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兒童早教學唐詩好不好?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兒童早教學唐詩好不好?

兒童學唐詩好不好?

唐詩具有音樂性,節奏鮮明,對聽覺器官是一種良性刺激,並通過大腦產生生理效應。朗讀詩句是一種口腔運動,而口腔運動具有健腦作用。所以,反覆吟詩,可使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過程達到相對平衡,血液循環加速,體內的生化代謝更加旺盛,能增加一些有益的激素及活性物質的分泌,這些物質能使血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趨於最佳狀態,十分有益於體力和智力的發育。

古詩有其獨到的韻味和韻律感,寶寶學古詩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是非要學會多少,而是從故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培養孩子的預感以及良好的韻律感,對孩子今後的生長發育是有好處的。

但古詩相比故事和歌曲會枯燥一些,建議買一些古詩配圖或者動畫光碟讓孩子一邊看一遍念。最重要的還是大人的不斷重複,在寶寶心情很好的時候,可以適時的隨口念一些古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兒童適當地背誦一些古詩,對訓練兒童的記憶力,培養兒童對文學的興趣,陶冶情操都是有好處的。但是在教兒童學古詩時,切忌用強迫、答應條件、死記硬背等辦法,防止對詩的內容不加以選擇等傾向出現。

0-3歲唐詩誦讀和背誦仍然是許多早教專家的重點推介,甚至在早教流派中出現了所謂「詩詞派」。現在的普通父母,雖然沒有如此極端,但對唐詩都抱著「讀讀,背背,表演」的態度。(但一般家有老人的,是比較注重孩子幼學古詩)。這就是我們孩子早期接觸唐詩的現實。

6歲以前的孩子其實更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去學習。 家長們認為孩子從小開始背唐詩,將來能有一些文學積澱,但這只是成人的想法。

3歲以前的孩子主要以機械記憶為主,所以家長不妨教孩子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如果加上點表演,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學古詩。將古詩教學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幼兒通過學習,受到教育。如每天吃飯時幼兒會將米粒灑到桌子上、地上,無意中浪費了糧食。

於是餐前與幼兒一起學習古詩《憫農》,讓幼兒了解我們每天吃的米飯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換來的,我們小朋友要懂得珍惜勞動果實。以後小朋友在吃飯時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會情不自禁地說「粒粒皆辛苦」並將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寶大百科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的漾奶和吐奶你一定得分清楚!漾奶的處理辦法你知道嗎?
明星效應的可怕:學明星孕期健身這種做法到底可不可取?

TAG:萌寶大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