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震驚!和尚問我們慾望需要消除嗎?

震驚!和尚問我們慾望需要消除嗎?

您認為慾望需要消除嗎?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中國噶舉中心

問:對於那些呼吸有困難的人,您有什麼建議?

答:如果有人呼吸困難,可能更適合用其他方式的禪修,方法很多。大部分人很容易進入呼吸,但是對一些很緊張的人,即使沒有病也沒有瀕臨死亡,專註呼吸也會讓他們很浮躁。在這種情況下,做其他種類的觀想或專註在其他東西上,像是光等等,會比較合適。基督徒可以觀想耶穌。

問:可不可以談談靜坐的姿勢?

答:背脊要挺直,肩膀向後,同時保持放鬆。雖然脊椎是挺直的,但重量感要放在下面,不是放在肩膀上,重點是把重量感維持在肚臍正下方,而不是高聳在脖頸或肩膀。即使坐在椅子上,也要保持背脊挺直,雙腳要平放在地上,不要靠在椅背上,雙手可結印放在腿中,或輕輕放在膝蓋上。至於眼睛,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輕輕閉上眼睛是可以的,藏傳佛教信眾和日本人則堅持眼睛必須微微張開,並將注意力放在幾尺遠的地方,眼瞼微垂,眼光順鼻而下,這個姿勢可以讓眼睛休息。有人說如果閉上眼睛,會使心變得黑暗。剛開始修行張開眼睛可能比較困難,但是不要集中眼神,到最後你會發現,如果有可能,張開眼睛是比較好的,這同時還能防止內心過度幻想。

佛教並不是教你和感官斷絕,只是任感官活動而不對它起反應。我們希望禪坐是流動的,沒有絲毫執著。如果你聽見或看見任何事情,把它放下,但不要把事情切斷。

問:如果發怒了,該如何平靜自己的心?

答:有幾種方法,傳統方式是做慈悲心的觀想。這個概念是,我們將一種心情和它相反的心情交換。所以,如果我們對某人發怒,坐下來培養對他的慈悲心。開始時,我們先培養對自己的慈悲心,然後當那種溫暖的、那種能夠接納憤怒的感覺在心中生起時,你就把這種感覺給予他人。

另外有一種方法—這要看你是用哪一種修法,這方法是看憤怒本身。首先,你把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看著憤怒,看憤怒的感覺像什麼?它在哪裡?身體對它怎樣反應?什麼是憤怒?當我們說「我生氣了」,它的意義是什麼?它的感覺是什麼?這是一種方法。還有一個方法是,回顧使我們發怒的事情,從一段距離外觀察它,就像看電影一樣,試試看能不能以不同的方式重新放映這段情節。憤怒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情緒,因為我們通常希望將它驅除。所以,它和慾望以及執著不同,大部分人如果能夠實現自己的慾望,都會很喜歡有慾望。憤怒會傷害我們,受傷的通常不是我們發怒的對象,而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不喜歡它,因為它使我們覺得不舒服,所以希望驅除它。這樣也很好,我並沒有說它不好,但是我們的動機是來自於不喜歡它。

有無數的方法可以應付憤怒,其中一個方法是,了解忍辱為學佛路上必須培養的偉大特質之一,佛陀一再讚美忍辱,它是成佛所需的特質之一。除非旁邊有人來激怒我們,否則我們永遠無法學習忍辱。如果每個人對我們都很慈愛,如果他們只說、只做正確的事情,我們或許覺得很好,但卻不能給我們成長的機會。所以,那些觸怒、反對和傷害我們的人,絕對不是怨恨的根源,而應該是深深感激的對象。這些人是真正幫助我們修行的人,促使我們心靈強健,給我們修鍊諒解和忍辱的機會,他們是我們的上師。如果用這種態度對待這些把自己逼瘋的人,所有的關係就會轉變。他們不再是障礙,反而變成我們絕佳的機會。你能了解嗎?一切都存乎一心,外面的世界一點也沒改變,但是我們的心改變了,這就是重點所在。這和改變別人、改變條件無關,而和改變自我有關。

這當然也包括自己對自己生氣,這是極具毀滅性和無益的。我們要對自己有很大的慈悲和耐心,因為我們也是受苦的眾生。

問:您認為慾望需要消除嗎?

答:這得看你對慾望的定義了。希望開悟是好的慾望,我們不希望消除它。世俗慾望的問題在於,它不斷愚弄我們,我們總是想像著,慾望如果滿足了,就會快樂。但是世俗慾望好像鹽水,愈喝愈渴,問題並不全在慾望本身,而在於我們對它的執著。你可以住在皇宮、豪宅,擁有九十九部勞斯萊斯轎車,如果你不把這些放在心上,如果明天你失去這一切,而只是聳聳肩,那就很好。但如果這真的困擾到你,而且你花所有的時間在攫取、保衛、防止他人搶奪、企圖得到更多,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

問題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和如何享受它,問題在於我們對事物執著的方式,以及無力把它放下,這也包括對人的執著。

我們當然可以享受人際關係,但是和我們有關的人可能會離開或逝世,這是世事的本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必須彼此分離,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響應。我們能否不緊抓住自己的經驗和財產,有經驗和財產是很高興的事,沒有的時候,也沒關係。但是,如果我們緊抓事物,一旦失去便感到心痛,那就有問題了。我們緊抓事物的事實,讓我們離不開生死輪迴並以假為真;輪迴並沒有捆綁我們,是我們自己用雙手把它緊緊抓住。

人們常說一個故事,那是印度抓猴子的特別方法。一顆椰子有個小洞,洞的大小剛好容納一隻猴子的手穿過,小洞裡面有一片黏黏的椰子糖。一隻猴子來了,因為它聞到味道,把手穿過小洞抓糖,當它把手握成拳頭,手就伸不出來了,接著獵人就來把它抓走了。沒有任何東西把猴子留在那裡,沒有陷阱,它只需要把手掌打開就可以離開,它是被自己的慾望和執著捉住了。我們的心也是這樣。問題不在於椰子糖,問題在於我們無法放下。你懂嗎?問題不在於我們擁有或沒有什麼,而在於我們對事物執著的程度。

還有一個故事。古印度有一位國王,他擁有一座雄偉的皇宮,後宮裡滿是美麗的女子,他有許多珠寶、黃金、絲綢,巨大的寶庫。國王有一位婆羅門上師,他唯一的財產就是一個乞食的葫蘆缽。有一天,國王和上師坐在花園的樹下,上師正為國王說法。這時,有一名僕人跑來,大叫著:「國王陛下!快來!快來!國王陛下!你的整座皇宮都失火了!」國王回答:「別吵我,我正在聽上師說法。你幫我處理皇宮的火災。」但是,這位上師卻跳起來大叫:「你是什麼意思?我把葫蘆缽留在宮殿里了!」

看得出來嗎?問題不在於你擁有什麼,問題在於你執著的程度;問題不全在慾望,而是執著。如果你希望握住水,你必須用杯狀的手握住它;如果你緊握拳頭,它就會流掉。攀緣和執著帶給我們極大的痛苦,我們認為執著是愛,其實它不是。

問:我們如何培養對自己的耐心和慈悲?

答:我想,我們必須了解耐心和慈悲是為了眾生,而我們也是眾生,因此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如果我們對自己沒有耐心和慈悲,對自己的無明、妄想、愚昧、憤怒、貪婪沒有耐心和慈悲,我們也不可能以慈悲對待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嵐介先生 的精彩文章:

我曾經見到一個人念了十年金剛經,退了,退了道心了。他怎麼了?
震驚 菩薩懟我!

TAG:嵐介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