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比特幣礦業浪費能源降低就業率?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

比特幣礦業浪費能源降低就業率?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

美國紐約州普拉茨堡市的確因為有座聖勞倫斯河發電大壩,當地的用電價格頗為低廉,很多比特幣挖礦企業趨之若鶩,紛紛來此建廠挖礦。有數據顯示,挖礦公司消耗了當地10%的電量,與一家造瓶蓋的塑料公司Mold-Rite用電量相當。

令普拉茨堡市市長、經濟學博士Colin L. Read鬱悶的是,挖礦公司不但耗電驚人,而且通常一個礦場只需要1名保安人員駐守,還有1個人有事情發生時才來,對當地就業率的提升毫無幫助。相反,瓶蓋的塑料公司Mold-Rite卻僱傭了大約200人。所以普拉茨堡市市長Colin L. Read表示,他表示寧願將這座城市的廉價電力供應給僱用大量員工的公司,以保證就業。

對於上面事件,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位市長的目光不是那麼長遠,但也突顯了當前比特幣礦業的兩大問題:能源消耗過大與無法產生社會價值。

我們知道比特幣與其他主流加密貨幣的挖礦,主要是利用龐大的算力去求解一組數學結果,而誰最先求解出結果誰就獲得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獎勵。所以礦工們為了爭奪這唯一的獎勵,紛紛升級計算機設備提高算力。但是,根據挖礦規則,當全網的算力增高時,所求解的數學題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加,依次循環。這就是PoW(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的本質。

於是,難度提高了算力提高了,耗電量也直線上升,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並且,挖礦的求解過程實際上除去證明誰應該獲得獎勵之外,並沒有任何價值。所以,挖礦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的資源浪費。當然,也有觀點認為並非浪費,因為產生的比特幣具有價值。

比特幣是否具有價值一直是公眾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虛無縹緲,坐地起價的比特幣就是泡沫,也有人認為價值的界定不能僅用實體經濟尺子去衡量,只要形成共識就會有價值,比如藝術品、稀有遊戲卡片、鑽石都是典型的例子。

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切爾表示:「鑽石和比特幣都沒有內在價值,但是稀有所以價格昂貴比特幣的儲量也有限。總共只有兩千一百萬個比特幣可以被開採,人們已經開採了全部儲量的80%左右。鑽石和比特幣都沒有內在價值,但是因為稀有所以價格昂貴。騰訊不會投資比特幣,但是還能投資其他稀缺資源。」James認為,比特幣通過演算法嚴格控制自己的總數,但是沒有辦法控制其他數字貨幣的數量,所以無法預測比特幣未來在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比例,因此也無法計算它的價值,這是比特幣的悖論。

此外,單看比特幣礦業,當前的模式的確存在很多弊端。如果任由現有規則持續下去,那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挖礦成本會越來越高,耗電量也會越來越大,將會是一個無底洞,遲早無法進行下去。因此,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放棄PoW機制,進而採用不再消耗巨大算力的全新的共識機制。

但換一個角度看,比特幣礦業並非無法產生經濟價值,因為用電需要消費,礦機需要研發、生產、銷售,這些都需要資源與人力成本的投入,都是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最後,關於紐約州普拉茨堡市市長對新技術、新產業降低就業率的煩惱,其實也無須擔憂。因為,不論是比特幣挖礦帶來的虛擬經濟,還是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無人生產,它們固然會讓很多職業因此而消失,會削減員工僱傭,短時間內會造成就業率降低。但社會是發展的,新技術淘汰一批職業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就業崗位,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一直都是如此,例如全自動紡織機的出現雖然淘汰了舊時代的紡織女工,造成大量失業,但也催生出設計、管理、貿易、運輸等等諸多新的就業職位,形成新的產業,並直接拉高了社會的文明程度。

總之,不管是比特幣也好,還是相關的礦業也罷,短期內或許我們看到了許多社會弊端,但新的事物的開花結果總需要一個過程,這也更需要包容、辯證的去看待它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區塊鏈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政府針對數字貨幣制定「綜合戰略」
關於「空氣」區塊鏈項目法律責任的思考

TAG:區塊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