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眼前一亮!大道不在別處,就在……

眼前一亮!大道不在別處,就在……

大概世界上過得最快的時間

就是從假期第一天到假期最後一天吧

而更要命的不是已經結束的假期

而是沉浸在假期中的「假期綜合症」

不知您是如何VS假期綜合症的呢?

假後的第一個周末,

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別忘了今天的「天心365」

還有一周書法描紅:

仁者無敵

和一周音樂哦~

拜年

 賀歲 發財發福中國年

中國娃娃 

00:00/02:44

印竹說

最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於是深深感嘆我們的來處與歸途……

印安說

現在人們所說的「來處與歸途」,其實是哲學的一個永恆的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諸家當中,佛家的回答最為深刻:「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生命從父母來,是偶然;生命復歸於虛空,是必然。

01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不要沉迷於語言文字,更不能逞口舌之快,大道不在別處,只在目前,只在每一個當下。且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又是由我先來說啦!我說:「最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於是深深感嘆我們的來處與歸途……」印安老師接著說:「現在人們所說的『來處與歸途』,其實是哲學的一個永恆的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諸家當中,佛家的回答最為深刻:『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生命從父母來,是偶然;生命復歸於虛空,是必然。

這讓我想起一則禪門公案:香嚴智閑禪師曾在百丈禪師處,後來到溈山禪師這裡。有一天,溈山禪師問他:「我聽說你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你的聰明靈利,並不能代表你真正的智慧,更不能解決生死根本。現在我問你一個問題:父母未生時,本來面目是什麼?你給我回答一下。」

香嚴智閑禪師被溈山禪師這一問,茫然無對。

於是他回到寮房,把平日里所看過的經書全部搬出來,從頭到尾,一一查找,希望從中找到一個合適的答案,可是翻了幾天也一無所獲。在三藏十二部中沒有一處回答過「父母未生時,本來面目是什麼?」於是,香嚴禪師感嘆道:「畫餅終不可充饑。

他便屢次去方丈室,乞求溈山禪師為他說破,但是,都是遭到了溈山禪師的拒絕。溈山禪師說:「我若說,是我的,跟你有什麼關係?

香嚴禪師非常失落的把平時所學的所有文字付之一炬,而且憤憤地說:「此生再不學佛法,且作個長行粥飯僧,免得勞逸心神。」

香嚴智閑禪師辭別了溈山,開始做一個游僧。

後來,他來到了南陽慧忠禪師的地方,留了下來。有一天,他在地里鋤草,隨意的把一塊瓦塊抓起來拋出去,恰好瓦塊擊打在竹子上,發出清脆的響聲,他忽然大悟!於是急忙朝著溈山處遙拜,並感嘆道:「和尚慈悲,恩逾父母。如果當時為我說破,何有我今日之悟?

就因這一悟,智閑禪師從此成為一代大禪師,駐錫鄧州香嚴,教化一方,廣納弟子。

這則公案,記得在十幾年前,乾老師就讓我參過,當時我也是一臉茫然,但因此我對中國的祖師禪有了深入了解的機緣。祖師禪都是要我們離心意識去參,不要沉迷於語言文字,更不能逞口舌之快,大道不在別處,只在目前,只在每一個當下。若能在日用中,念念迴光返照,即可與道相應。

如果從這個意義看,孝敬父母也不是停留一些我們該如何如何去做的概念,孝敬父母不在別處,只在每一個當下。如果我們知道了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我們便知道了父母對我們生命的意義。

現在,我也想把這則禪門公案拋給大家:父母未生前,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你知道嗎?試道一句來!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02

經典誦讀

《朱子家訓》

為人不要刻薄,做人要有倫常。兄弟叔侄之間,互幫互助,分多潤寡;長輩晚輩之間,要有規矩,莊重嚴正。聽雷磊老師經典誦讀《朱子家訓》教你為人處事~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繼續《朱子家訓》的學習。請大家翻開課本,我們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三遍: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今天的《朱子家訓》說的是對人刻薄而發家的,絕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兄弟叔侄之間要互相幫助,富有的要資助貧窮的;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矩,長輩對晚輩言辭應莊重。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如果一個人總是看別人不好的一面,總是喜歡挖苦、挑剔、指責、看不起人,這就是刻薄。對人刻薄而發家的,絕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這句話從事上講,是告訴我們因果報應之理,所謂天道好還。

