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壹講義 教會史:封建社會的起步

每周壹講義 教會史:封建社會的起步

1、封建制度的興起

中世紀時代,整個西歐世界都在封建制度之下,因此,要了解中世紀教會歷史,必須先了解什幺是封建制度。由於蠻族的入侵,中世紀早期不再有大城市存在,大多數人都住在鄉間,土地就是財富,所謂封建制度,是根據土地擁有權而發展出來的一種獨特管理系統。

公元843年,查理曼帝國被他的三個孫子瓜分:一位得到萊茵河(Rhine)東之地,在歷史上稱為東法蘭克王國,這是後來德國的起始;一位得到繆士河(Meuse)及隆河(Rhone)以西之地,即西法蘭克王國,國土包括今日的法國、比利時及荷蘭;第三位得到這兩國中間一條狹長地帶,包括義大利,稱為中間王國。

然而,王國立足未穩,從東邊,就有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騎馬入侵;從北邊,斯乾地那維亞人乘船進。敵人全是異教徒,每到一處即大肆劫掠,燒毀教堂、修道院,無數居民被殺害殺害。三百年之久,基督教歐陸流傳著一句禱告文:「主啊,救我們脫離斯乾地那維亞人!」

歐洲再度進入混亂局面,就在這混亂中,興起了封建制度。

2、封建制度的發展

繼承查理曼的諸王,很快就發現自己無能保衛國家免於蠻族之侵。為安全起見,國王就把國土分給他手下的主要戰士,條件是:在需要時,提供國王軍事援助。而這些新興的封建王侯,也依同法再把他所得的土地分給下面的貴族們,貴族又把土地再分給更低的佃戶,依此類推。

在封建制度中,以保衛為條件而得土地的人稱為「家臣」(vassals);一名家臣可能又會以同樣的條件把部份土地給別人;這種土地稱為「封土」或「采邑」(采邑是古代國君封賜給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也叫「采地」、「封地」、「食邑」。也指封建社會君主賞賜給親信、貴族、臣屬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農民。受到這種賞賜的人必須效忠君主,並承擔進貢和在戰時提供兵員的義務;對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轄權,並課徵租稅。初為終身佔有,後變為世襲。中國盛行於周朝,西歐於中世紀實行。

在中國,卿大夫在采邑內有統治權並對國君承擔義務。采邑為世襲,由嫡長子繼承,大小按爵位的等級而定。春秋戰國時期,兼并日漸劇烈,卿大夫的采邑也隨之動搖,秦統一後,確立郡縣制,接受封爵的主要是功臣,雖仍有封邑,但在封邑內沒有統治權,以所征的賦稅作為俸祿。封邑大小按戶數計算,由嫡長子世襲)。

在西歐,一些虔誠的基督徒往往會把土地捐給教會或修道院。於是主教、大主教及修道院院長漸漸成為地主。這樣,他們也進入了封建制度。最後,全歐洲每一個人都在封建系統之中。而皇帝視教皇如同諸侯,為後來教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立於封建制度最頂端的,是不作任何人的「家臣」,只作「領主」(lord)的人;而最底層的,是純為「家臣」,沒有領主身份的人;在這中間的人,都有「領主」與「家臣」雙重身份——對居其下者為「領主」,對在其上者為「家臣」。

領主必須保護家臣,家臣必須提供服務,尤其是要為領主作戰。封建制度其實是一種互助制度。

封建制度在政治上的結果造成「地方分治」的局面。全歐洲沒有一國有強大的中央政府,而是分成許多被貴族統治的公國、侯國,這些貴族在他的領土內就是一個國王。結果真正的皇帝實力薄弱,只不過是許多貴族中為首的一位而已。若幾個貴族聯合起來,就往往比皇帝還強。中世紀時,確曾有貴族聯合起來攻擊皇帝的事件,但更多時候是彼此攻擊。無怪乎北方來的斯乾地那維亞人可以輕易侵入這片混亂的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牽手HIH 的精彩文章:

每周壹講義 教會史:教皇權勢

TAG:手牽手H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