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還沒感受到春天的你,需要一顆棗

還沒感受到春天的你,需要一顆棗

丨色彩單調的北方,用它來「點燃」丨

- 風物君語 -

如果非要在養生食物里選出一個最愛

我大概會選「棗」吧

一想到棗,滿心就湧上甜蜜

恨不得馬上回家燉一鍋紅棗桂圓銀耳湯

來慰藉不捨得過完年的心情

在色彩單調的黃土地區

棗的火紅和香甜帶給人們不少歡樂

它轟轟烈烈地點燃了「收割」的喜悅

也留下不少故事和傳說

1

棗子不簡單,棗子也稀罕

每年一到9月底-10月中旬,長棗就成了很多銀川人翹首以盼的稀罕果子

這個時節,秋意未,蒼莽的黃土地上還留有成片的綠。高聳的白楊筆直地立在路旁,葉片浪花般肆意翻騰著,彷彿要在寒風來臨之前花光力氣。不經秋風的銀杏有的已提前黃了葉片,帶來仲秋的氣息。賀蘭山東麓的葡萄被成串摘下,準備新一輪葡萄酒的發酵,空留些殘綠在葡萄架上等待寒冬。

銀川平原如同一個綠色的島嶼,成片成片的稻田如翠綠的綢緞鋪展開來。攝影/徐勝凱

只有靈武長棗迎來了一年裡最生機盎然的時節。一顆顆橢圓形的長棗腆著大肚子掛滿樹枝,奮力汲取著秋日乾爽的陽光。棗樹密布的林子里,它們鉚著力氣長成飽滿豐潤的模樣,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成熟甜膩的果香。

難怪大家要惦記。

棗樹是寧夏傳統的果樹。據《寧夏林業志》記載,棗在寧夏的栽培歷史可上溯至 800多年前。在靈武,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棗樹,房前屋後,面積大的多達幾十畝。

靈武所處的靈鹽台地素來乾旱、風沙多,透氣性好的沙壤土加上充足的光照、較大的晝夜溫差,給耐旱的棗樹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

靈武在地圖上的位置。截圖來源:Google地圖

靈武的棗樹既有圓棗,也有長棗。長棗又名「馬牙棗」,長橢圓形的模樣,個頭比 圓棗更大,成熟時果實呈艷麗的赭紅色。

比起圓棗,長棗對於當地人來說更金貴。早些年,長棗還沒有大規模種植,產量遠低於圓棗。更重要的是,以當地人的口味,長棗的味道要好於圓棗。每年新鮮的棗子一成熟,圓棗或吃或賣,長棗卻要留著自家吃或者送人

GIF

2

打棗,一場歡樂熱鬧的「戰鬥」

棗成熟的季節,大致在中秋節前後,大家心頭便惦記著一項熱鬧的活動——打棗

插畫/梁靈慧

這是一個全家老少都參與其中的盛事。男人們領著家裡的主勞力背上長梯、長木棍等打棗工具,婦女、兒童們帶著從衣櫃里搜羅出的不常用的毛毯或軟被,老人們也不閑著,抱上家裡空著的盆盆罐罐,浩浩蕩蕩地往棗林聚集。

打棗也算得上是技術活。棗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後,有的在田埂上,不同位 置、不同高度的棗樹,摘棗的方法也不同。

男人們一會兒攀上房檐去摘家門口的棗樹上結的棗,一會兒爬上梯子去夠十幾米高的老棗樹枝頭掛的果,全家人的眼光都緊緊追隨著他們。老人們往往最擔心,一邊撿著掉在地上的「漏網之魚」,一邊小心翼翼地囑咐大家注意安全。

豐子愷先生畫的「打棗圖」

爬梯子也夠不到的棗,通常只能用長木棍來敲了。

老道的棗農經驗豐富,他們知道用長木棍去敲時一定要瞅准了樹枝敲,新鮮的長棗可經不起那一悶棍。當通體赭紅的長棗一個個從棗樹枝上自由落體掉下來時,婦女、兒童們站在樹下,各自抓著攤開的毛毯、被子的一角,以便它們安全著落。

剛從樹上摘下來的長棗最為清甜,小孩子們自然懂得,摘棗時忙裡偷閒地摸上一 顆,往衣服上隨便擦擦,長棗就紅得發亮,迫不及待往嘴裡送。餘味無窮的鮮甜和滿滿的水分,任誰也抵擋不了它們的誘惑。