《尚書》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人能夠常常行善,天必降福;人如果刻薄而不善,天必定降下災殃。刻薄的人是不念恩、不念舊,受人恩惠沒想到要去報答,而且一心只圖私利,那麼即使是驟發,他也不可能久享,必定有驟虧之一日。反過來,受人恩惠常常念著報恩,天也必報他以後福。如果是常念著舊友,念舊,友誼也必定恆常。

唐朝時代,在武則天當政的時期,當時很多人反對她,於是她就用酷吏去鎮壓反對她的人。其中有兩個最兇狠殘酷的官吏,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周興在前,來俊臣在後。他們是仗著武則天的威勢,常常是為所欲為,看見人,不高興了,馬上就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罰來整治人。當時被他們這兩個酷吏殺害的正直的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很多。

結果有一天周興也被人密告謀反,因為他常常用這種方法來整人,人家也整他。這個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武則天大怒,就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就犯嘀咕了,這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要憑一封告密信,恐怕無法讓他說實話,怎麼辦?要是查不出來,女皇怪罪下來,那來俊臣也擔待不起。所以他苦苦思索了半天,想了一條妙計。

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就請周興到他家裡吃飯,一邊喝酒一邊聊。酒過三巡之後,來俊臣就裝模作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這時喝酒喝得很得意,就說這很好辦,你就找一個大瓮,就是這種像罈子似的大罈子,你這四周用火把它烤熱,烤得很熱很熱,然後把犯人趕進去這個瓮裡頭,你想想,這個犯人能不招供嗎?

這個來俊臣聽了之後,點頭稱是。馬上就命人抬來一口大瓮,就按著周興的方法,給這個瓮底下點火,燒得通紅,然後就回頭跟周興講,說現在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頭命我來查辦,對不起,現在就按您的方法,請你老兄鑽進瓮裡頭。這周興一聽,嚇得面如土色,馬上跪下來,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招供。你看,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過去曾經用這種殘酷的手法來逼害人,就會有人用同樣的方法整治你。這就是成語「請君入甕」的來歷。

來俊臣的下場比周興更慘,來俊臣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殘酷比周興更厲害,結果好景也不長,後來也被人整下去了。來俊臣的下場當然就是斬首,當時斬首那天,首都洛陽城中所有的老百姓傾城而出,都來看來俊臣怎麼死法,大家都拍手稱快,大快人心。所以刻薄不可長久。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這是教導我們不能違背倫常,倫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古人講究五倫的關係,所謂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關係可以說是概括了人與人之間全部的關係。而且這五種關係是人生來必須要面對的。人一出生,五種關係隨著成長自然全部建立了。這五倫關係它是自古至今存在著,所以稱為倫常,常是長久,古人有這五種關係,現在人還是這五種關係。「乖舛」就是違背的意思。違背五種人際關係,馬上就會消亡。

「分多潤寡」,扶危濟困,是傳統美德。老子講:「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意思是君子裁取多餘的去增益不足的,是符合天道的。一個家庭裡面,有些人條件好些,有些人條件差些,以前,大家庭聚族而居,經濟狀況差異非常明顯。現在這個問題同樣存在,有些弟兄姐妹多的家庭,做父母的總會多關心條件差的子女,有的子女說什麼爹媽老偏心,顧這個不顧那個。兄妹叔侄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何況是手足呢?

