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工智慧的時代,全靠四個「軟技能」

人工智慧的時代,全靠四個「軟技能」

人類越依賴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就越需要社會科學家和人文學者做更多的工作。

自動化並非機器對人的全面取代。人類對機器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依賴越多,社會就越需要挖掘人類獨有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他們需要兩全其美的方式來釋放人類和機器的潛力。以下四項技能對人類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且在未來幾年會逐漸增值。

1.情境化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對於解決簡單、可預測的問題以及找到人類無法在大數據池中發現的模式非常有用。但是他們在解決情景化問題上幫助不大。

假設一個病人逐漸停止服用藥物,演算法會很快作出相應調整。但是人工智慧卻無法搞清楚背後的原因。人類的作用在於,需要去詢問停止服藥的原因,並將情景化的原因進行合理化的分析解釋。例如,病人是否忘記服用藥物,或者主動選擇不服用藥物?是否有適合患者生活方式的替代補救措施?

2.好奇心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總是在匯總過去的行為和反應數據,進行分析,以便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但即使是最複雜的技術也不能超越為他們設定的參數。

機器學習無法想像一幅表現主義繪畫如何為城市規劃者提供創意,或者一首詩如何總結中國茶文化,從而幫助外國首席執行官理解中國茶飲料市場。

好奇心,即觀察和審視世界的每一個部分。這樣的人文情懷使人類脫穎而出。機器人尚未在提供創造力的領域取代人類,人類的好奇心仍然彌足珍貴。

3.批判性思維

近年來,我們看到社會變得更加兩極化。個人似乎越來越容易淪陷於由演算法和機器人生產的所謂「信息泡沫」 。因此,理性懷疑已成為人們生存的關鍵技能。隨著人工智慧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需要精通人文學科的專家來質疑演算法告訴我們的信息。

批判性思維者擅長挑戰先入為主和直覺本能,即使「事實」在數據中似乎是有根據的。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世界裡,有觀點的聲音顯得格外珍貴,企業比以往更需要社會科學家。

4.道德判斷

文科專業知道生命中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而演算法不能區分好壞,它只是執行其編程的功能。無論人工智慧給出的建議是怎樣的,企業在開展商業活動時都需要具備自己獨立的、有原則的道德判斷。

當人工智慧開始取代人類大部分的基礎性工作,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新方向,人們只能寄託於自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無處不在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的機器人可以隨時送貨上門
網傳B站將於2018年第一季度赴美上市 估值超30億

TAG:科技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