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冰場上的肖邦

冰場上的肖邦

李夢

不久前在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的決賽現場,日本名將羽生結弦的表演格外搶眼。因傷數月不曾比賽的他,頂住壓力在奧運賽場復出,以兩套可圈可點的節目成功衛冕奧運冠軍。與略有瑕疵的自由滑節目相比,羽生結弦在兩分鐘短節目中的發揮更為出色。他舒展的肢體動作以及對曲目節奏與情緒的精準拿捏,將肖邦《第一敘事曲》的浪漫與悲壯詮釋得恰到好處。

此番冬奧會決賽現場,並非這位花滑名將第一次選擇肖邦《第一敘事曲》作為配樂。早在2015年花滑世錦賽,他已憑藉這套短節目驚艷全場,而之後不論在世錦賽或是奧運會的舞台上,他總是能將肖邦旋律的浪漫與典雅呈現得淋漓盡致,真真將足尖當成指尖,在冰場上完成了一曲兼具熱烈與細膩的舞蹈。

羽生結弦對於波蘭作曲家這首時長九分鐘左右的鋼琴曲十分鐘愛,時常研究不同鋼琴家的演奏版本,並自稱最喜歡波蘭鋼琴家齊默爾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現場錄音。他在短節目中頻繁使用的背景音樂,便是出自齊默爾曼之手。羽生曾在訪問中感慨,這位與肖邦同鄉的鋼琴家每每能將旋律中奔涌的力量與激情以相對克制的方式傳遞出來,而他在冰面上對於這首肖邦名曲的解讀,也正與齊默爾曼的演奏方法兩相契合。

肖邦一生共寫下四首敘事曲,大約在1831年至1842年間完成,其中《第一敘事曲》以g小調創作,被著名作曲家舒曼評價為「最粗獷且最具獨創性的」一首。許多人慣常以為肖邦是一位沙龍音樂家,作品以典雅高貴見長,為應和當時歐洲貴族的審美口味,可是他的這首作品卻與那些精巧浪漫的鋼琴小品迥然不同:它時而若巨浪翻滾的海面,時而像平靜無波的湖水,時而又如潺潺靈動的小溪,大開大合,熱烈且不乏細膩。

因1830年波蘭起義,肖邦流亡法國巴黎,自此再不曾回到故鄉。他將自己對故國的眷戀傾注入旋律中,而這一首鋼琴協奏曲恰體現了這位「鋼琴詩人」的愛國與戀鄉情懷。作品中數度出現的強力和弦,引人想及華沙城中的炮聲隆隆;旋律行進間不時出現的那些曼妙抒情的段落,則像是作曲家回望故國時的深情一瞥。這首曲目的技巧並不複雜,但若想演奏出色卻不容易,因為旋律中熱烈昂揚與細膩深沉情緒之間的張力,需要鋼琴家憑藉極其出眾的控制力,方能拿捏得當。而齊默爾曼版本的出色之處,誠如羽生結弦所言,正在於「克制」:抒情而不濫情,張揚而不流於浮誇。

決賽場上羽生結弦的那套短節目,延續齊默爾曼演奏肖邦作品時的「克制」,哪怕在最激昂熱烈的段落,也謹嚴端莊、不失分寸。他的高速旋轉與旋律中的強力和弦配合得當,而他在那些細膩輕盈的樂音中,要麼舒展雙臂在冰面起舞,要麼騰空輕巧完成四周加三周連跳,不急不緩,時濃時淡,相映成趣。若非要給這套刷新花滑歷史上短節目得分紀錄的作品找些瑕疵的話,恐怕是這位冰場上的精靈王子雖說將肖邦旋律中的浪漫與空靈詮釋得十足出色,卻未能觸及這位「鋼琴詩人」作品中深沉且悲涼的那一個側面,終歸是典雅有餘而深沉不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首次在南極發現微塑料
《星球大戰8》:盧克,是時候說再見!

TAG: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