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連鞍子山積石冢出土大量龍山文化陶器

大連鞍子山積石冢出土大量龍山文化陶器

原標題:大連鞍子山積石冢出土大量龍山文化陶器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師範大學、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的鞍子山積石冢考古項目完成。此項工作歷時3年,發掘總面積約為2700平方米,共清理墓室133座,整個墓地出土陶器156件、玉器82件、石器470件、骨器30件。其中,出土的大量龍山文化陶器為有關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該積石冢位於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街道後牧村鞍子山山系西側山脊上。山脊呈南北走向,積石冢所在山脊海拔落差165米至190米,積石冢沿山脊分布,長約180米。在鞍子山主峰上,還分布有一處遺址,地表分布有大量紅燒土,推測與積石冢存在一定關聯。在鞍子山積石冢西北方向約3.5公里處是雙坨子青銅時代遺址,7.5公里處為四平山積石冢。

大連鞍子山積石冢遺址地勢南高北低。發掘歷時三年,分別為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共448天。通過發掘發現,整個積石冢可分為三個冢體,各個冢體間隔明顯。其中中部的冢體屬於2014年和2015年發掘區,上部和下部的冢體屬於2017年發掘區。另外,由於山頂區域早年被採石破壞嚴重,考古人員在表土中發現少量遺物,今年,考古人員又對上部山頂區域進行了試掘,發現大量陶片和少量石器,證明山頂區域早期應存在積石冢。

鞍子山積石冢清理出的133座墓室平面呈長方形或方形,每個冢體早期墓室均建在山脊上,其他墓室建造偏晚,沿著早期墓室向西坡續建而成,個別墓室續建在東坡。多為單人墓葬,少數墓葬發現有多人合葬或二次葬的現象。人骨朝向多為頭西足東,少數頭南足北。出土陶器以小珠山五期文化為主,既有大連本土的陶器,也出土磨光黑陶、蛋殼陶、觚形杯、單把杯等具有濃厚山東龍山文化因素的陶器,說明當時該地區與山東半島就有了密切交流。在出土的玉器中,以牙璧和方璧最具特點,出土牙璧4件,方璧1件,這些精美玉器也表明了大連鞍子山積石冢在大連新石器晚期遺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發掘區M59和2017年M86、M115等墓室均出土玉珠與玉環達數十件,十分罕見。通過對出土器物進行類型學分析,並與同期遺物進行對比,初步認為該積石冢遺址所屬年代應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上部積石冢所屬年代早於中部積石冢,中部積石冢早於下部積石冢,即鞍子山積石冢是沿著山脊從上到下從早到晚順序排列。

積石冢是新石器時代以來盛行的墓葬形式之一,在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日本西部地區均有發現。大連地區分布有多處積石冢,有較強的地方特色。大連鞍子山積石冢的考古發掘,豐富了大連地區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積石冢考古資料,為研究遼東半島先秦時期墓葬形制和結構提供了珍貴材料,為大連地區遺址保護和展示利用提供了基礎資料和依據。(記者吳琳 通訊員王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網 的精彩文章:

相約大潤發,汰漬與海清邀您新年把愛帶回家
曝曼聯續約頭號妖王陷僵局 桑切斯把他逼入絕

TAG: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