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偈中的春天 美不勝收!

禪偈中的春天 美不勝收!

禪偈是禪與詩的結合,它既有禪的深刻思想又有詩的意境之美。這種結合無外乎兩種形式:援禪入詩,借詩指禪。

此處將撿拾些許和春天有關的具有禪理、趣味和詩情畫意的詩偈,同讀者共賞。

正月春順時節,

情有無皆含悅;

君要知得誰力,

更問誰教誰決。

——《正月偶成》法眼文益

這首詩偈的開篇即引出春天時節這一主題,寫出正月里,春天順應時節到來。接下來呢?既然是春來,那麼有情無情的萬物全都是一派生機欣然向上的景象。

然後禪師又生出這樣的疑惑:這樣的生機全是靠了誰的力量才來的呢?是春天嗎?是自然萬物本身嗎?當然,這個問題真是讓人費解,也沒有人可以作個決斷。

有了疑問必須自己去解決,只有當自己徹悟之後才能和萬物一樣感受到春天所賦予的愉悅。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尋春》無盡藏

無盡藏,是唐朝比丘尼,她的這首尋春詠梅詩偈,千百年來在佛門中廣為流傳。

偈的前兩句描繪其到處尋春,踏破芒鞋,入嶺穿雲,但卻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蹤跡。這正如同那些參禪問道的人一樣為了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而不辭勞苦,參訪寺院或高僧大德,可結果仍是覓而不得。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見桃花》靈雲志勤

靈雲志勤初參溈山靈佑禪師,每日苦參公案,卻無所得,心中感到無比的苦悶。

一天,他從禪堂里走出,到庭院中活動。時值春日,百花爭艷,一片熱鬧景色。

靈雲志勛邊走邊欣賞,不期然的,一株桃花橫在了眼前,他剛想伸手拂開,突然那艷然多姿的桃花觸動了他的心扉,令他若有所悟,這意外頓時讓他喜不自勝,於是寫下了這首桃花悟道詩。

門前綠樹無啼鳥,

庭下蒼苔有落花;

聊與東風論個事,

十分春色屬誰家?

——《門前綠樹》 酒仙遇賢

這首詩偈不同於酒仙遇賢禪師其他詩偈的戲謔之風,非常的工巧而又寓意深長。

詩偈的前句以「無啼鳥」和「有落花」形成一無一有、動靜如如、自然寧靜的春天景象。

後句則以擬人的手法寫出禪師與春風論道,而發問哪裡不是十分春色呢?

山川大地,樹木溪流,繁花綠草,哪個不是清凈法身?何況如今這本就是一派「綠樹有啼鳥,蒼苔無落花」的喜人春色!真正達到了聲色俱全,法性圓成,觸日菩提的禪境之美。

春雨與春雲,資生萬物新;

青蒼山點點,碧綠草勻勻、

雨霽長空靜,雲收一色真;

報言修道者,何物更堪陳?

——《示眾偈》 汾陽善昭

汾陽善昭禪師是臨濟宗的著名大師,這首《示眾偈》是其向弟子們開示用功之道的心地法門。

雲行雨施,春天才能萬物一新,煥發生機,使得蒼山青翠點點,使得草叢一片碧綠。

而就在這春雨乍收,山野蔥鬱之間,長空顯得分外的寧靜,雲層散盡後,萬千景物看上去如此純粹真切。

最後,禪師提出了他的見解:「這些境象,對照自己的內心禪境,哪個更真實,誰又勝過誰呢?」

片片殘紅隨遠水,

依依煙樹帶斜陽;

橫筇石上誰相問,

猿嘯一聲天外長。

——《山居》雲峰文悅

禪師繪聲繪色地為我們描摹出這幅禪者的春憩圖——

暮春之際,落花紛紛揚揚,許多就隨著水流飄然去了遠方。而斜陽下,輕煙籠罩著綠樹,讓人心生憐惜春景之情。

「橫筇石上誰相問,猿嘯一聲天外長」,禪師此時在做什麼呢?

把竹杖橫在石頭上,舉目遠眺。這時雖沒有人問話,卻有一聲猿啼,猶如空際飛來。

那是一種心與境融合後的歡欣之情,三世諸佛,一切聖賢,八萬四千法門,百干三味無量妙義,於此一嘯中,皆悉具足。

北固樓前一笛鳳,

斷雲飛出建康宮;

江南二月多芳草,

春在濛濛細雨中,

——《潤洲》 仲殊

仲殊,為北宋僧人。他所寫的這首七絕詩,受到了許多人的稱讚。北固樓前,仲殊禪師駐足遠眺,耳邊是風中隱約的笛聲,而禪師此時的心境也必是非常閑適的!更不必說,春和景明,白雲悠悠。

在詩偈的最後,禪師讚美江南的到處是碧綠芳草,顯得那麼青幽喜人,而江南又是個多雨的地方,春天幾乎都被這雨搶去風光。

他發出了自己的感嘆:多少往事都已化作煙塵隨風飄灑,唯有那不變的春色常駐人間!

竹暗不通日,

泉聲落如雨;

春風自有期,

桃李亂深塢。

——《題西湖僧舍壁》清順

這位清順禪師是宋朝人,他與當時著名的大文豪蘇東坡是文友。而他們之間的相識也緣於這首五言絕句。

據《宋詩紀事》中記載,蘇東坡在仁和縣湯村鎮開運河時,有一天即興游西湖,在某一個僧人居住的房子里不期然地看到了這首小詩,深為其中的文采所吸引,於是便尋到了作者清順禪師,之後二人交遊唱和,詩文往來,遂成一段佳話。

詩偈的首句重在一個「暗」字,以此突出竹林鬱鬱蔥蔥,遮天蓋日之景象,同時也表現出叢林寺院的幽寂。「泉聲落如雨」則以動來襯靜,將清淙的泉聲和其飛落如雨的形狀引到了讀者面前,非常形象生動地將林間景緻展現出來。

全詩無一禪語,不著一字,卻極盡風流,令人領略到天然的禪趣。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杏花寸》 志南和尚

詩句「吹面不寒楊柳風」已經成為今人描寫春風的名句了,而志南和尚也因作了這一絕句在文壇得以立一足之地。

參禪的志南和尚和許多禪師一樣,在深山裡結一茅篷獨住,在這裡遠離塵世的繁華和世俗煩惱。而那些參天的古樹成蔭,也正好為禪者遮蔽風雨和驕陽,彷彿是禪者最貼心的依靠。

杖藜此時在志南和尚的眼中也活了起來,好像是特意扶著他過橋似的。雖然隱居生活非常的清苦,但是誰又能說其中沒有樂趣?更何況禪者向來都是安貧樂道的!

「沾衣欲濕杏花兩」,為什麼說是杏花雨呢?因為這正是杏花盛開的時節,而又由於這春風春雨,使得許多杏花紛紛墜落,和著雨,被風吹到了志南和尚的衲衣之上,但是並不濕衣。

這境界如同《維摩詰要》中所敘述的「天女散花」一樣,那些心無染著的菩薩,是不會被落花所沾染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既然是春天,風也不再凌厲,寒氣被東風催暖,在透過楊柳那柔軟的枝條輕撫到志南和尚的臉上時,分明是和煦可親了。

禪偈之於禪

是一種工具一一師父向弟子傳達心要

是一種怡情一一禪師藉此表達自己的感受

是一種明證一一標示真如實相的落腳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本文轉自網路,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

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馬明博:孫悟空今年八十
佛法有一個算命的方法:正信因果!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