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34方印,3000多張高清圖,時間跨越戰國至隋唐,中國百年來第一本集海內外眾多藏家彙編而成的古印譜隆重出版

834方印,3000多張高清圖,時間跨越戰國至隋唐,中國百年來第一本集海內外眾多藏家彙編而成的古印譜隆重出版

本欄目圖文由盛世收藏提供。為了大家欣賞更多的古印之美,金石契平台已連續刊出了戰國官印、戰國私印、秦官印,本期是秦私印,敬請關注。

前一期「秦官印」中圖注的尺寸單位應為mm,由於小編的疏忽標註成了cm,特此向大家道歉!

一晃五年過去了,《盛世璽印錄》的問世卻好像還是不久前的事。

這是百年來第一本採集當世諸多個人藏品的古璽印圖譜,所收絕大多數為近幾十年中新發現的實物,擇選精審,必要的數據信息也比較完備,看得出編者對於學術需要的考量。這一切,如果回顧一下千年璽印收藏史和研究史,確是盛世才可能實現的事。我記得當時在《後記》中讀到這樣一句話:「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會把《盛世璽印錄》作為一個系列繼續做下去,讓大家看到更多更精彩的古代璽印。」現在,策劃、編者不負眾望,我們看到了面前的續一和續二。

近幾十年來,古代璽印的藝術和史料價值日漸為社會所廣泛認識,久湮於地上、地下的古印受到更多愛好者的關注和珍護,和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常看到的銅器、錢幣、官印進入回收站後命運不濟的景況相比,真是恍如隔世。據我對國內外個人收藏現狀的了解,可以作出約略估量:新發現的璽印接近甚至超過了歷史上收藏的總和。這是一份值得十分重視的文化遺物,因此將分散於各地的璽印彙輯成作為藝術鑒賞和學術研究的專譜,供更多的讀者分享這份故人文字之遺和才智結晶,是有遠見、有擔當的創意,當然也是一項需要付出諸多心力的工程。

初讀續一、續二,我的第一印象是:所輯資料在多個方向突破了以往的認識範圍,為古代官制、歷史地理、古文字研究和斷代帶來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茲列舉數端於下。

戰國封君(侯)賜印製度,傳世已有「春安君」、「廣平君」、「武信君」等可信實物提供佐證。前者可知三晉封君已行玉璽之制;後兩印分別藏於上海博物館及揚州博物館,我曾據以論析龜鈕銀印乃秦率先作為君侯賜印標誌,而後為漢代承接。今《盛世璽印錄》輯有「長信君」、「信安君」、「華成君」、「安薛君」諸印,皆為秦系文字而採用銀質龜鈕,由此不僅進一步夯實了上述結論,而且揭示了《戰國策·魏策》所載長信侯、信安君不獨為魏國所有。至於秦系亦見銅質鼻鈕「昌武君印」,當是定製未行之物。

故宮博物院藏楚「南門出璽」,已有學者考為與戰國市貿徵稅制度有關,今續編一中收入「俞市出璽」、「郟市出璽」,更為明確乃屬楚地市貿管理專用印記。

與君侯封爵賜印製度有關的是「夫人」印的問題。初編輯錄「襄安夫人」,與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右夫人璽」和廣西金鐘一號漢墓出土的「左夫人印」形成了鏈接,進一步表明南越國制度沿襲秦制的特點,也使我們找到了其後帝、王、侯配偶佩印定製的邏輯起點。

歷史地理學者對秦漢郡制的研究,近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實物資料條件。嶽麓秦簡中出現「江胡」、「江東」、「江南」郡,里耶秦簡見有「洞庭郡」,加上西安新出封泥可推定諸郡,曾有之秦郡名較此前大為增加。續一所錄「江胡干官」及續二所錄「穎川干丞」既是秦郡有此特設官之證,也為秦江胡郡的存在提供了確鑿的依據。據而可論定秦之郡制,在統一六國前後,一直處在動態過程之中。

至於漢初有「胡式君」之封,西漢有瀋陽、成陵、受信侯國,皆失載於史籍而見之於本續編官印。蕭氏《續後漢書·金琮傳》載建興三年孫權封琮為錢唐侯,領九江太守,今「錢唐國丞」銅印文字、鈕式均屬漢末風格,正得與文獻互為印證,為錢唐的歷史沿革補充了信實的一環。他如西漢之有「運」縣,新莽於隴西郡沿置牧師官,隋有州名曰「隋射」,亦皆由官印文字存其史實。至於西晉官制,志書僅載其主幹,本續編所輯官印可徵得衛尉下有「南部丞」;司馬名目除「平難」、「突騎」、「突陣」、「挫鋒」、「破虜」等外,又有「電擊司馬」一種。諸如此類可補正史書闕疑者不一而足。以我一孔之見,已覺如行山陰道上;闡幽發微之功,尚更多有待當世賢達高明地繼續探討。

近幾十年來新露面的戰國秦漢私印,數量尤為可觀,品類亦有擴展,相信輯入本續編的僅是擇其滄海一勺。私印雖非關典制,然亦為社會風尚文化之反映。除了對古代姓氏和古文字研究多有資料增益外,於璽印形制、功用和印文內涵也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現象。

如肖形印發現了不少前所未有的表現題材;箴言一類璽印的語詞也迭見增多,如「孝身」、「攸(修)行」、「可思」等為以往未見;巴蜀印中近年發現了一些新的圖符,這些都在本續編匯錄的實物中有所揭示。以私印鈕式而言,所輯龍鈕、泉鈕及若干獸鈕均有不同常式的造型演繹,拓展了人們對先秦兩漢印鈕藝術風格、題材譜系的認識。可以看出,本續編主者對私印實物的遴選尤其抱持了較高的藝術標準。即以書中所錄漢代玉印、銀印而論,其文字皆堪稱華美精詣之品,足以凸現漢代印文書法、雕鏤藝術的至高境界。相信讀者展卷之時,遊目騁懷,當會生髮出一番思接千載的感受。

蜜成花不見。這些珍貴資料的背後是編者足跡南北東西的辛勞採擷,當然也有新發現的快慰,這也是我多年從事資料彙輯整理的體會,因而藉此機會,對策劃、編輯者的多年堅持,表示敬意;也對收藏者為藝林同好貢獻美的分享表示敬意。

續編兩部竣事,張宇暉先生來信囑為撰序,因就初讀所感縷述如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石契 的精彩文章:

勒文移章,佳且好兮
《盛世璽印錄》之戰國私印

TAG:金石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