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譚祥芳 「自然攝影不是為了照片,而是為了自然。」

譚祥芳 「自然攝影不是為了照片,而是為了自然。」

「有兩種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那種越來越大的驚奇和敬畏就會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布的蒼穹和我心中的道德準則。」——康德

如果把康德這句話中「繁星密布的蒼穹」改為「萬物生長的自然」,那麼很形象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自然攝影師在記錄自然時心中湧起的「驚奇」和「敬畏」。

譚祥芳丨自然攝影師丨JAKET品牌董事總經理


在與譚祥芳聊起自然時,他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敬畏自然」。與自然結緣,源於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譚祥芳認識了奚志農,譚祥芳說:「在此之前,我對自然的認識,幾乎為0。與幾乎所有人一樣,認為自然就是為人類所用。」

當時,奚志農已經為自然保護付出了近30年的心血。「有時候,你只需要一個很小的契機,也許就能為你人生帶來連自己都預想不到的變化。」譚祥芳與奚志農相遇,並參加了高黎貢山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譚祥芳當時是沖著學習攝影技術去的,但奚志農給了他更大的啟示:自然攝影不是為了照片,而是為了保護自然,攝影師要做的,是在不打擾自然的情況下,去記錄自然,拍攝發自內心的,有「愛」的照片。

2011年起,譚祥芳基本上每年都會參與「野性中國」組織的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期間他還資助了其他學員參與。譚祥芳說:「奚志農老師不僅使我的攝影技術上了一級台階,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我一貫站在個人角度看待動物、思考自然的思維模式。」

從高黎貢山的白眉長臂猿到白馬雪山的滇金絲猴,譚祥芳隨同奚志農參與了多次拍攝。

瞭望中的滇金絲猴。拍攝於雲南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攝影:譚祥芳

西黑冠長臂猿與寶寶。拍攝於雲南景東無量山自然保護區。攝影:譚祥芳

在高黎貢山的那一次拍攝,譚祥芳扛著設備,每一步幾乎都是踏著護林員的腳印走,走錯一步,也許就會迷失在密林里,也只有護林員才知道白眉長臂猿出沒的位置。就在這時,護林員突然說崖壁對面有一隻。譚祥芳幾步衝到崖邊,像鏟球的足球運動員一樣,下滑幾米,站在一個僅能放下一隻腳的朽木上,用後腦勺「摳」住地面,整個身體貼在崖壁上,開始拍攝。「那一次足足拍了三分鐘的時間,那隻雄性長臂猿在崖壁上啃著一個『過江龍』的果實,那個帶著自信、享受但又警惕的神情我永遠不會忘記。直到它吃完,心滿意足的回到密林里去,我才發現自己所站的位置有多麼驚險,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掉到十多米深的谷底。」

儘管驚險,但是當時自己內心所經歷的震撼以及幾乎讓人熱淚盈眶的滿溢情緒,譚祥芳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正如康德所說的「驚奇」和「敬畏」。

正是在那一刻開始,譚祥芳內心對自然的理解開始升華:自然是需要敬畏的。拍攝是為了自然,為了記錄,而不是為了照片。一張好的自然攝影作品,一定是在不打擾自然的狀態下拍攝出來的。

雄性白眉長臂猿啃食「過江龍」果實。拍攝於雲南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攝影:譚祥芳

攀援林間的白眉長臂猿。拍攝於雲南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攝影:譚祥芳


也常會有拍不到的時候。

「拍得到與拍不到,都挺令人印象深刻的。」譚祥芳說起那次與董磊去四川拍攝綠尾虹雉,「董磊還重感冒,扛著器材,從海拔一千米攀爬到海拔四千多米,足足走了8個小時,當時已經累到崩潰了。」在山上蹲守了一個多星期,每天早晨信心滿滿地背著器材出發,然後再回來,一個多星期,還是沒有找到綠尾虹雉的「芳蹤」。「但我們拍到了最美的雲海。以中國現在野生動物保護的現狀,每次出發都拍到是不現實的。」

走到中國的野生動物身邊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片土地上的人還沒有學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僅存的少數棲息地,基本都在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岭里。

即使走進去,也常會拍不到,在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師每次出發之前都需要做好「拍不到」的心理準備。

「你會非常清楚角馬的遷徙,非洲這些各種各樣的動物對不對,但國內的動物你知道什麼?除了大熊貓。其實國內的動物更需要去讓我們認識。」2014年,他和一群攝影師一起去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的雪山拍伊犁鼠兔,半個月時間,跑了兩千多公里,結果一隻都沒拍到。由於過度放牧,山上雪線越來越靠上,原本應該長滿草甸的地方如今光禿禿的,露出風化過後慘白的峭壁。他們轉了一個遍,只看到鼠兔早已風乾的糞便,連新鮮的都沒有。「能明顯感覺到氣溫變暖,雪線上升對生態的破壞。」

功夫總是不負有心人。2016年5月,譚祥芳再次與奚志農前往四川蜂桶寨自然保護區,在海拔3600米的圓草坡,專註耐心地守候多日之後,終於在12日,記錄下了「活著的鳳凰」——綠尾虹雉那光彩奪目的身影。

奔跑中的藏野驢。拍攝於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攝影:譚祥芳

彩虹般光彩奪目的綠尾虹雉。拍攝於四川蜂桶寨自然保護區。攝影:譚祥芳


「野性中國」的使命是以影像保護自然,譚祥芳開始身體力行。自從重新認識了自然,譚祥芳對自己的JAKET、對企業的發展有了一個新的理解。

門店的改造,店內所有燈光不超過3瓦,全國160多個店面,全年能耗從4000多萬千瓦時降到了38萬;換掉自己品牌服裝中的工業化學面料,用棉和麻代替;所有的木材,都是譚祥芳去偏遠農村淘來的,老屋中廢棄的、年頭久遠的舊木頭,扛回來重新加工,進行二次利用;所有的紙質物品,都只使用FSC認證的供應商;拍攝伊犁鼠兔回來,他讓公司製作了保護伊犁鼠兔的小冊子,在各個門店擺了一遍……

「讓每一個人認識自然,敬畏自然,並以行動保護自然,是每一個自然攝影師的自然記錄背後的驅動力。」

休息中的班頭雁群與自然構成一幅唯美畫卷。拍攝於雲南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攝影:譚祥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AKET 的精彩文章:

TAG:JAK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