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媽叫你回家吃飯,你還會回么?」

「你媽叫你回家吃飯,你還會回么?」

這是我們的,第10份小酥肉

地球日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喂,媽,我不回去吃啦。」

編審讓我們寫有關美食的故事,說實話,以我對美食的理解和追求,還寫不出一篇「十二道鋒味」或「舌尖上的中國」。

但仔細想想,好像大部分人對食物的感動其實來源自生活,感動也起於生活中的人事物。

於是,就有了這篇五年級作文水平的故事文:

有關於我和我媽的日常

我媽並不是聖人,和我一樣,只是不毀市容的小市民;寫這些故事的中心思想也不是為了凸顯母愛的偉大。

這一切只是簡單的記述,就像我特別喜歡日記的形式那樣:發生什麼就有什麼,不用刻意渲染,不必強調升華。

所以這篇文章可能偏向個人化。我只是希望這是一個契機,讓你想起你的那些「美食感動」,或是來源自你的母親,或是街邊小販。

我寫完發現,那些深深記著的感動都有原因,越深刻的情感表達起來也越簡陋。

我六歲那年,媽單位發了一張100塊超市購物卡。

那個年代,過年時單位會發米面油,中國銀行會送福字對聯——所以我們家年年的春聯底都有中國銀行的標兒。

而十多年前的100塊,也足夠媽獲得滿滿的幸福感與滿足感了;當晚,便帶我去超市搶購。

買完生活必需品後,媽和我挑了兩袋泡麵,康師傅的,我帶辣,我媽三鮮。

到付款時,發現超過了100塊的份額,媽又沒有帶零錢,兩三秒後,便不要了那袋三鮮面。

那時我小

不理解大人的什麼應該不應該

只是覺得喜歡就很難割捨

出了超市便好奇地詢問:「媽媽,為什麼你不買你喜歡的那袋面?」

「你不是也喜歡你那袋么,咱倆回家一起吃就行……」

很多故事不感人可能是因為重複,媽媽第一次吃魚骨頭你也會心裡感激,當時的我,深深地感觸著媽的好。

兩三天後,那家超市倒閉了,說是老闆卷著賣給各個單位購物卡的錢跑了,媽單位的很多同事都沒來得及花了那張購物卡;我們倆很慶幸去的早。

我小時候,總會被寄宿到親戚家吃飯,因為爸媽的工作時長很不穩定,中午也常常需要別人送飯。

所以我嘗遍了親戚們的手藝,最喜歡的是姨媽的干煸豆角和魚香肉絲,見我去,姨媽也總會做。

那天是在外婆家吃飯,吃完中飯躺在裡屋玩——外婆家在一樓,冬夏都涼,夏天避暑條件很棒。

過一會兒聽到一陣躁動,等我好奇出去時屋裡只剩下外婆。

「你媽剛下班回你家吃東西,只有特別硬的饃,她用刀切的時候切到手了,現在在往醫院跑呢,你姨媽陪著呢,你睡覺去吧……」

外婆說這話的時候不慢不急,陝西話,好像是在責罵,又有點像開玩笑。

我的第一反應是

原來我媽是個女人

很奇怪的想法,但當我想像出媽的那份驚慌失措,不是直接往醫院跑,而是急匆匆地跑到娘家問怎麼辦時,這種感覺很強烈。

這不是出於歧視,而是出於對那個堅強的短髮女人全新的深刻認知,每個人都是有厚度的,當這個人是你媽時,你容易忘記發現。

之後我跑到醫院看她,她在打點滴消炎,藥水味的安靜里她只對我說了一句話:「原來古人說十指連心,是真的呀!」

上中學時,我媽的廚藝,總會收到來自親朋好友的吐槽,特別是我的表弟表妹。

主要原因,是清淡,嗯,不,是寡淡。

我媽或許是熱衷食物本來的味道,當然也得益於諸多養生節目的熏陶,她便有了自己的一系列食譜:

煮冬瓜不能刮皮,因為營養都在皮里,茄子、西紅柿也是亦然;煮稀飯要放入五穀雜糧、一次一人三個棗,中藥似的配比只為溫暖你的心,和肝脾胃腎……

其實養生沒多大問題,吃的健康口味差點也還好:

但說的人多了

人一定會懷疑自己

我媽也不例外

於是,便有了重新振作的我媽:「這個菜有紅色的蘿蔔,黑色的木耳,白色的山藥,黃色的土豆,少個綠色,等會兒呀,我往裡面加個芹菜;是不是還少個紫色?什麼是紫的呢……」

她很用心,飯菜也是有所改善;其實她也不是做不好,只是家裡的種種變故,讓她把養生的地位放的更高。

現在很少有人會調侃她的飯菜,家裡很多人遠走他鄉,也很難吃到了。

上高中的時候,我媽每天下午的必修課就是北京衛視的「養生堂」。

那個時候因為早上貪睡,通常在家吃不上飯;媽就給我買了一個微波專用飯盒,裡面的搭配也很固定:

一個蒸饃加芝麻醬放鹽,一個蛋,外加一個紅富士蘋果。

早餐加蘋果的原因,來自養生小貼士:

早上吃的是金蘋果

下午吃的是銀蘋果

晚上吃的是爛蘋果

高中的語文老師人超級好:第一節課通常是語文課,課前她會要求我們每個人做一個分享,做PPT講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當時已經接近高考,很多人講完就快下課了,我還總會在她的課上啃蘋果;而她通常是包容的——只要聽課就行。

所以我留給高中同學的大部分印象是上課吃東西,每天一個蘋果,特殊情況下(蘋果吃完了)還會啃黃瓜。

只可惜我高考作文只考了30分,讓「金蘋果」和課堂分享略顯尷尬。

但後來回母校看到語文老師照片被貼上了「教學標兵牆」,我還是很欣慰的。

假期回家,免不了不少同學聚餐,家裡的飯桌就時常少了我的碗筷。

媽總是好奇問我學校食堂飯菜怎麼樣,外面的飯菜是有多好吃、怎麼吃也吃不膩。

媽也總會在我忘記提前告訴她有約時一連幾個電話催我回家吃飯,但效果好像大不如前了:

小時候玩跳房子、砸沙包,「你媽叫你回家吃飯」是一句很掃興的話,不回就沒飯吃,回就沒的玩。

但通常還是要回家的,畢竟家裡充滿了掃帚擀麵杖等等十八般兵器,不回也不知道該去哪兒。

現在無奈的通常是我媽,我不再是那個一叫就會回的年紀,也少了小時候的那點「敬畏」。

但我媽還是每天問我回不回來吃,我不方便的話也會在一個早上來回跑幾家做飯。

在她眼中

一日三餐,缺一不可

我很感激她,但她是我媽,所以這份感激也被我理所應該地縮小了,我想我也應該自愧。

今日作者

圖片 ? 來自於網路

音樂 ? 《我的八十年代》—張薔

編輯? 張根源

編審 ? 陳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小燕子 穿花衣 年年春天來這裡
美善品年夜飯特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