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你的餛飩?不,是我的抄手

是你的餛飩?不,是我的抄手

未離開家鄉之前,我一直以為這世間所有的食物都有著相同的叫法和做法,比如餛飩、比如餃子。後來發現僅是餛飩一詞,就有種種不同的叫法。在家鄉稱餛飩為「混沌」(音),以致於我一直誤以為「飩」發dun音。餛飩本身起源於北方,漢魏之時便存在了,形如偃月,類似於如今的餃子,至唐朝起在南方發揚光大,不斷發展變化,作為一種獨特的美食傳承至今,風靡全國。

印象中關於餛飩的記憶就是老家的那家餛飩店,店主人最先是在路邊擺攤,後來慢慢生意做大,從每日推車售賣到擁有了自己的一間店鋪,我有幸成為這一變化的見證者,算是多年的老顧客了。後來離開家鄉,從北到南,直至今日仍然覺得那是最好吃的餛飩。餛飩皮擀得特別薄,一塊塊呈正方形狀疊成一沓,餡是用豬肉做的,攪碎混拌,記憶里老闆拿著一根特別小巧的木棍,沾一塊餡然後放至皮上,手上使勁一卷就成形了,然後丟入沸騰的鍋中。煮熟後,撈出來放入碗中,一片片浮在上邊,愈發顯得晶瑩剔透。整個過程特別快,一氣呵成,我自愧自己無法用語言描述這一精彩的過程,這也算是一種飲食藝術了。餛飩的湯汁是秘制的骨頭湯,鮮香四溢,再加入相關佐料如蝦米、紫菜等,口味稍微有點偏重,這也是因為北方人的飲食習慣。這是陝北的餛飩,而在江浙一帶,餛飩分為大餛飩與小餛飩。大餛飩一般被稱作「餛飩」,素餡加少量肉,注重包出帶有稜角的形狀。而小餛飩,多為純肉餡,外形多為肉團帶一個大尾巴。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市內新開了一家川渝小吃店,叫做龍抄手,一塊特製的木牌,上邊的字體行雲流水,讓我一度把「抄」誤認為「炒」字,還想著龍炒手是什麼。最後總算見到真面目了,個頭偏大且皮厚,裡邊的餡與餛飩類似,有兩種口味可供選擇,紅油和清湯。川渝人愛吃辣,抄手自然少不了紅油來提味,「紅油抄手」作為一道特色美食,也別有一番風味。後來去武漢讀書,總算見識了湖北版的「餛飩」,叫做包面,在湖北孝感地區,包面里無餡或者只有指甲蓋大小,只是點綴而已。但在湖北其他地區的包面的餡稍多,較餛飩而言形狀稍扁。而「清湯」除了是餛飩的一種口味外,還是它的別稱,這是江西人的叫法。江西的餛飩和北方的餛飩從外型上看很相似,但是皮薄了很多,此外清湯的餡料非常少,與湖北的包面類似,出鍋的清湯的湯頭是肉湯或骨頭湯,也有原味、雞湯、海鮮味、紅油味等,在湯中飄著幾片白菜和蔥末,鮮香味美,回味無窮。

到了粵港地區,餛飩在粵語中音變為「雲吞」,入鄉隨俗,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聽同學講,一般有蝦,而且皮餡結合很緊,不像餛飩容易破皮,還可以拌花生醬食用。在香港,更是有「炸雲吞」一說,將雲吞炸至金黃,可謂是香脆可口。轉至閩南,福建、台灣冠以「餛飩」新的名字——扁食。其內餡與外皮與小餛飩類似,但是與現在製作手法不同的是,以前的食材肉餡多用槌敲打。

但此「扁食」與我所了解的扁食還是不同的,就北方大多數地區而言,扁食就等於餃子,餃子與餛飩雖都是面里裹餡,但餃子皮更厚,呈圓形或者橢圓形,餡也更多更豐富,自然而然個頭也大於餛飩許多,區分較為明顯。餃子的產生略晚於餛飩,又叫 「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明朝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以陝北為例,「扁食」比「餃子」使用的頻率要高得多,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扁食」這個詞逐漸被餃子取代,只存在於老一輩人口中,很多小孩子更是只知餃子而不知扁食為何物。以微見著,這也算是方言消亡的一種體現吧。但甘肅天水、河南等地,「扁食」和「餃子」在形狀上略有差別,扁狀,月牙形。而餃子則更立體,封口更是需要用力攢緊,以免餡在煮的過程中灑落出來。

不同地區對餛飩的叫法

陝北:混沌

江浙:大餛飩、小餛飩

川渝:抄手

湖北:包面

江西:清湯

粵港:雲吞

閩台:扁食

新疆:曲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一樣的水土自然也產生了不一樣的「餛飩」,無一不被打上當地的烙印,以此標明自己的身份。對於家鄉的認同與思念,除了那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便是食物,這是停留在身體里最深刻的味覺記憶,告訴你不論走了多遠,不要忘記自己從哪裡來。記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家在浙江漁港的張老伯要去台灣拜訪他的哥哥,特意為海峽那邊的親人帶去了家鄉的美食殼菜;家住台灣眷村的郝大爺,一個老四川人,自家的牛肉麵館裡永遠少不了兒子不遠千里從重慶帶回來的花椒粉。就像最近又到了離鄉的日子,行李中自是少不了家鄉美食,讓遠在異鄉的你可寄情於家鄉的食物之中。

就像我一樣,回家之後必定要吃一次那家店的餛飩,才算是完成了回家的儀式。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部分內容來自網路)

作者:薛夢雨 主審:阮桂君

編輯:呼斯勒 本期執行主編:薛夢雨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言與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何優雅地吃紅棗養生?

TAG:方言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