但也因為水分充足,新鮮的長棗不耐長時間存放,常溫狀態下往往三五天就蔫了。因此,長棗成熟的這個月,收穫了棗子的人家會陸續將部分長棗送給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一筐筐、一袋袋赭紅色的鮮棗在街頭東搬西運,滿載著沉甸甸的心意

GIF

鮮食是長棗的最佳食用方式,但在靈武,持家的主婦還會將長棗變換些花樣來調劑味蕾,蒸長棗就是其中之一。

把長棗放到盛有水的鍋里蒸十分鐘,就產生了完全不一樣的味道。經高溫蒸過,原本脆嫩細密的長棗變成軟軟、胖胖的可愛模樣,一伸手指就能把表皮戳破,棗的肉質變得格外軟糯,甜度也更高,尤其受老人鍾愛。

把鮮棗做成酒棗,則是將長棗保存到過年的方法。

製作方法也簡單,備一口乾凈的腌菜罈子,先用「老銀川」白酒給長棗「洗個澡」,放進罈子封好即可,等到過年時再拿出來。長棗還保持著原來鮮棗的模樣,但經過白酒的浸泡,棗肉由淡綠色變成了淡黃色,口感也更軟了。

酒與棗充分融合,互相摻雜,更自成風味,是過年時節一道特別的零食

3

百年赭紅

對大多數靈武人來說,棗樹是從出生就在房前院後陪伴著的存在,村裡很多老人 也說不清楚家裡的老棗樹究竟有多少年頭了。

關於長棗在靈武的種植歷史,文獻資料里沒有確切的記載。2003年,70歲高齡的寧夏農林科學院教授喻菊芳曾帶考察隊到靈武實地走訪,探究長棗在靈武的栽培歷史。他們拜訪了一些老人,根據老人的回憶,搜尋到許多關於長棗的老故事

傳說靈武市東塔鎮李韃子窪一帶的農民,過去只種莊稼,不種果木。李韃子的後 代——如今已經70餘歲的老人李清福說,他們的先祖來自山西,明代才移居到靈 武。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村裡開始種植果木,有了棗樹,結出來的棗子味道 好,頗負盛名,李氏家族從那時起就在此定居下來,「李韃子窪」的地名也由此 而來。

如今的李韃子窪已更名為園藝村,它與周圍臨近的幾個村子至今都保留著成片成片的老棗樹林。喻教授看到這些古樹時一陣驚喜,「門口、房屋的前後,棗林成片,就像一片原始森林」。她專門僱人把古棗樹挨棵數了一遍,累計達1.65萬株,其中長棗樹佔了一半

據喻教授推測,靈武長棗的栽培歷史應在800-1000年之間,至少也有300年以上,靈武的東塔鎮被確認為靈武長棗的發源地

目前,鎮上最大的棗樹約有150年樹齡,這棵被譽作「棗王」的老樹,至今依舊枝繁葉茂,每年一到成熟季,果實累累,且結出的長棗糖分極高。1954年,靈武遭遇特殊凍害天氣,大批長棗樹曾受凍枯死,樹心都空了。但第二年開春,它們奇蹟般重新發芽,長勢依舊旺盛

GIF

如今,長棗因良好的適應性和營養價值正逐漸受到追捧,憑藉先進的技術手段,長棗的種植區域從它的發源地——靈武市東塔鎮,拓展至周邊許多地理環境相似的地方。

在靈武郝家橋鎮一個叫狼皮子梁村的地方,我親眼見識到5000畝紮根於沙漠之上的長棗林的風貌。雖然與東塔鎮上萬株百年老棗樹相比,這裡的棗樹只算得上是初長成,但枝頭仍是掛滿棗子。棗林間,工人穿梭,摘棗、裝箱、搬運,一派活躍。

GIF

在銀川,有院子的人家和商鋪,也常種有長棗樹,它們植根在院子中央,像個巨大的保護傘般覆蓋於整個院子上方,供給果實,也庇蔭人家。

長棗由靈武人的期待,變成了許多寧夏人甚至全國人民的期待。每年6月,長棗的花期,在細細密密的白色小花盛開的日子裡,人們熱眼盼著枝頭的長棗由青綠變赭紅,一年又一年

GIF

棗子最好吃的吃法?

來留言區說!

文丨賀靚

編輯丨醬子

圖片丨徐勝凱、梁靈慧

未標註的圖片源自網路

本篇內容選自《地道風物·銀川》

文章原標題為「靈武長棗,赭紅色的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道風物 的精彩文章:

「大年三十喝稀飯,估計就我們一家」
大陸最南,海鮮無雙

TAG:地道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