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放前的東北是怎麼成長為共和國長子的

解放前的東北是怎麼成長為共和國長子的

東三省,民國時期曾經被日本佔領,建立偽滿洲國。從熱播的電視劇《和平飯店》中可以看到東北的發達:繁華的城市裡燈紅酒綠,寬闊的大街上車水馬龍,行人衣著光鮮亮麗,廚房使用管道煤氣,廁所里有抽水馬桶,即便是地下排污管道也是寬敞高大,現在的城市基建都沒臉比。那麼,東三省的發達是怎麼來的呢?

電視劇《和平飯店》里的廚房

很多人認為是日本的殖民統治造就了偽滿洲國的高速發展,其實不然。

早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為抵禦沙俄的入侵,有意識的向東北大量移民。當時的東北總人口150萬左右,地廣人稀,不足抵擋兇悍的沙俄,清政府出台許多優惠政策以擴大東北的人口。終究醒悟的太晚,東三省除遼東半島被日本佔領外全部落入沙俄的口袋。

俄國佔領東北

日俄為自身的戰略利益大力修建鐵路,開發礦藏。日本為了自己在東北的利益發動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後,日本歸還了被俄國佔領的土地。此時關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東三省偏安一隅,大量的難民湧入。

廣袤的未開墾土地、大量的新增勞動力、豐富的礦產資源、完善的鐵路交通網成為東北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就在這個時候,張作霖當上了東北王。他和王永民深耕東北經濟民生。

張作霖(左)與日本人

王永江是最早的金融界大家,大力鼓勵銀行成立、統一貨幣。那時候東北的票子叫奉票,而在同一時期,奉票在韓國、日本都很流行,經濟繁榮可見一斑。

由於張作霖所推行的經濟政策,極大地刺激了東北工商業的迅速發展,當時東北工業化水平很快超過了長江流域,基本上形成了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系、以糧食加工、紡織、食品工業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和以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等大中城市為中心的現代城市商貿體系,進而帶動經濟社會飛躍式發展。這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營口大街上的東北軍

東北航空工廠到1929年已經可以自行生產機身、尾翼、螺旋槳、發動機支架、部分航空儀錶、照相器材等航空產品三四十種

1924年,奉天實現與德國、法國單向無線電通訊,1927年,奉天大型短波電台竣工,實現與歐洲雙向通訊,承接當時歐美與上海,天津,北京,漢口等地的國際無線電報業務,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無線電台。

張作霖治下的瀋陽中街

20年代末,哈爾濱是亞洲最大的麵粉、麵包、酒精和啤酒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由此使哈爾濱的濱江海關位居全國六大海關之首。同時,全球有34家外資銀行在哈爾濱開設分支機構,全市各類金融營業機構1280餘家,與巴黎、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直接業務往來,左右全中國和遠東的金融形勢。與此同時,在哈爾濱的外國商業機構多達1809個。

東北的鐵路交通,在當時絕對一流的。1931年9月以前,東北地區的主要幹線鐵路已基本建成,總里程超過7000公里,絕大多數縣城和一部分村鎮都通了火車。當時,連通西伯利亞大鐵路和國內各線鐵路的哈爾濱火車站,也成了亞洲最繁忙的客貨火車站,包括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各國的旅客乘火車前往歐陸各個城市都需要轉道哈爾濱。哈爾濱火車站已可以出售直達歐洲各城市的火車票。

撫順露天煤礦

20年代末東北工業化水平已超過長江流域,張氏父子的新政使東北的民族工商業成為日本滿鐵附屬地經濟的威脅,這成為9.18事變的經濟誘因。日本政府認為東北發達的經濟、豐富的礦藏可以支撐其征服亞洲,於是發動9.18事變,建立偽滿洲國。

皇姑屯事件

偽滿洲國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由於關內連年內戰,赤貧的中國人口大量湧向關外,1936年1月,全東北人口3,097萬,到年底猛增到3,701萬人,1941年達到4,229萬人。東北在張氏家族時代就以驚人的城市化進度超越東部沿海,偽滿時期城市人口繼續增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東北城市化水平為11.5%,1942年達到23.8%。

日軍佔領瀋陽

長春曾是亞洲近代唯一一個比東京偽滿時期東北的經濟狀況還先進的城市,是中國第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的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國都新京(長春)」到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稱。

偽滿皇帝溥儀

1938年,長春開始建設2條地鐵線路、7條輕軌線路以及環城高速公路,到1942年,長春人均佔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綠地面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1934年,長春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台——新京無線電台,長春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長春是中國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長春規劃120公里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採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

南滿鐵路總部

1939年東北鐵路里程超過1萬公里,1945年達到1.15萬公里,而中國1949年鐵路總里程2.2萬公里,1943年東北公路總里程近6萬公里,而到了1949年,中國含東北在內公路總里程才8.09萬公里。1932年,東北航空線總里程1.5萬公里,當年或近年的中國航空線總里程目前沒有數據,但是可以參考的是,1950年的中國民用航空線總里程才1.14萬公里。1940年,時速130公里的彈丸高速列車由大連機車廠研製成功。1934年至1943年運營於南滿鐵路新京至大連區間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採用大連製造的SL-7流線型機車,全封閉式空調車廂。

到1945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從瀋陽到大連的沈大線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城市連成一片,成為舉世聞名的「綿長工業區」,瀋陽鐵西區被譽為「東方魯爾」。東北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1938年,偽滿洲國共發電16.3億度,而且有亞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發電,1943年,豐滿水電站開始發電,發電能力每年22億度。1943年時,東北以佔中國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佔全中國49.4%的煤,87.7%的生鐵,93%的鋼材,93.3%的電,69%的硫酸,60%的蘇打灰,66%的水泥,95%的機械,形成了龐大的人造石油、特種鋼等當時領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業。1945年時,全中國工業總產值東北佔8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貪吃小雨 的精彩文章:

TAG:貪吃小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