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日俄戰爭清政府荒誕中立引狼入室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日俄戰爭清政府荒誕中立引狼入室

113年前的今天,1905年3月1日 ,日軍總攻瀋陽駐俄部隊,日俄戰爭中的奉天會戰爆發。會戰極為慘烈,俄軍傷亡9萬人,日軍傷亡7萬人。雖然最終日方獲勝,但雙方打得精疲力盡,都沒有再繼續進攻的能力,日俄陸戰接近尾聲。

奉天會戰

日俄戰爭,是近代史上罕有的屈辱戰爭,兩個外國軍隊,在中國國土上肆意打殺,居民財產損失無數,國人生命被無情踐踏。而積貧積弱的清政府口稱「局外中立」,暗中「聯日拒俄」的荒誕行徑,也招致了以後日本做穩東三省,貽害大中華的無窮後患。

那麼,為什麼日本和俄國要在中國開仗?

因為清政府這塊肥肉,實在太好吃了。

好吃,有兩個意思。一是很容易吃到,不費力。二是味道肥美,營養豐富。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列強揍過來、捶過去,已經徹底丟了魂了,但凡列強提出的要求,無一不應,口號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這樣啊,不吃白不吃啊。

而東北,真是物產豐富之地。煤鐵礦藏遍布,糧食豐饒,人口眾多,河川縱橫。日本早就對東三省垂涎三尺,明朝時就試圖侵略朝鮮而圖謀之,被明朝懟得鼻青臉腫,狼狽而回,但其心耿耿於懷。

豐饒的東三省

俄國更不用說了,東北就在貪得無厭的北極熊鼻子下面,聞都聞饞了,再說,東北有俄國人夢寐以求的,直達太平洋的深水不凍港——旅順。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全面西化,勵精圖治,國力飛速增長。他首先以清政府為假想敵,積極擴充軍備,以最先進的軍事思想和手段大力發展陸軍、海軍,發動甲午海戰,徹底摧毀北洋水師。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

可是,這頭野狼鬧騰的太囂張,旁邊的北極熊看不順眼了。你二狗子鬧哪樣,跳到老子的勢力範圍里來了?

於是,俄國聯合法、德出面,所謂「三國干涉還遼」,強迫日本從嘴裡吐出被割讓的遼東半島,改賠付3000萬兩白銀完事。

這下戳著小日本人的肺了。

地盤,是我光著膀子搶回來的,你憑啥一張嘴就擠兌著給要回去呢?

真是,有時候流氓也會委屈的問:還有天理嗎?

可是摸摸肋骨,實在不夠硬,禁不住身高體壯的老毛子揍,只好暫時隱忍。

但心中的怨氣已經觸發,此仇不報,何以為人?他們在歷史展覽館裡刻了四個大字「卧薪嘗膽」,甚至沙皇訪問日本時,一個當地警察不要命的拔出配刀,刺到尼古拉二世的頭上,索性無大礙,但也著實反應日本民眾對沙俄的痛恨情緒。

尼古拉二世

自此,沙俄取代滿清,成了日本的頭號假想敵。

頹然昏聵的滿清政府,抖機靈,嗅出了日本的仇俄情緒,無奈之中,提出「以夷制夷」的思路,妄想通過拉攏俄國,抵制日本的進逼氣焰。

1896年6月,借參加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之機,晚清重臣李鴻章與沙俄簽訂《禦敵互助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兩國共同防禦的目標明確指向日本:「如果日本侵佔俄國遠東或中國、朝鮮領土,中俄兩國應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

李鴻章

而作為回報,清政府同意沙俄修築莫斯科直達海參崴的鐵路,即東清鐵路。

李中堂長出一口氣,似乎「以夷制夷」有了一點效果。

只是,弱國無外交,貪婪的熊,胃口更大。

1897年12月,沙俄艦隊開進大連灣,強租旅順港,給清政府的解釋是,共同協防一個月前佔領了青島的德國。

1900年,幾乎思維紊亂、舉止失常的西太后啟用義和團,向全世界各國宣戰,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俄國人一看時機來了,發兵十五萬,打著鎮壓義和團、保護東清鐵路的旗號,兵分七路,由北向南,席捲而來。當時,清政府在東北的駐軍根本不是俄軍對手。當年10月6日,沙俄軍隊會師鐵嶺,佔領東北全境。

沙俄騎兵

這次,沙俄錯估了清政府委曲求全的底線。

東北是是中原屏藩、京津門戶;更是滿清「發祥之地」,「列聖陵寢在焉」,「萬萬無不收復之理。」

清政府拒不承認實際佔領,派出使者與沙俄往複交涉接收東三省事宜。

直到1902年4月,獲得了巨額賠款的列強都陸續撤出軍隊,沙俄才與清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越定俄軍在一年半內分三期從東北撤軍。

