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大幸福:做一件「從無到有」的事 訪C919總設計師

最大幸福:做一件「從無到有」的事 訪C919總設計師

原標題:最大幸福:做一件「從無到有」的事

2016年11月10日,C919首架機發動機點火成功後,吳光輝(居中者)為技術人員送上蛋糕慶賀。(資料照片)

「起飛那一瞬,我才覺得有點累了。」去年5月5日,C919在上海浦東成功首飛。現場一片歡騰慶祝中,吳光輝等一批C919項目的研製負責人自然成為媒體聚焦的對象。後來面對新聞媒體,吳光輝吐露了這樣一句心聲。

短短一句話,令沉浸在喜悅中的人們感慨——看似輕描淡寫的「有點累」,背後有多少艱辛和付出。

去年11月27日,吳光輝正式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在院士上台發言環節中,吳光輝還是用一如既往的平和語氣,稱自己為大飛機項目科研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員」。

從「有點累」,到「普通的一員」,吳光輝的平實表達,是這位新院士的真實寫照。國產大飛機近十年磨劍的漫長歲月中,吳光輝領銜設計研發,做出卓越貢獻,但他總是那樣地淡定從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為大飛機事業的奮鬥中為整個團隊樹立起生動的榜樣。

他在場,大家就像吃了定心丸

從無到有創造一個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真的只是「有點累」嗎?尤其是近幾年來頂著時間上巨大的壓力,首飛前艱苦卓絕的最後衝刺,即便是外人也能想像到的苦與累,總設計師感受不到嗎?

一些全力投入研發項目的科技工作者常有類似感受:一旦鑽進去、忙起來,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到了忘我的境界,反而不覺得累了。當選院士後,面對白岩松「睡幾個小時」的提問,吳光輝憨直地回答,睡眠時間有保證,睡眠質量也很好。但熟悉吳光輝的同事們卻反映,其實他經常「缺覺」,特別是首飛前夕,和大家一起通宵試驗是家常便飯。旁人看在眼裡,但全身心撲在飛機上的吳光輝,自己可能感受不到有多累。

這就是吳光輝的性格特點,在許多人眼中,吳光輝天性如此,他總是很淡定,壓力再大,也習慣於把「鎮定自若」的一面展現給大家。

去年4月,C919飛機在閻良飛機強度研究所經歷了一場極為關鍵的靜力破壞試驗。成,這將是自運十項目後,中國第二次成功的靜力破壞實驗;敗,則意味著大量返工,甚至很多設計要推倒重來。四月的北方仍舊寒氣逼人,試驗現場每個人卻是手心冒汗。作為陣前指揮的「主將」,吳光輝氣定神閑,注視著面前裝好各種電子感測和液壓作動設備的試驗件,眼中無他物。看到他的表情,大家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

試驗開始後幾分鐘,隨著「嘭」的一聲巨響,左側機翼折斷,數據顯示正好在預期撓度範圍內,試驗成功!回放現場視頻時,一個有趣的細節被人發現:巨響出現時,所有人都條件反射地眨了一下眼睛,唯獨吳光輝連眼皮也沒動,似乎眼前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他總是把淡定的一面展現給大家,有時我們對他開玩笑說也要把壓力往下『傳傳』。」中國商飛上飛院項目管理部高級主管李海濤認為,每每關鍵時候吳光輝表現的淡定與自信,其實都來自他平時的一絲不苟,「他對飛機研製的每個專業抓得很細,極為嚴謹,經常和一線年輕技術人員面對面交流、聽取彙報,一直到心裡完全有底為止」。

「即便是一個小鉚釘的使用,對於飛機運行來說,都是致命的大事。總設計師,就是要承擔責任,要抓大事、定方向;總設計師要專業知識過硬,把關技術;總設計師要統籌協調……」吳光輝說。

循著好奇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國內飛機研製界,近年來吳光輝除了因C919總設計聞名,另一個有名的特徵是他以56歲的年齡考取了商用飛機駕照,成為國內飛機總設計師中唯一一名真正的飛行員。

2013年起,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之餘,吳光輝擠出時間,去湖北襄陽學習飛行。每個周末和節假日,吳光輝早上7時就背個包,和年輕人一起站隊訓練。當地航校不少見過吳光輝的人,也是在C919首飛之後,才知道那個「開著一輛有些年頭的車,來學開飛機的普通『老頭』,竟然是C919總設計師」。

「學開飛機,就是為了真正能從飛行員的角度體驗飛機的細節。」吳光輝說。年齡大了,加上用於學習的時間有限,吳光輝特地用手機下了個APP,同事們看到他搭乘飛機等候時,一個勁地在旁邊「刷題」,認真勁就像「準備高考的學生」一樣。

考飛機駕照也是吳光輝另一個天性的直觀體現。上飛院年輕一代的研發設計人員們覺得,上了年紀的吳光輝,內心住著一位「年輕小伙」,對於科技領域的新鮮事物,他永遠充滿著好奇心。

「記得那會兒『比亞迪·秦』剛出來,吳總師是上飛院第一個開上新能源車的『吃螃蟹者』。」他的同事回憶,當時上海都還很少看到新能源車,吳光輝買這車,一方面有綠色環保的考慮,更多的則是出於對新能源車技術的興趣,想通過親身實踐進行了解。

好奇心一直伴隨著吳光輝的求學和工作歲月。小時候他拆過無線電收音機,又將它裝了回去。因為愛好電子,一看飛機設計專業涉及方方面面的「奧妙」技術,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堅定地報考了南航飛機設計專業。

國產大飛機總設計師,在外人看來或許是個「燙手」的崗位,需要冒極大的風險、承受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但對吳光輝而言,做一件「從無到有」的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動力,循著自己的「好奇心」,沉浸在創新之中,是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研製C919周期很長,同時世界巨頭們也在持續進步。我們如果沒有其他機型先進,等交付時它就沒有優勢和市場,所以我們是在完全沒有前人經驗可參考的情況下進行這項工程。」吳光輝介紹,C919有大量開創性的創新成果。第一次按照世界先進標準研製現代幹線飛機;第一次自主設計超臨界機翼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首次成功應用3D列印鈦合金零件,建立了鈦合金3D列印專用原材料及產品規範;經過了10年的探索,大規模使用鋁鋰合金材料……面對記者,如數家珍般盤點這一切時,吳光輝總會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

「我希望,也期待著,C919能夠受到市場的追捧,希望它能夠成為一款明星飛機。這是一個起點,絕不是終點,我們永遠在路上。」吳光輝說。

轉載自:解放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申網綜合 的精彩文章:

大申看天下·女子獨自駕車外出 老公收到驚魂視頻
金山一小區門口兩車猛烈碰撞冒出黑煙 現場一片狼藉

TAG:大申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