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系」與佛教有關係嗎?專家:「佛系」是一種流行現象

「佛系」與佛教有關係嗎?專家:「佛系」是一種流行現象

從去年年底以來,「佛系」一詞變成了網路熱詞之一,「佛系青年」「佛系90後」「佛系少女」等不絕於耳。什麼是「佛系」?「佛系」與佛教有關聯嗎?日前,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網路上的「佛系」外延很廣

記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輸入「佛系」二字搜索,「佛系青年」「佛系90後」「佛系少女」「佛系買家」「佛繫戀人」「佛系養蛙」「佛系朋友圈」「佛系健身」「佛系考研」等比比皆是。在百度搜索中,與「佛系」相關的結果有511萬條,而且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外延不斷在擴展,比如「佛系考研:還有十來天,能考上就讀吧,考不上就算了,哪搞的那麼緊張,看得進書就看,看不進睡會兒再說。」「佛繫戀愛:----我們談戀愛吧。----都行,看你。」「你好,我是佛系買家,不悲不喜,隨緣接單。」微博用戶「凝慕Oo」:「我真的好佛系啊,託運把箱子撞壞了,我也不想去理論,想想就安靜的拖著走了。」微博用戶「姑娘的一杯椰奶」:「前兩天股市動蕩,瞬間綠了四萬,好在我是佛系股民」……

作為網路流行語,「佛系」一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表達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心態。「佛系」一詞並不是中國網民的創造,它的真正起源是2014年日本某雜誌介紹的「佛系男子」,他們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一般人對於「佛系」一詞的真正來源並不知曉,很多人在網路中用「佛系」一詞來表達自己對待某種事物無所謂、不作為的態度,表現出一種惰性的、消極的傾向。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大眾對「佛系」一詞的了解又是怎樣的呢?

現實中大眾的「佛系」認知

記者在昆明市呈貢區地鐵一號線的春融街站做了隨機街訪。記者設計「你知道佛系嗎、你覺得佛系和佛教有關係嗎、用兩個關鍵詞說一下你對佛系的理解」三個簡單問題來進行調查,調查人群涵括了男女老少。當記者問及「你知道佛系嗎」這個問題時,一個來自雲南民族大學的學生回答:「知道呢,現在挺流行的。」他告訴記者,他是雲南民族大學大二的學生,他認為自己就是「佛系青年」,他對「佛系」的理解就是「不爭不搶,都可以,無所謂的態度」,他說他身邊的很多年輕人都是這樣。而50多歲的市民李阿姨則表示她不知道「佛系」是什麼,沒聽說過。當記者告知她這是一個網路流行詞時,她說自己並不經常上網。雖然不知道「佛系」這個詞,但是她認為「佛系」和佛教是有關係的。

同樣的問題記者採訪了一個來昆明務工的青年,他告訴記者,不知道佛系一詞,雖然他偶爾會上網,但沒有關注過這些東西。當問及「你覺得佛系和佛教有關係嗎」這一問題時,他說:「應該有吧。」

在採訪中,大部分人都認為佛系和佛教是有關係的,因為「佛系」中的「佛」字,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廟裡的佛和菩薩,從而把「佛系」和佛教聯繫起來。很明顯的是,「佛系」一詞在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中流傳廣泛,而50歲以上的人幾乎不知。

佛系和佛教並沒有本質關聯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年輕人對「佛系」一詞只是追逐熱點,而對它真正的起源並不知曉,對佛教更是缺乏了解。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對此記者請教了佛學研究的相關人士。

省民族宗教委宗教業務一處處長査潔貴長期從事宗教工作,他認為,「佛系」和佛教沒有關聯,是兩碼事。佛教作為一個完整的宗教體系,自傳來中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並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三個派系,它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有嚴格的教義教規,佛教的教職人員也是有資格證書的,而且信奉佛教的人有嚴格的戒律和艱苦的修行,必須要有堅持的、積極的態度,與「佛系」有本質的不同。

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資深佛學專家李廣良教授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說:「從字面上看,『佛系』跟佛教好像有關係,但其實二者之間並沒有任何關聯,那些『佛系青年』們並不是佛教徒,他們沒有對佛教的信仰,他們只是借『佛系』這個詞表達他們自己的一種人生態度,而這種態度與佛教的精神大相徑庭。」他認為,面對生活的壓力,面對人生的艱難和痛苦,佛教的解決辦法是要求看透人生的真相,然後通過艱苦的修行來獲得最終的解脫。但是佛教的解脫,不是讓我們去逃避,也不是讓我們抱有一種無所謂的人生態度。佛教要求我們深入生活,深入世間。大乘佛教六度中的「精進」強調的就是一種剛健有為的人生態度,佛家不是抱什麼都無所謂的態度,而是嚴肅認真地追究人生的真相,嚴肅認真地修行,以改變自我的生命結構,這就要去奮鬥,要努力實踐,而且要深入社會,跟眾生發生真實的密切的關係。面對矛盾就要去克服矛盾、解決矛盾,面對壓力,要頂住壓力,而不是消極地去逃避。「佛家也講究努力的作為,只不過佛教有一個超越的智慧,這種智慧是不執著於世間的是非善惡二元對立的思維。」李廣良說。

昆明佛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程鵬對上述觀點也表示贊同,他認為,佛教常講的看破看淡看開放下,並非是要人們逃避現實,佛教強調的是不要被現象所束縛,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佛教主張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即主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李廣良認為,「佛系」青年的某些無所謂的、不作為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如果僅僅是面對喝咖啡、還是喝茶,選這門課還是選那門課的抉擇,這些實際上對人們的生活並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當你面臨人生轉折點的時候,諸如就業的選擇、婚姻的選擇乃至善惡大義的抉擇時,還能這樣無所謂嗎?人生並不是這種輕飄飄的東西。」李廣良表示,「佛系」作為一個帶有自嘲、調侃意義的詞,也只是一種流行現象。

在他看來,「佛系」這個詞很快就會過去,因為它沒有很深的內涵,只是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生活的壓力,但它不能從根本上揭示人生壓力和痛苦的根源,也沒有提供一個解決的根本方向,所以不會流行很長時間。但是「佛系」當前的流行,也反映了人們尤其是青年人的一種迷茫的心理,值得社會各界關注。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劉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族時報 的精彩文章:

TAG:民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