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位醫生有感於「節後就診潮」:多點日常陪伴,少點天邊孝子

一位醫生有感於「節後就診潮」:多點日常陪伴,少點天邊孝子

作者:王啟鳴,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呼吸內科三病區主任,醫學博士,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MDACC)博士後,主任醫師,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

來源:肺癌專家王啟鳴(fazjwqm)

每到春節,最繁忙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火車站,一個是大醫院。

對於我們醫生來說,春節其實是一段頗為艱難的時光。

因為每到春節前後,醫院會迎來一波就診小高峰。作為省會城市三級專科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也少不了要走廊加床,奔忙一場。

可這在綜合性醫院面前,那都是「小兒科」。

身邊有一位朋友給我講述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歷:

2月26日那天,他到省內一家知名綜合醫院求診,然而他沒有想到,「恐怖」也就此降臨……

還在距離門診樓300米遠的地方,路就開始不好走了。平時可以輕鬆通過的人行道,現在需要側身甚至稍微排隊次序通行。還未進到門診樓裡面,遠遠就感覺門診樓前空氣發暗,似乎籠罩著一層薄霧;等進到裡面,感覺就更明顯了,空氣是近乎停滯的。

人群熙熙攘攘,聲音嘈雜,治病救人的場所,如同農村集市。為了患者有序通行,門診樓每個自動扶梯口都站著督查、志願者指揮「交通」,提醒患者不要在扶梯入口處停留,以免影響他人通行。

這一天光挂號就排了2個多小時,檢查排隊、取片排隊,一天2/3的時間花在了排隊上面。等進入診室看結果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17:00多了。真正用來看病的時間大概十分鐘不到。看完病出電梯,差點被急著上電梯的其他患者擠回去。

擠擠攘攘的人群

這位朋友事後在微信圈自嘲道:「真是可怕的一天,過程艱辛曲折堪比大片,名字就叫病囧之春節醫院。」

同一天來自醫院的醫生同仁在朋友圈發文:

「2月26日,xx院門診挂號從凌晨三四點開始排隊,門診電梯被擠壞,醫護人員全員上崗,沒有吃飯和休息時間。最頂級的電梯都壞了,電梯都木有撐住,但是xx院的醫生撐住了,這就是我們可愛可敬的醫生教授們的奉獻精神!

據統計今天全院手術1400多台,門診4萬人次,xx院區的立交堵癱瘓,門診電梯被擠壞,建議小病就在當地醫院都能看,沒必要非得來大醫院,把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凌晨三點多就開始排隊的患者們

這麼大的就診需求,這麼大的人流量,啟鳴對該院醫療安全表示佩服,對節後上班就辛苦看病的同仁說聲辛苦。

可這個現象值得引起重視,為什麼每年節後都會形成這麼大的就診高峰,這種節後扎堆看病的現象什麼時候可以得到改觀?

浸染醫療行業20多年,以自己所見所聞,啟鳴覺得最大的原因是:也只有春節前後,子女有時間陪著父母、孩子看病。

聽起來頗有些心酸。相較於沿海發達省份,河南作為人口輸出大省,每年有1242萬人到外省務工,佔全省人口的6.3%。這些人平時回家少,一般選擇春節和家人團聚,也就在這時有時間陪父母、孩子看病,或去更好的醫院看病。所以,春節前後,省會各大醫院就形成了一小波就診高峰。尤其是春節後,受限於國人在家過春節的傳統(春節期間一般不到醫院看病),就診人數較節前更多。

因為這種「傳統「,一些老人(主要是慢性病患者)原來定製好的醫療方案被打斷,醫生不得不按照子女的要求重新調整方案或採取子女要求的激進治療方案,可等假期過完,子女們重新外出打工,徒留老人在家,醫生又只得再和老人重新「磨合」治療方案。

以急切地關心,打斷醫生的治療,這種情況在重症監護、姑息治療或老年醫學領域(主要是慢性病)尤其突出。見得多了,醫療業內同仁把這種情況稱為加州女兒綜合征(又稱天邊孝子綜合征)。

孩子們的孝心可以理解,但啟鳴希望,這種情況盡量要少一些。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敬老愛幼要滲透在生活中的每個方面。父母老了,子女要多關心多陪伴,而不應是長久不看望,忽然發現老人病重,吃驚、羞愧,挑剔醫生的治療或隨意干擾老人的治療方案。這一方面會影響老人治療,另一方面亦會擾亂醫療秩序。

但由於我國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家庭由於經濟原因,子女不得不外出打工,每年只能春節假期和家人團聚,這種現象不能忽視。啟鳴希望,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每個家庭都可以少些跨省或海外務工人員,每個子女多給孩子、父母一點陪伴,畢竟「陪伴、懂得」是最長情的告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咳出「小石頭」?嗓音病科專家梅祥勝:警惕扁桃體結石!
二月的蔬菜之王正是它!補腎壯陽,健胃潤腸,這樣吃最好!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