從古至今,弟兄姐妹為財產發生爭執,甚至反目成仇的情況屢見不鮮。《弟子規》里說得好:「兄弟睦,孝在中。」人生在世,有什麼比親情更可貴的呢?為了財物傷害親情,實在不值得。

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矩,晚輩要敬重長輩,長輩要慈愛晚輩,平輩間互相尊重,這就是家庭禮法整肅的表現。無論長幼,都要恪守家規、法紀,正所謂:「治家嚴,家乃和。」

「辭」這裡當語言講,「辭嚴」指大家不亂說、不吵鬧、不嬉皮笑臉、不巧言令色。「法肅辭嚴」從表面看只是家庭中的一些禮儀規矩,其實,它的背後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敬婦愛,尊老愛幼」的體現。孩子放學回家,見到長輩問好,吃飯的時候將上席留給長輩,對長輩說話和顏悅色,聲音不大但清晰,不撒謊,這些都是敬重家人的體現。

有些人認為,「法肅辭嚴」,家中成員就沒有親切感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有了適宜的規矩禮法,才能更好地維繫親情。一個人在家裡守規矩,在社會上也會守規矩,在家裡都無法無天,在社會上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3

詩歌賞讀

《送元二使安西》

《陽關三疊》的名曲千古流傳。它是怎麼產生的?背後又有怎樣的動人故事?聽雷磊老師詩歌賞讀《送元二使安西》為你講述~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但離別多少讓人感傷,更何況是春雨中送別友人。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晨剛下陣雨,渭城塵土濕潤,空氣清新。柳色新綠,映襯得客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別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陽關之後,就再也難見老朋友了。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後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就是秦朝都城咸陽,漢朝時改名為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浥,是濕的意思。客舍,是旅店。陽關,在現在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柳樹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多與送別相關。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由於「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於漢而盛於唐。

此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朝雨,洗凈塵埃,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這種感受。

詩歌要給人想像,所以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不管怎麼依依不捨,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

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情祝願。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朝雨,情真意濃。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感受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深情: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4

一周音樂

《拜 年》

詞:葉純之

曲:蘇 翁

唱:中國娃娃

親愛的朋友們

你們好

在這新的一年裡

恭祝大家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多多發財

恭喜你呀恭喜你發呀發大財

正月初一頭一天

家家戶戶過新年

大街小巷懸燈彩

炮竹響連天

七個隆咚鏘咚鏘

炮竹響連天

小妹過年真高興

換上新鞋穿新衣

從頭到腳打扮好

上街去拜年

七個隆咚鏘咚鏘

上街去拜年

講 師 簡 介

付 健(印竹)

萃辰天心國學傳播集團總裁,中國國學院執行院長,成人教育專家,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自2007年創辦萃辰天心書院,先後在書院開講《金剛經》《心經》《史記》《道德經》等經典課程,並倡導開設中國式禮拜——半日禪修,研發首創「明心見性香茶花」系列課程,並在CCTV接受著名主持人陸一鳴採訪,暢談國學,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隨》一書。

國學不僅是知識更是能量,相信國學的力量!

——付 健

陳伯安(印安)

文化學者,詩詞聯賦作家。曾任武漢市洪山區教育局局長、江漢大學武昌分校副校長、武漢工貿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等職,現為萃辰天心書院院長。已出版《思維的技巧》《伯安百說》《讀書趣話》《聯語哲思》《新武漢三字經》《橫山聯唱》《南山窖雪》等文學專著,參與主編《古今絕句鑒賞辭典》(任副主編)。任萃辰天心書院院長以來,在書院親授國學經典多部,言傳身教,影響廣泛。

雷 磊

萃辰天心書院常務副院長,武漢作家協會會員,潛玩詩社社長。在天心書院受國學經典熏陶8年,通詩詞歌賦。已在書院開講【朝花夕拾】國學經典入門課程,並多次為出國留學生講授國學一對一課程,曾為「新東方」學員講授國學課程。

國學教給人一種看待事物的角度,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一種立身處世的智慧,一種心靈空明的解脫。

——雷 磊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趕快關注我們,

每天輕鬆學國學。

您也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

與更多志同道合者分享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不懂得明智選擇,就別怪過不好這一生了
開學前,教會孩子這個人生錦囊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