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趙長平之戰,諸侯冷眼旁觀,其實並不是懼怕秦國,而是另有原因

秦趙長平之戰,諸侯冷眼旁觀,其實並不是懼怕秦國,而是另有原因

戰國末年諸侯兼并,通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強盛起來後,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稱霸戰國。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場戰爭莫過於長平之戰,這場戰爭坑殺了40萬趙軍。不僅使得趙國從此一蹶不振,也使得今後的秦國統一六國掃除了唯一強勁對手。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在那個合縱連橫講究制衡的戰國時期,其他五個諸侯國為何眼睜睜的看著秦國坑殺趙國軍隊,而未有一國出手援助呢?

長平之戰的起因是韓國割讓上黨郡給秦國,作為戰爭賠償。然而上黨太守馮亭憑著一股太行山人倔強的脾氣,不肯投降秦國。於是在長治城與百姓商議決定將上黨17城獻與趙國。趙國國君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於是派趙軍駐守上黨。秦軍自然也不會默認吃個啞巴虧。於是兩軍對峙於趙國邊境。

戰爭發動之初,趙國派老將廉頗迎敵,而秦國派左庶長王齕進攻趙軍。初期兩國試探性進行了進攻,趙國雖敗但實力沒有多大損失。後秦國使用離間計使得趙國國君臨陣將廉頗換成趙括。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熟知趙括紙上談兵被秦國坑殺了40萬軍隊。根據當時的趙國和秦國的情況可謂是實力相當,所以其他諸侯應該不是懼怕秦國而不出兵,下面我們來看下,其他幾個諸侯國是怎麼想的呢?

作為近鄰東方大國齊國,在整個長平之戰中沒有援助趙國,為何齊國會如此狠心,兩眼旁觀秦國吊打趙國?其實這事也不能完全怪人家齊國,是趙國先不仁,所以齊國才這樣無義的。齊湣王時期,國力最為強盛,依仗強大的國力齊國經常欺負臨近的燕國。燕國到了燕昭王時期通過變法強大起來,聯合了秦,韓,魏,趙五國合縱攻齊,差點把齊國打的亡國,雖有齊將田單復國,但從此齊國只能作為一個二流的國家存在。齊國能在秦趙兩國互掐時沒去插上一刀,報復趙國已經不錯了。

楚國,楚國是一個富饒廣袤的大國,最強盛時把圖面積快要達到其他六國總面積之和了。但到了楚懷王時期經歷了丹陽藍田之戰和垂沙之戰後,楚國的實力也大大下降,國家在休養生息無法與秦國爭雄。秦國和趙國發生長平之戰的時候,楚國正在收復部分南郡。根本無暇顧及趙國。

魏國和韓國,本就是與趙國是三晉之國,互為接壤唇亡齒寒,平日里雖然也有小摩擦,但在這種大戰面前本應抱團取暖的,為何也未曾出手?本來魏國在戰國初期是強國中的強國,領土面積廣闊,強大的魏武卒軍團打的秦國不敢邁出函谷關半步。可是後期秦國強大後專挑魏國打,因為地理位置和多年宿怨的緣故,魏國是最早接受秦國打擊也是打擊最為嚴重的國家,待到長平之戰爆發時,魏國三分之二領土已經丟失,基本就是一個殘廢國家。因此無能為力。

韓國國力本就弱小,當秦國東出打敗魏國後,富饒卻又弱小的韓國成為了秦國東出的絆腳石,秦國三下五除二就收拾了韓國,長平之戰的爆發就是在秦國攻打韓國後,韓國割讓上黨郡而爆發。因此秦趙兩大強國互相消耗正是韓國想看到的,希望坐山觀虎鬥說不定上黨還能回到自己手裡,摻和進去絕對撈不到半點好處。

最後是燕國,秦國最早實行遠交近攻政策,為拉攏燕國制衡齊國,兩國結為姻親之國,弱小的燕國也抱上了秦國大腿,一直在秦國的庇護下生存,唯秦國老大馬首是瞻,是最不可能救趙的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趙括主動出擊,秦軍沒來得及換白起,趙軍能勝么?
這些關於長平之戰的事,你都知道多少?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