。言及這裡,很多人會聯想到挪威表現主義先驅愛德華·蒙克,甚至更早的梵高。沒錯,他們其實在風格和情感表達上都符合原生藝術的精神,雖然前者是受過科班高等美院教育。

所以在這裡又提出一個疑問:原生藝術真的要按照如此嚴格意義區分嗎?一定必須是沒有受過畫畫訓練的人才行?這樣是否滑入另一種教條主義?

我們先來看一場在剛剛過去的紅紅火火的春節里的一場紅紅火火的海外展。Art Capital 大皇宮藝術沙龍展,創辦於1884年,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藝術展之一。每年2月,該展覽都會在巴黎大皇宮如期舉行,它向公眾展示現今的藝術發展趨勢和藝術家的最新作品。今年,李山、張天志先生將代表中國當代藝術,受邀參加其中的對比沙龍展。

巴黎大皇宮藝術沙龍展覽海報

梵高、塞尚、雷諾阿、達利、夏加爾、畢加索、賈柯梅蒂……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無不是從這個藝術展走出來後為世人所識的。近13年來,大皇宮藝術沙龍展每年都在5天的展覽期內接納4萬多名藝術愛好者、從業者、藝術批評家、畫廊主和收藏家的參觀與交流。

巴黎大皇宮藝術沙龍對比展覽的海報

對比沙龍(Comparaisons)始創於1956年,展示出大皇宮藝術沙龍展最高的藝術水平和最為豐富多元的藝術作品,展覽的初衷是超越藝術上具象和抽象之間的對立與高下之爭,強調藝術的開放與包容性,對比沙龍因此成為兩種藝術理念和平友好地共存與交流的載體。

巴黎大皇宮藝術沙龍展現場

今年的對比沙龍彙集了28組,每組有15位藝術家創作的繪畫、雕塑、攝影、建築等作品,代表了不同的藝術理念與流派,呈現出多樣的風格、材質、技巧之間的對比互動。歷史上曾參加過對比沙龍的藝術家包括達利、R.馬格里特、曼·雷、畢加索、伊夫·克萊因、安德烈·馬松、妮基·桑法勒、貝納德·比費、Francois Morellet、Utrillo、Chiassac、趙無極等。

對比沙龍的小幅作品展

所以,問題來了,到底是原生藝術還是界外藝術?或者很多其他 說法諸如邊緣藝術、樸素藝術等等。

接下來,我們將請當事人和我們一起探討「原生藝術」(ArtBrut)與界外藝術(Hors-Normes)之爭。

策展人如埃爾作品

對話藝術家張天志

99藝術網採訪到本次參展藝術家之一張天志,他也是藝術家李山多年的摯友,他們合力推動了近年原生藝術在中國的發展。2018年年底,他們也即將合作推出「界外藝術雙年展」。在訪談中,張天志暢談了他和李山多年的合作、他們即將要一起做的事情,以及「原生藝術」與「界外藝術」概念之由來。

法國參展藝術家作品

是怎樣的機緣參加了這屆巴黎大皇宮藝術沙龍展?

張天志:2016年6月,我與李山在上海策划了「界外藝術——中法藝術家作品交流展」。當時,很多法國著名界外藝術家的作品到上海展出,同時也有3位法國傑出的藝術家親自到上海來參展。其中一位藝術家就是巴黎大皇宮藝術沙龍展中的對比沙龍展的策展人如埃爾·凱斯班。如埃爾一直關注中國的原生藝術和界外藝術家,對其發展現狀非常了解;他的作品被歐洲許多著名收藏家、藝術家收藏。他到我工作室看作品時,我不知道他是策展人。當他臨離開中國的前一天,他告訴我:「我已經看了很多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現在正式邀請您和李山參加2018年的巴黎大皇宮藝術沙龍展,希望您不要拒絕。」就這樣的機緣,李山和我的作品到了大皇宮展出。如埃爾對中國藝術家很重視,這次我到巴黎,他親自駕車接我,並邀請我住在他家,我離開法國時,他又把我送到機場。他是友好的策展人,也是非常出色的藝術家。

李山參展作品

展覽現場的反響如何?

張天志:觀眾非常多,這個展覽是由法國文化部、法國國家博物館、巴黎大皇宮聯合主辦的藝術沙龍展,展覽的規格很高,主要是展示時下的藝術發展趨勢和藝術家的最新作品,再加上法國人酷愛藝術,所以有人山人海的觀眾。一些著名的藝術家、收藏家和政府官員也到場助陣。我和李山參加的是對比沙龍展,也有其他中國人參加的由中國人策劃的另外項目作品展出。展覽期間,歐洲許多媒體著重介紹了此次展覽,展覽是2月13日到2月18日為期6天。展覽中我也與多國藝術家進行了藝術交流,收穫頗豐。

張天志 和諧 130cm x 240cm

「對比沙龍(Comparaisons)」板塊一直都是秉承藝術的開放與包容的理念,所以更為生機勃勃,有沒有令你印象深刻的藝術家或作品?