已經吃紅了眼的野獸,哪有那麼容易吐出嘴裡的肉。

1903年4月,俄國不但停止撤軍,還節外生枝地向清政府提出了「列強勢力不得進入滿洲,俄國參與北滿行政管理」等七項撤軍新條件。

沒想到,「新七條」還沒等到清政府答覆,就先招來了其他列強的一通譴責。

他們當然不是跑出來,為中國打抱不平,而是不能容忍沙俄獨佔東北,「吃獨食」。

其中跳的最高的,理所當然,就是日本。

事實上,把「新七條」泄露出去的,恰恰就是清政府。面對貪得無厭的沙俄,無力對抗的清政府再次祭出了「以夷制夷」的「法寶」。

他們總以為,敵人的敵人,也是朋友。

沙俄對中國東北的佔領,使兩國由同盟走向對立。但清政府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與沙俄一戰,便使出手腕,挑動日本對抗沙俄。

此時的日本,憑藉從中國掠奪來的巨額賠款,完成了一系列陸海軍軍備計劃和鐵路建設計劃,已經今非昔比了,現在,小日本下定決心,要和沙俄掰掰手腕了。

1903年7月,在清政府的有意「撮合」下,東北問題談判的主角變成了沙俄和日本。

誰都看得出日俄終有一戰,夾在中間的清政府調頭轉向,越來越向日本靠攏。

一方面,清朝對沙俄赤裸裸佔據了東北,舉國上下恨之入骨;另一個原因是,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官方和民間也對日本的迅速壯大推崇備至,東渡留學成為熱潮,「師日」漸成主流。日本則在甲午之後逐漸改變了「脫亞入歐」的口號,代之以宣揚民族優越的「亞洲主義」,這在當時的清朝士大夫中頗有市場,對日親切感不斷上升。

但與沙俄開戰的結果遠不是清政府能夠預料和掌控的。

1904年2月12日,清廷發布上諭,宣布在日俄戰爭執行「中立」立場。而此時,日俄兩國已經在中國的土地上熱火朝天地打了四天了。

清政府的「中立」立場有些遲到,一大原因是日本在這次戰爭中使用了他們慣常的流氓手法——不宣而戰,偷襲。

2月8日,俄軍在旅順城內舉行著歡慶晚宴,慶祝是東正教的聖燭節,也順便給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塔爾克中將妻子的過生日。當日夜裡,日本海軍偷襲在旅順港沙俄太平洋艦隊,直到第二天天亮,看到被炸癱的戰艦,俄國人才知道戰爭開始了。

偷襲旅順港

2月10日,日俄宣戰,美國公使就分別向清、日、俄三國聲明,要求交戰國尊重清政府的中立地位和行政完整。同一天,英、法、德、意四國駐華公使分别致電本國政府,建議各自政府表達與美國相同的意願。

而這時,清政府還沒有宣布自己的中立立場。

清政府所謂的「中立」,其實誰都沒有遵守。

清政府「局外中立」立場的倡導者,但這只是公開的姿態,背地裡行的是「聯日拒俄」。在日本國內出版的有關日俄戰爭的回憶錄中,袁世凱起到了突出的協助作用。

袁世凱從部下挑選精幹士官數十人,把他們送到日本特務青木手中,供其驅策。這些北洋軍官大多畢業於測繪學堂等軍事學校,工作頗有成效。其中就有後來成為直系軍閥頭目的吳佩孚。

清朝政府還撥付幾千兩白銀的活動經費,庇護日本特務隊等。當時,雙方對此均諱莫如深,一般東北官員也不知詳情,直到三十餘年後,事過境遷,關東軍和偽滿洲國政府對此做了表彰和紀念,客觀上揭露了這一秘密。

沙俄也沒有真正尊重過清政府的「中立」,本該受「中立」保障的東北人民生命財產不斷遭其荼毒。沙俄意見最大的招募華人助戰,其實也是他們的手段。比如後來成為「東北王」的張作霖,日俄戰爭開始時就是先投靠在沙俄一方,然後又轉投日本。

清政府沒有恪守「中立」,日俄也未尊重「中立」,三國兩方互相指責、警告,但又很默契地配合著,將清政府的「中立」戲演到戰爭結束。

中國東北慘遭兵燹之災,2萬中國人死於戰火,財產損失折銀6900萬兩,卻只能坐等日俄將自己的軀體重新分割。

戰火焚毀的住宅

被屠戮的國人

國雖大,實在命不由己,嗚呼!

日俄戰爭雖然是日本取勝,但實質上,是從沙俄一家獨佔東北,變成日俄分而食之。日本的侵略鐵蹄自此踏上了中國大陸。在此後四十年中,它成了中國最兇狠、貪婪的侵略者。從沙俄手中搶來的南滿鐵路,滋養了更大的野心。「柳條湖事件」「九一八事變」,這條鐵道線上事端頻起,遺禍無窮。

歷史一再證明,敵人的敵人,絕對不是什麼可靠的朋友!求人不如求自己,唯有富國強兵,走民族復興之路,方為禦敵守土之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藍魚魚 的精彩文章:

閃電戰的鼻祖 奴婢的私生子 漢民族無人能敵的軍神

TAG:海藍魚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