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駁斗酒僧可能是虛竹之妄論

駁斗酒僧可能是虛竹之妄論

呼翕九陽,抱一含元,此書可名《九陽真經》

《九陽真經》在三聯版和之前的連載版中,金庸都是假託達摩祖師所作。一直到新修版,才改為斗酒僧。此人何人,書中幾無可考。新修版一出,沉寂了很久的課題組又開始熱鬧了,各種猜測、考據、推理、揭秘,紛至沓來,有說是虛竹,也有說是段譽,還有說是王重陽自己的。除此之外,竟然還有說是明教教主的,真是妄口巴舌,齊東野語。其中呼聲最高的,當數虛竹。

新修版的這個深坑,金庸挖得自己都笑了。

《九陽真經》成書的來龍去脈,點點滴滴,散見於《神鵰俠侶》第四十回與《倚天屠龍記》第一、第二和第十六回。綜合三聯版和新修版的片鱗只甲,拼湊聯繫起來,該書的前世今生基本浮出水面:

一、經文乃是華文手寫,說明作者是中土人士。據張三丰推斷,『真經文字佳妙,外國人決計寫不出,定是後世中土人士所作。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侶,假託達摩祖師之名,寫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經》夾縫之中』(見三聯版第二回,新修版中已刪去)。這句話,是從中文水平否定了達摩原創論。當然,如此推斷,並無任何佐證,張真人其時年歲尚輕,也不敢斷定自己的推測必對。不過虛竹子先生雖『平時多讀佛經』,文化程度卻是一般,這般『文字佳妙』的經文,恐怕也是寫不出來的。

剝極而復參九陽

二、真經錄在紙質書上,說明是寺中僧人所為。為什麼呢,因為公元7世紀之前,古印度還沒有紙(忽然之間心裡小小的邪惡了一下)。該鈔本所據的《楞伽經》,是依據梁武帝年間達摩祖師東渡時所攜貝葉經鈔錄,達摩西來之時,我中華早有紙張,但是當時造紙術還沒有通過絲綢之路西傳,天竺僧侶抄經,多用尖針刺於貝多羅樹的葉子上。只是貝葉易碎,藏讀不便,於是由少林書記僧轉錄於白紙之上,並裝訂成冊。這四卷梵文版的《楞伽經》,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書記僧不識梵文,但又要以天竺文字原文照錄,一字不能改,惟恐抄錯,所以留了很寬的行間距,以便繩愆糾繆,修而改之。但是不知何時,『有一位先輩高人在行間的空白中以華文寫下了四卷《九陽真經》』。

三、真經書成之後,覺遠是第一個翻閱之人。書里提到,後來的千餘年裡,少林僧人所讀的《楞伽經》均為華文譯本,無人去讀梵文原本。這部夾在《楞伽經》行縫之中的《九陽真經》在藏經閣中雖藏得年深月久,卻從來沒人去翻閱過一句一頁。覺遠雖為人迂闊,但職司監管藏經閣,不敢有片紙之失,閣中經書自然每部都要看上一看,因此幾乎是無書不讀,無經不閱,見到之後便誦讀不疑,最終為其閱得。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劉宋(南朝宋)譯本。共四卷,世稱《四卷楞伽》

經書的作者在自述撰著真經的經過里寫道:『某日在嵩山斗酒勝了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觀《九陰真經》。』這句話,信息量很大。

一是再次證明了斗酒僧乃是寺中僧人。少林位於嵩山腹地,僧人不遠遊,家門口斗酒,在情在理。如果是寺外之人,何必捨近求遠跑到藏經閣來偷偷寫在梵文書中,又怎知少林寺的圖書館裡還有這樣一本千年來都沒有人借閱的外文書?

二是該和尚應該是一位閑雲野鶴的得道高僧。能與武功天下第一的重陽真人斗酒,必非凡人;如是普通的酒肉和尚,一般來說不太可能在羅漢堂、達摩院里身居要職,這些部門相當於兩辦一部,裡面的司職和尚都是積極要求進步的組織精心選派的重點培養對象,這個喝酒和尚在少林寺四殿四院十二堂中,很可能是個類似於覺遠和掃地老僧這樣的調研員或者巡視員角色,頂多,也是個二線幹部,絕非現職。再說了,少林寺雖然藏龍卧虎,但是真正的一流高手,都是潛龍在淵,藏鋒守拙,從來不在一線。

斗酒僧

三是經文後記既然提到『得以借觀《九陰真經》』,那麼時間就非常清晰了。斗酒的時間,定格在第一次華山論劍之後。首次華山論劍的起因,就是為了爭奪《九陰真經》。王重陽在書中的生卒時間約為1133~1205年,與史實略有出入(歷史記載重陽真人的生平是1112~1170年)。如果以真實年齡推算,此時王重陽已經作古。按照書中所說推演,第一次華山論劍是1201年冬,王重陽是1205年冬去世,那麼嵩山斗酒,應是1202年到1205年之間。

