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末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況:大多衣襤褸,基本沒胖子

清末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況:大多衣襤褸,基本沒胖子

文|輕言

大家都知道,清朝末期的中國是我國歷史上一段比較屈辱與黑暗的日子,西方列強不僅從我國搶走了大量的奇珍異寶,還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那段時間的中國可以說飽受西方國家的凌辱,百姓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是奢侈。那麼清朝末年的人民的真實生活狀況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當時清政府為了求和,賠償給了那些列強國家數目龐大的金銀財寶,僅在《馬關條約》中就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錢肯定都是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加上清政府當權者慈禧又是一個生活奢侈,喜歡鋪張浪費的人,據資料記載,慈禧60大壽時,光置辦衣服就花了23萬兩黃金,整個慶典的花費更是超過了1000萬兩白銀,可見其排場有多大。毫無疑問,這些錢也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來的。由此可以想像當時的老百姓日子過的有多艱難。

從一些遺留下來的清末普通百姓生活照片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照片中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衣衫襤褸,骨瘦如柴,沒有一個胖子。

這個修鞋老人頭髮都已經花白了,但為了生活不得不出來工作。

這村子裡的人個個枯瘦如柴,很多人連鞋子都沒有,就這麼光著腳。

這應該是一家四口,都在乞討,衣服也比較破。

這一家人的日子看起來也很艱難。

這在當時算得上是富裕人家了。

對那個時候的人們來說,能吃飽穿暖已經是種奢望了,大多數人還是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衣不蔽體的日子,和那個時候的人們比,我們今天簡直就是生活在天堂里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暢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先後兩次叛國,死後墳墓成文物被賣,至今還在國外
日本投降後為何拒不認錯,始終不道歉?有三方面原因

TAG:暢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