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極科考新聞採訪與寫作

南極科考新聞採訪與寫作

點擊「神州雜誌」關注我們

南極科考新聞採訪與寫作

文/高悅

從1984年中國人第一次踏上南極喬治王島開始,中國極地科學考察走過了30多年。中國人登上南極洲,挺進北冰洋,登頂冰穹A,先後在南極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實施兩極考察的國家之一,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

南極科考由於地理環境特殊,新聞採訪工作不僅是新聞記者業務水平的體現,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記者的職業素養。只有不斷提高採訪寫作能力,才能在南極科考新聞報道中,儘可能反映真實的新聞事件。因此,加強對南北極科考新聞採訪寫作的視角研究,對提升新聞記者的新聞稿寫作水平有重要影響。在筆者看來,在南極科考新聞採訪與寫作中,新聞采寫不僅要有時效性,還要有準確性,而且對新聞事件也要有一定的思考深度。體現在新聞稿件中,就是在簡短的篇幅里,用精練的語言,把新聞事件說清楚、講透徹,並能引發讀者思考。

找好新聞採訪切入點

對於新聞采寫來說,好的新聞寫作切入點,不僅可以對新聞事件中的問題進行深入挖掘,同時還可以達到以小見大、推陳出新的效果。由於新聞寫作是把新聞事件中的真實片段通過文字展現出來,在進行寫作角度選擇時,可以開門見山,可以由小處著眼,可以從全局出發,也可以聯繫時事進行延伸。

「雪龍」船是中國唯一的破冰船,歷年來隨隊記者都乘坐「雪龍」船同科考隊一起奔赴南極。從「雪龍」船出發,到抵達南極一般要用一個月的時間。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對新聞記者來說尤為重要。這段時間既能加深記者對南極考察工作的了解,還能通過與考察隊領導的溝通,深入領會本次南極考察隊的整體情況和重點任務。

在深入了解考察隊員的生活後,身邊隨時都會有新聞線索湧現,就會發現在這裡人人都有故事,事事可成新聞。在隊員中,有的人是新婚燕爾或初為人父,有的人是連續多年奔赴南極開展考察。在航渡過程中,新聞記者通過接觸許許多多這樣的「小人物」,在對考察隊的工作任務、重點科考項目及沿途見聞進行了全面報道的同時,也有利於採訪考察隊員航渡生活的稿件,為開展下一階段新聞報道工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體現記者的職業素養

職業責任感是記者最重要的道德素養之一。只有隨時牢記自己責任與使命的記者,才有更多的可能發現有價值的新聞題材,才有動力把報道寫好,才有可能成為好記者。

中國南極考察隊在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展開的科學考察工作,可謂是現今世界上最艱難的科學考察之一。考察隊前往的冰穹A地區,年平均氣溫低於零下50攝氏度,既是南極內陸冰蓋海拔最高的地區,也是地球上最乾燥、最寒冷的地區,同時也被國際社會公認為南極科學考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區和制高點。

記者在這裡採訪,沒有一日三餐、正常休息的概念,隨時處於「準備工作」的狀態,相機、本子和筆要隨時在手。在崑崙站期間,記者白天要經常往返於冰芯房、工程建設和天文觀測等場地之間,收集新聞素材,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回到艙里寫稿。而在往返途中,因為車輛嚴重顛簸,別說寫稿子,就連坐都坐不穩,只能一手握住橫杆,另一隻手拿著筆記本,寫下稿件提綱和部分細節,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再將素材串接成篇。這個過程雖然辛苦,對於寫稿來說卻非常重要。究其原因,是記者與考察隊員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感受到了他們的平常狀態,體會到了他們的所思所想,並掌握了大量的來自實際、來自生活的素材。往往也只有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報道,才能捕捉住反映生活的真實瞬間。

提高新聞採訪技巧

由於有些南極科考項目晦澀難懂,為避免新聞報道中新聞素材利用不當、素材挖掘不深等問題,記者應著重提高對新聞素材的利用能力。首先應從拓寬知識面入手,特別是加強科技知識儲備,只有這樣,記者在接觸到具體的科研項目時才能夠做到充分理解,以準確、生動、質樸、易懂的語言來表達觀點,講述科考項目「背後的故事」。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要努力營造適當的採訪氛圍和環境,具有良好的語言功底和談話技巧,以保證採訪過程中對話「不跑偏」。由於許多科考隊員長年從事專業科研工作,他們大多性格謙虛、低調,不喜張揚,這也給採訪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採訪前記者必須進行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在準備過程中,要充分了解被採訪對象的個人經歷和性格特點,以便提高採訪過程中的信息採集率。隨著科考工作不斷推進,素昧平生的隊友們慢慢熱絡了起來。記者採訪的話題,從科考項目、南極經歷,轉換到工作、收入、買房,再轉換到妻子、孩子,最後又回到他們承擔的考察任務上。記者不需要正襟危坐的提問,隊友們也不必有板有眼的回答。閑聊、打鬧、「揶揄」都是採訪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可以設法挑起一點「事端」,比如,用平素積澱的天文知識去質疑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在一番「爭吵」後,記者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對於南極科考新聞採訪來說,稿件的完成質量與新聞採訪效率有著直接關係。而新聞寫作的要求在於簡短扼要,精練有力度。基於此,只有在新聞採訪中以科考活動為主體,找好切入點,因事制宜,不囿於固定的常規寫作模式,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新聞寫作風格,完成高質量的新聞稿件。

(作者系中國海洋報社記者,中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第七次北極考察隊隨隊記者)

刊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複製,請註明來源於神州雜誌,標註作者,並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雜誌 的精彩文章:

筆酣勾風骨,文心凝暗香——著名書畫家姚新興的翰墨人生

TAG:神州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