如果斗酒神僧就是王重陽自己,華山論劍之後,他自知天命攸歸,去了一趟雲南大理,傳功完畢,已經大限將至,他躲到少林寺的藏經閣里去做咩?王重陽雖然武功冠絕天下,但依他之能,要創出『九陽神功』,還是力不從心的。否則,也不會三年足不出山都無法破解《玉女心經》,最終知難而廢。

要說斗酒僧是虛竹,這年紀……怎麼也對不上啊。逍遙派有『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的確可以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但就算再加上東方不敗『天人化生、萬物滋長』的要道,也不可能長生不老吧。虛竹生於公元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如果還活著,這時候已經130多歲了。這麼大歲數的老人,王重陽敢和他斗酒?不怕被訛嗎。

華山論劍(《東邪西毒》手游原畫)

歸納起來,這位真經的作者,有這麼幾個重要特徵:一是中土人士,二是少林僧侶(非領導職務),三是與王重陽差歲差錢不差輩兒。這個人,你道是誰?

其實書中早有提及,只是很少有人留意到。他,就是少林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的師父、那對靈巧精妙無比的鐵鑄小羅漢的製造者——『百餘年前少林寺中的一位異僧』(各版《倚天屠龍記》第一回)。都說金庸在書中的任何一句伏筆、鋪墊或者插敘都有深意。從連載版開始,歷經多次修訂,此句始終隻字未改,顯然這句話,和這位『少林異僧』,不是可有可無的。

先來對對年齡。無色禪師十招之後制住郭二姑娘,對其說道,『老衲這一大把年紀,做你祖父也做得』(見三聯版第一回,新修版改為『你別怕,老和尚自然放你』)。郭襄時年虛歲二十一,按二十年一代推算,無色這位『高瘦老僧』的年紀應在六十以上。這一年,是公元1263年(元世祖中統四年),六十年前嵩山斗酒時,無色差不多剛剛出生。

郭襄用力掙扎,叫道:『放開我!』只聽得錚的一聲響,從她身上掉下了一件物事。

可能有人會問:

一、既然無色是其弟子,那麼為什麼沒有直接從師學到九陽神功?很可能是因為一來當時年紀尚小,二來佛家向來都是信奉『留贈有緣』。

二、既然張三丰能活到218歲,一生跨宋元明三個朝代,為什麼虛竹不能呢。關於張真人的年齡,雖依據確然,為今人不信也。況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惟張三丰也。

三、既然斗酒僧的生活年代和第一次華山論劍吻合,那麼為什麼沒有參與論劍?可能這位少林異僧真如郭襄所想:『修為精湛,名心盡去,武功雖高,卻不去和旁人爭強賭勝。』所以和王重陽在一起,也是文斗,只斗酒不論武。

86版無色禪師(焦雄飾)

再來查查履歷。經書的最後一頁,作者自承『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想必之前曾為一介儒生,飽學之士,後報國無望,歸隱山野。經歷上,和王重陽極為相似(請參閱拙文《欲飲琵琶馬上催》)。難怪二人知己之遇,相邀斗酒,原來都是一起插過隊的下放知青啊。

其他方面,喝酒自不必說,名曰『少林異僧』,自然異於常僧,酒必須喝。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有其師必有其徒。書中說『無色少年時出身綠林,在禪門中數十年修持』,能讓一個年紀輕輕的綠林大盜金盆洗手、洗心革面的,定非尋常人物。他,應該就是這位『少林異僧』。無色雖然佛學精湛,但往日豪氣仍然不減,否則怎能與楊過結為好友?少室山中,恪於寺規,不能請郭襄入寺隨喜,於是主動提出『老和尚陪你下山去,咱們找一家飯鋪,讓老和尚作個東道,好好喝一天酒』(新修版改為『好好吃上一頓』)。此番豪情,頗有乃師遺風。若非有師如此,堂堂羅漢堂首座,哪裡能這樣通脫不拘呢。

郭襄十六歲生日時,無色禪師請人廚子帶去襄陽祝壽的那對精鐵鑄成的胖羅漢,長約七寸,肚腹之中裝有機括,扭緊彈簧之後,兩個鐵娃娃便你一拳、我一腳的對打起來,拳腳之中,竟然頗有法度,顯然是一套『少林羅漢拳』,連拆了十餘招,腹中機括使盡,倏然而止,兩個娃娃凝然對立,竟是武林高手的風範。書中說少林異僧『花了無數心血方始製成』,可見其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武功研發能力之強。那麼,如此神物,為什麼不交給當家僧(監院)或者庫師僧呢,怎麼會在無色禪師手裡,因為無色是他的嫡傳弟子。憑一己之力完成的手作,當然不算公器,不用上繳庫房,傳給愛徒,完全合乎情理。

2017.12.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你加持 的精彩文章:

紛紛之見,終成紛紛之滅

TAG:為你加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