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覓老周口的影子

尋覓老周口的影子

周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老城區處於沙潁河上游,人口密度大,本土性特質文化資源豐富。對故鄉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承載著周口悠久歷史的老街道、古埠口是很多周口人溫暖的生活記憶,他們無論身在哪裡,總會懷念記憶中家鄉的悠閑生活。

如今,面對高樓林立、道路寬廣的現代化城市,如何守護周口老街道、古埠口,來傳承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成了不少市民心中的期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老街道,古埠口來尋覓老周口的影子......

位於中州大道和漢陽路之間的幾條南北巷代表了老周口的影子。

新街與老街是老城區僅有的一片歷史街區,這裡有周口第一家西醫醫院——同仁醫院舊址,還有李家大院、三進院落的張占魁公館及劉公館等老院落。

如今,新街與老街的格局仍為明清時期的格局。這裡大部分的院落結構尚未遭到破壞,保存完好的建築仍然有人居住,只有那些殘損嚴重的建築成了空房。

雖然很多建築的屋頂已被重新修建,但牆體還是原來的,也有部分建築因改建失去了原貌。此外,人們在關帝廟、鎮沖寺、三義街、二板橋、德化街等地也能尋覓到老周口的影子。

周口因水而生。過去,中州大道和濱河路交叉口西100米處有一個埠口,不僅可擺渡牲口和車輛,外地來的各種貨物也都是從這個埠口登岸。如今,這裡只有一些木樁見證著昔日埠口的繁華。

周口,明代最初稱「舟埠口」,清代稱「周家口」,新中國成立後改稱「周口鎮」。清代和民國時期,周口沙南、河北、河西的街道上店鋪林立,商船雲集,「漕運興旺,檣桅樹密,水陸交會之鄉,財源堆積之藪」,可以說周口是因河而興。

自南花園、褲襠街到關帝廟老街,過去那裡一色的青磚黛瓦商鋪及兩岸埠口,是老周口人揮不去的鄉愁。然而隨著舊城改造,老街道、古埠口的消亡割斷了周口人文歷史的根脈。

明朝洪武初年(1368年)有人在沙潁河北岸結廬建寨,名為永寧集,後來,山西周姓移民在此開設埠口,周家口因此得名。:「如果以此計算,周口已有647年的開埠歷史。」

明朝永樂年間漕運興起後,周家口成為四通八達的中原漕運重鎮,沙潁河兩岸碼頭遍布,房街相連,形成了東西長達十餘公里的商鋪重鎮。藉助漕運的力量,到乾隆年間周家口已經發展大小埠口20個。

資料顯示,鼎盛時期,周家口兩河三岸共有大小街道72條,背街、衚衕110多條,商業氣息很濃。當時,周家口手工業非常發達,人們以產品為街道命名,如皮坊街、弦坊街、麻線街、笆子街、打銅巷等;還有的街道以商品為名,如坊子街、山貨街、雜貨街、果子街、牲口市街等。

周口的歷史文化資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區,沙潁河南岸開埠的第一條街道就是老街,也就是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子午街,向北通到沙潁河堤周家渡口,向南通到剪股街。新街位於老街西側,與老街並向而行,是周口清代、民國時期金融、貿易最為集中的街道,也是達官顯貴居住密集的街區。

周口的老街道、老建築雖然大部分已毀於一旦,但城市的地理環境沒有改變,城市總的風骨還在,三川交匯的地理特色非常鮮明,老碼頭、老街區依稀尚存,老街、新街、中正街等老街道的形態依然,關帝廟保存完好,鎮沖寺、三義街、德化街、作坊街等老街道都有一些百年以上老建築,這些有幸保存下來的一磚一瓦,都是彌足珍貴的特質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經濟價值,對其加以保護和利用,必將大放異彩。

古埠口和老街道上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能勾起周口人對往事的許多記憶。還有老周口人口中的『南崗樓、北崗樓,中間加個小鐵牛』,雖說南崗樓和北崗樓已消失,但我們對它們還有記憶,我們需要保護這些文化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沃 的精彩文章:

TAG:金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