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級軍工之殲10出世全記錄(3)

超級軍工之殲10出世全記錄(3)

3

宋文驄的殲9慘敗和塞翁失馬

宋文驄帶上的這個鴨翼方案,就是後來的殲10。其實,殲10,可以看做是殲9項目的延續,最早的殲10方案,實際上也是直接由殲9方案衍生而來的。殲9項目,是和殲8一起,作為殲7的後續機型被提出來的。在1964年成功仿製米格21/殲7上天之後,航空部就開始考慮殲7的後續機型問題。當時技術人員提出了兩種方案:一是氣動布局不做大改,在殲7基礎上放大改雙發;另一個則是氣動布局大改,沿用單發,發動機使用在研的渦扇6。這兩個方案,前者就是後來的殲8,而後者就是殲9。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個殲7放大改雙發方案最早的提出者,恰恰就是時任601氣動組組長的宋文驄。最早,殲8和殲9兩個項目並行,但當時601根本沒有能力並行兩個項目,處於控制風險的考慮,技術保守的殲8方案被作為主攻方案重點保障,並在1971年很快上天。而殲9項目,當時只得到了601所大約十分之一的研製力量,事實上幾乎不可能成功。後來瀋陽601所成立成都分所,就直接把研製殲9的小組直接調去了成都。而這個601成都分所,也就是後來的成飛611所了,他們當時的任務,就是繼續那個殲9項目。

但是這個殲9,卻成了新中國航空的一個極為深刻的教訓,航空口和軍隊外行領導內行,瞎指揮瞎折騰,政治挂帥不顧科學規律的老毛病在殲9的研製過程中被表現的淋漓盡致。殲9項目前後先後3次更改設計指標,項目五次上馬六次下馬,光主方案就有6、7種,各種更改設計方案更是無以計數。經過前後十多年的反覆折騰,殲9最終在1981年下馬了事,連同渦扇6和霹靂4中距導彈一起完蛋,成為了一個深刻教訓。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為了滿足軍方極高的技術指標,設計人員大膽採用了當時相當時髦的「抬式布局」(也就是鴨翼布局),而在殲9的反覆折騰中,611所也對鴨翼布局做了很深的研究,把能做的鴨翼/主翼匹配方案都做了個遍,由此對鴨翼布局有了很深刻的理解,這種對鴨式布局的理解,在世界範圍上來說,也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說,沒有失敗的殲9,就沒有後來的殲10、殲20,也不會有現在風光無限的611所。

空軍要搞新殲的消息,其實611所也早有耳聞,雖然沒有接到提交方案的通知,但611還是在私下搞出了一個自己的方案,以備不時之需,而這個私下裡搞出來的方案,也成了後來扭轉局面的關鍵。可以說,機會只會給有準備的人,611的執著換來了近20年後殲10的騰空一躍。

期經典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omcat+Servlet面試題都在這裡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寶島台灣(三)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