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雍正帝卻完成了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雍正帝卻完成了

在清朝的西南地區,一直有不少勢力強大的土司家族。他們雖然名義上臣服中原歷代王朝,但是卻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宛若大帝國中的一個個獨立王國。這些土司往往掌握當地的軍政大權,是管轄區域內的絕對主宰,一些更加剽悍的土司甚至對中央的號令都置若罔聞。

比如唐朝時廣西的寧氏土司,僅因韋氏家族不願與其通婚,就殺死了這家的所有直系男丁,而韋氏家族正是女皇武則天的親家,這些被土司處死的男丁中,就包括當時大唐的國丈,唐中宗李顯的岳父——韋玄貞。連皇帝的親家都說殺就殺,足以顯出土司們的飛揚跋扈。因此,清剿土司,將土司控制的西南地區直接劃歸中央統治,就成了歷代王朝必做的大事。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雍正帝卻完成了

古代的農耕社會_圖

一、什麼是改土歸流?為什麼要進行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就是指將土司制改為流官制,將統治權交由中央直接管轄。自秦朝以來,古代一直都是實行的郡縣制,各省的官員都由中央政府選拔並任命,中央政府可以隨時決定官員的去留日期和升降獎懲,這種將官員任免集於中央的做法抑制了地方勢力的做大,維護一統。

而西南地區的土司制,恰恰就與這一原則完全相悖。在西南地區,土司世襲罔替,握有當地的軍政大權,對於中央僅有定時繳納賦稅的義務,中央無權決定土司的任免和選拔。可以說,土司握有相當大的自治權,其和中央的關係與其說是符合郡縣制,不如說是符合早已廢除的分封制。這些土司與周朝的諸侯一樣,對於天子僅僅是效忠關係,他們宛若大帝國內滴水不進的封閉王國,是舊制度的最後殘餘。

土司制度與中央集權如此格格不入,因此土司一直是歷代皇帝的眼中釘,但無奈西南貧瘠,山道險峻,又布滿了瘴氣毒蟲,武力征伐實在是成本太高,因此歷代帝王,只要土司們不明面上反抗中央,也就更多是聽之任之。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了明朝。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雍正帝卻完成了

中央集權制_圖

二、明朝時的遺憾,未能完成的改土歸流戰爭

明初,實行的本來也是土司制,但萬曆年間土司楊應龍的叛亂徹底嚇壞了明朝政府。他們終於意識到土司制度的巨大弊端以及改土歸流的必要性。

征伐楊應龍的戰役,是萬曆三大征之一。楊應龍,本是播州的土司,其繼承父親職位,是大明的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從軍期間,屢有戰功,被封為驃騎將軍,並被授予都指揮使和飛魚服。但是大明的賞賜並沒能滿足楊應龍的野心,他看到四川的明軍實力孱弱,由此萌發了侵佔整個四川的念想。楊家作為播州世襲罔替的土司,其勢力錯綜複雜,極為龐大,整個四川都有楊家的關係和眼線。利用祖輩積下的的財產,楊應龍不斷吞併其他土司的領地,漸漸成為了當地的土霸王。

由於楊應龍的侵略行徑,當地的土司和官員將楊應龍的惡行盡數上報給中央,明朝政府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下令改派流官統治播州,並讓楊應龍入渝受審。楊應龍不願束手就擒,因此立即發動了叛亂。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雍正帝卻完成了

海龍屯,明時期的「土司」城堡遺址_圖

剛開始,由於明朝忙於萬曆朝鮮戰爭,因此並未派遣主力征伐楊應龍,楊因而連戰連捷,大敗官軍,並劫掠四川、湖廣各地。明朝因而大怒,正好當時在朝鮮的戰爭已經結束,明朝遂派遣李華龍、劉綎、陳璘等名將一同征伐,其中劉綎、陳璘都是在萬曆朝鮮戰爭中表現出色的老將。很快,明朝大軍就包圍了楊應龍的老巢海龍屯,面對明朝的精銳部隊,楊應龍完全不是對手,兩個月內就一敗塗地。眼看敗局已定,楊應龍自殺身亡,其家人被盡數俘虜,紛紛處斬。