張天志:對比沙龍(Comparaisons)始創於1956年,展示出藝術之都沙龍最高的藝術水平和最為豐富多元的藝術作品,因此最負盛名,很受公眾和收藏家推崇!這個展的初衷是超越藝術上具象和抽象之間的對立與高下之爭,強調藝術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巴黎大皇宮藝術沙龍展參展作品

印象深刻的藝術家和作品有很多,他們有的已經成名,有的並沒有什麼名氣,但這些不重要,作品都令人過目不忘!尤其對那些名氣不是很響的藝術家,反而我留了他們的一些資料。

歷史上曾參加過對比沙龍的藝術家包括達利、R馬格里特、畢加索、伊夫·克萊因、安德烈·馬松、趙無極等等一大批藝術大家。當然,不是所有參加過這個展的人都成為名家,我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藝術家。

法國參展藝術家作品

有一個概念想請教:我們談的「界外藝術」及「outsider art」,那麼它和「原生藝術」(Art Burt)之間的關係是?

張天志:原生藝術(Art Burt)是法國藝術家讓·杜布菲於1945年提出的藝術理念,他主要強調3種藝術類別的作品:精神病人的藝術表現、通靈者的繪畫、有高度顛覆性與邊緣傾向的民間自學者的創作。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這些類型的作品很少依賴傳統文化的影響。

原生藝術的理念提出後,也有藝術家對其理念很感興趣,比如本次也參加對比沙龍的阿蘭·布爾保奈就是其中之一。因3種藝術類別的限制,受過藝術訓練的藝術家無法用原生藝術的理念進行創作,阿蘭·布爾保奈就設想一種形式——既保留原生藝術的作品形式,又有受過藝術訓練的藝術家參與創作。1972年,他與讓·杜布菲商量後,由讓·杜布菲提出幾種方案供他選擇方案,最後布爾保奈選擇了界外藝術(Hors-Normes)一詞。界外藝術同樣摒棄藝術上的陳詞濫調,對作品的形式、內容都主張創新,強調非經驗主義的,甚至非理性的。在界外藝術作品中,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更沒有傳統繪畫上的透視和人體理性解剖知識的存在。作品完全是自由發揮創作。

我補充一句,這次我在法國見到阿蘭·布爾保的兩個女兒,她們也在積極推廣界外藝術。小女兒阿涅斯帶領我參觀了她父親以前的工作室,現在是一座奇幻工場博物館,陳列作品極為驚奇!

阿蘭 布爾保奈繪畫作品

國外觀眾和藏家對原生藝術的接受度如何?

西方的藝術一直從古典、現代、後現代到當代這條主線發展,原生藝術一直處於藝術邊緣的地位。近十幾年,隨著當代藝術市場的急劇下滑,人們開始反思,有識之士認識到原生藝術和界外藝術是更有活力的藝術。因為有一千位這樣的藝術家就有一千種藝術作品的形式存在,藝術家沒有任何約束去創作,想怎麼畫,就怎麼畫。這類作品的收藏價格也不斷地增長,比如亨利·達戈、阿蘿伊姿、阿道夫·渥夫利的作品已經拍到少則十幾萬多則上百萬。

在國外,原生藝術和界外藝術作品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藏家的重視,應該說是朝陽的上升趨勢。題外話,我建議中國的藝術家有機會去參觀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原生藝術博物館,就是位於瑞士洛桑的原生藝術博物館。參觀後,會對藝術家的創作理念有所改變。

展覽現場

作為中國界外藝術發起人、中國原生藝術主要推手,據說您今年還將發起中法界外藝術雙年展,能和我們說說嗎?

十幾年來,我和郭海平在中國一直推廣原生藝術。2012年,我又到法國里昂接觸了法國界外藝術雙年展的3位主創人員,把其藝術理念帶回了中國。2016年6月,我和李山在上海策划了中國第一個「界外藝術——中法藝術家作品交流展」,界外藝術在中國正式落地。今年12月我計劃在上海策劃一個「界外藝術雙年展」,由多國藝術家參與,不只是中法藝術家。

這次的作品展,我會和組委會對其參展作品嚴格把關,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強調作品的理念和藝術的高度。請大家一併期待!

展覽現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的精彩文章:

運用數字科技技術呈現克里姆特作品
大衛·霍克尼:老爺子的泳池美學

TAG: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