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宵節才是中國情人節,起源與劉邦有關

元宵節才是中國情人節,起源與劉邦有關

古時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有一首《上元詩》「帝城放夜,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真實描寫了舊時北京夜,滿城燈火耀街紅,萬家樓閣月明中。如今時光輾轉,上元的風光與繁華都被歲月的車轍輾去,只能在詩句里重溫了。

劉邦出生在豐縣,據說元宵節起源於漢朝與劉邦有關。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篡權。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劉恆也就是漢文帝為主。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恰是正月十五日,所以每年的這天晚上,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到處張燈結綵猶如白晝,人們扶老攜幼,擁向街頭,放煙火,猜燈迷,觀彩燈,看雜耍,聽戲,熱鬧如一鍋沸騰的水。

元宵節時要吃「元宵」的,傳說元宵的出現與漢武帝時期一個叫「元宵」的宮女有關。「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詩人符曾在《上元竹枝詞》中稱讚一個名叫馬思遠的人,他是當時北京城做元宵的能手,遠近馳名。讓人不由想像京城微醺的清晨,馬思遠身穿粗布衣衫和一群清瘦的夥計,在作坊里正熱氣騰騰的忙碌著,糯米清香在空中飄散,挑著擔子的小販們把街道踩得很熱鬧。

元宵節家家燈火通明,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湊熱鬧,連平時不出門的閨中小姐,也可以手拉著手結伴遊燈河,年輕的男女便借著賞花燈場景尋求伴侶,所以元宵節從另一個意義上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宋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青衫袖。」宋歐陽修《生查子 元夕》。兩位才子燈會上,希望遇到去年笑靨如煙花的女子,可是不遇,眼前的熱鬧也儘是傷感。你出塵的氣質,是亮在我夢中的花燈,與你盈然相顧,剛想執手交談時,卻倏然消失,歐陽先生多情至相思淚雨濕了布衣衫。無論月光如水,還是燈火如海,所有的情景,都為了襯出珍藏在心間的那個佳人。

從古詩詞中感受古人元宵佳節,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這是唐朝蘇道味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是宋朝辛棄疾的元宵節;「燈樓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這是煬帝楊廣的元宵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這是明朝唐伯虎的元宵節。而清代梁元穎《元夕前門觀燈》詩則把元宵觀燈描寫到極致:「今宵閑殺團團月,多少遊人只看燈。」

元宵節過得是「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的紅火與熱鬧。一樹燈花醞思情,文人雅士,娥眉粉黛出遊,不小心間纏綿成了千古絕唱,那優美的意境,永遠是後人崇仰的精神家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北京三里屯原來是王爺的墳墓,揭露一個清末民初的三里屯
百年老照片:這才是北京人的生活,一點影子都沒了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