擊敗楊應龍,讓西南的土司元氣大傷,明朝因而加快了改土歸流的進程,但是好景不長,萬曆時期的明朝早已處於壯士暮年的情景,萬曆三大征不過是明王朝最後的迴光返照。很快努爾哈赤造反,後金壯大,明朝內部的農民起義也風起雲湧,面對內憂外患,西南的土司再次發起叛亂,明朝的改土歸流不得不被迫停止。擊敗楊應龍的成果也因此半途而廢。徹底完成改土歸流的使命由此交給了接替明朝的清朝。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雍正帝卻完成了

明末形勢圖_圖

三、番薯與玉米的推廣,人口暴增推動改土歸流

雖然歷代王朝都想剿滅西南的土司,但由於各種原因,始終未能如願,但是到了清代,事情終於發生了轉機,這個轉機就是番薯與玉米的推廣。

番薯與玉米,本是美洲的農作物,之後被歐洲人在明末時引入中國,並在清朝開始大規模推廣。相比於傳統穀物,番薯與玉米,有兩個顯著的優點,一是高產,畝產兩三噸的番薯在現在比比皆是,玉米的畝產也達到了上千斤。二是環境適應力強,這兩種作物對於土壤、水分的要求不高,過去很多不能種植穀物的土地如今也能種植這兩種作物,很多之前的不毛之地如今也能產出豐厚的糧食,也能養活足量的人口。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雍正帝卻完成了

古代的農耕_圖

到了雍正年間,在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和清朝取消人丁稅的政策吸引下,中國迎來了新一輪的人口暴增,就連貴州這種當時的窮鄉僻壤人口都從170萬發展到了500多萬,清朝的總人口更是達到了1.43億,在隨後的一百年間更是會達到4億之眾。由於人口增長太快,內地很快就到了無地可耕的地步,無數的青年人沒有土地耕種,因此經常尋釁滋事,地方的動亂也此起彼伏,為了解決內地的人口危機,雍正將目光拋向了西南。

之前歷代王朝之所以沒能剿滅土司,一是因為山道險峻,瘴氣毒蟲。二則是那裡是窮鄉僻壤,產不了多少糧食。征伐西南的成本與收益完全不成正比,因此各朝各代都沒能下定決心將改土歸流進行到底。但是到了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已是勢在必行,一是因為前面提到的人口壓力。二則是番薯玉米等作物的引進使得西南地區也可成為產糧區,西南,對於朝廷,不再是窮鄉僻壤,而是不可多得的沃土。因此,無論是出於轉移危機,還是出於財政收益,雍正的改土歸流都勢在必行。西南的土司們由此迎來了他們的末日。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雍正帝卻完成了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_圖

四、雍正的功績,徹底終結土司制度,真正完成了大一統

雍正四年,雍正和鄂爾泰開始著力推行改土歸流,雍正明令:「改流之法,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制苗之法,固應恩威並用。」這段話的意思是推行改土歸流,最好是用計謀將土司擒獲,用大軍近剿是下策,令土司心甘情願的投降是上策,強行讓其投降是下策。治理苗人,應該恩威並施。在雍正的決心之下,雲南、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的土司紛紛主動歸降,只有少數幾個土司不自量力,向中央挑戰,比如廣順長寨土司,但是其很快遭到了清軍毀滅性的打擊,清朝隨後在此處設置了長寨廳,也就是今日的長寨縣。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雍正帝卻完成了

晚清時期的苗族窗花_圖

無論是負隅頑抗,還是軟磨硬泡,土司們終究沒能阻擋歷史的潮流,紛紛倒在了清軍的鐵蹄之下。僅僅數年,大部分的土司就喪失了統治權,清朝政府隨後立即派遣流官接替土司進行統治,並在原土司統治區設置郡縣。之後,清朝政府又丈量土地,清查戶口,廢除了原來土司的賦役制度,實行與內地相同的稅賦制度,不過考慮到西南地區的經濟水平較為落後,當地居民上繳的數額要少於內地。

在雍正的努力下,尾大不掉近千年的土司制度終於被徹底廢除,從此,西南邊疆再也不是半獨立的區域,而是完全由中央派遣官員直接進行統治的省份。由此也徹底完成了秦始皇的理想,完成了真正的、徹底的中央集權與大一統,並讓後任統治者們代代受益。

【團長說歷史專欄 第二十期 完結篇】

歷史堂團隊作品 文:埃爾文

文字由歷史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水滸108將中有兩位功勞不小,排名卻為何被安排在倒數的末位
謀反作為十惡之首,事敗後不但凌遲還株連九族,為何卻屢禁不止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