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若證監會為高科技獨角獸「開綠燈」,初創公司會迎來一波創投紅利么?

若證監會為高科技獨角獸「開綠燈」,初創公司會迎來一波創投紅利么?

雖證監會或為高科技獨角獸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開綠燈」暫未落地,但創新驅動已是大勢所趨。政策利好,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四大行業,一級市場會迎來新的創投熱么?

高科技領域的政策綠燈

2月28日下午「 四行業開通IPO快速通道,獨角獸企業即報即審 」的這條消息,是高科技創投領域的一支強心劑,透露出證監會或為高科技獨角獸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開綠燈」的可能。

雖然券商中國在晚間表達了稍有不同意見,認為監管不是對所有符合四行業內的「四新」獨角獸都敞開發審大門,不僅法律框架不允許,現行規則制度也難以逾越。

但綜合目前市面上的已有信息來看,監管層對於「四新」企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確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監管層,包括證監會、交易所過去一段時間確實在密集調研符合現有法律、規則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上百家,領域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生態環保等四大行業。

此前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赴中關村科技園區調研,並透露出資本市場要服務高科技創新企業的信號。進入2018年年,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上,也明確了「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高科技獨角獸的新融資難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結構正在不斷優化;當線下人口紅利快速消失,勞動力成本迅速提升,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生物科技、雲計算等對於國家的戰略意義就在凸顯。

受益於過去幾年良好的資本環境,高科技領域也出現了一批獨角獸公司,既有小米、大疆這樣的產品型公司,也有柔宇、商湯這樣的技術型公司,享受到了創投風口的高溢價,在體量、規模、營收、利潤還比較小的時候,獲得了與行業常規PE、PS不相符的高溢價。

高估值缺少營收支撐,投資人如何從項目中退出就具有不確定性。一般來說,相比於其他行業,高科技領域的投資周期長,風險高,不確定性高。項目估值過高,投資意願也在進一步減弱。當前在人工智慧等領域,投資人積極尋求估值更高的天使輪項目,或者確定性更高的中後期項目,即是這一心理的體現。

事實上,過去兩年,全球範圍內反思獨角獸估值體系的聲音不斷。「估值高,低利潤」一直是這些獨角獸難以撕下的標籤,在加上市場流動性差,併購毫無消息,投資人退出實屬不易。

2016年年初,界面在《矽谷處在賣掉獨角獸的恐慌?》一文中指出,在美國的共同基金瘋狂「買買買」之後,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處在賣掉獨角獸的恐慌之中。而在國內「90%的獨角獸將被當韭菜割」聲音也開始見諸媒體。

我們在《氪紀2017 | 新科技的高溢價時代》、《風向2018 | 當區塊鏈成為新風口,AI初創公司融資會開啟Hard模式么?》兩篇文章中也曾提到,退出難,加上風口轉向區塊鏈,高科技領域一級市場的融資環境可能並不一定樂觀。

這種背景下,「 四行業開通IPO快速通道,獨角獸企業即報即審 」消息,無疑是重大利好。36氪注意到,關注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等領域的VC基本上都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相關信息。

政策紅利或會帶來撿漏期

當前這一政策依然是傳言階段,仍需等政策明晰、等前景明朗。但也為一級市場提供投資提供了難得的撿漏期。

基金經理王偉(化名)所在的基金,曾在去年向相關監管部門推薦過可調研獨角獸企業,他告訴36氪,他們的基金也在重新評估一些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不排除擇機投資一些有可能符合新規要求的互聯網企業,提前布局。

雖然消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監管層對高新技術產業的關注並非空穴來風。過去十幾年間,受制於上市審核制度、監管規則、市場容量等因素,BATJ等國內高科技巨頭紛紛在境外上市。「肥水流入外人田」確實令人惋惜。

過去幾年,新三板、註冊制、戰新板等意向舉措,都是希望能將BATJ留在本土。但無奈先註冊制暫緩推行;後「戰新板」生死不明,新三板流動性不足。

相比於美股、港股,A股給予中概股更高的市盈率顯然更為慷慨。以借殼登錄A股的360為例,在美股的估值約為750億元,登錄A股的估值已超4000多億元,發稿時的市盈率已達5600倍,在這美股或很難想像。

A股高估值的吸引力,加上政策紅利,很可能會吸引一批投資機構重新評估一些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 一批有規模但營收的知名公司,很可能重新受到資本青睞。

等政策明晰、等前景明朗

綜合36氪從各處獲得的信息來看,各方應該都在等待政策明晰,等待前景明朗。

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結構正在不斷優化的當下,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生物科技、雲計算等高科技無疑是先進生產力,具有國家戰略意義,也一直是國家鼓勵的重點。若在退出機制上給予相應的優惠,有可能聚集全社會的資金、資源,共同推動國內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但這都是建立在政策落實的基礎上。

雖然政策利好,有助於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生物科技、雲計算等領域各階段的公司獲得一定的溢價,但最終政策惠及的,很可能仍是少數優質公司。王偉告訴36氪,此前基金向相關部門推薦的項目估值都是獨角獸體量的優質公司,營收規模很高,只是受制於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短期內還難以達到A股上市的盈利要求。

若以此推測,政策惠及的很可能是已經在技術、規模上確定一定成績的初創公司。技術類公司往往在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承擔較高的風險,一旦取得一定的技術進展,後期發展的速度很可能大幅加速。而當前,高科技領域獨角獸體量的公司並不多,只有小米、大疆、優必選、商湯、柔宇等幾家公司。

此外,在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當下,這些公司即使受惠於政策上市,是否能在二級市場獲得滿意的估值,仍值得觀望。

有業內人士推測,這一政策落地很可能採用特例特批的形式,這意味著能直接從政策中獲益的公司很可能是少數。

但不得不說,即使在政策、前景不明晰的當下,新科技領域或會迎來「高溢價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網易有道招「聊天專員」年薪30-40w,無外語基礎者優先
加密貨幣時代:人人賺翻天,就你窮成狗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