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可以讓「記者助理」復活嗎?

AI可以讓「記者助理」復活嗎?

不知道有沒有喜歡看《演播時刻》的朋友。這部據說融入了BBC真實歷史的英劇,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上世紀冷戰時期,記者這個職業的愛恨情仇。後來給砍了真是可惜…

不管怎麼說,號稱無冕之王的記者一直都是讓大眾好奇和神往的職業。尤其各種影視劇中使用老式打字機工作,穿著馬甲叼著雪茄的記者形象,結合了理想主義者的狂熱和偵探的敏銳冷靜,簡直帥得一塌糊塗。

可惜時過境遷,如果今天你有幾個記者朋友的話,不妨關愛一下他們的工作狀態。我的同行們恐怕已經很難像老電影一樣優雅而凌厲了,「忙」「累」「想睡覺」,大概是他們最普遍的工作狀態。

記者和傳媒從業者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大,當然有各方各面的原因。但其中有一個因素是很難忽視的:在上世紀,歐美國家普遍採用一名記者和一名記者助理,雙人組合搭檔的模式進行工作。但隨著任務不斷加重和預算不斷縮減,記者和記者助理的標配已經變成頂級媒體知名記者才能享受的奢華。

有意思的是,如今世界各大傳媒學究機構以及媒體的研究部門,似乎不約而同地在討論這樣一種可能:能不能用AI來複活「記者助理」這個職位。讓大量現在必須由記者本人完成的工作丟給AI,讓二者形成配合,重新找回丟失掉的新聞效率。

當然了,這並不容易。

優雅的過去

在思考AI到底如何完成記者助理這個工作之前,我們先要了解這個職位具體曾經承擔過哪些工作。

記者助理的說法,最早應該是起源於英國。當工業化印刷報紙成為常態,對記者生產內容開始提出效率要求之後。更擅長策劃、挖掘和採訪的記者,自然而然希望僱傭助理來完成打字、校對、稿件送交報社等工作。

久而久之,記者助理成為了新聞業的標配。而記者助理的工作也從最開始的打字和跑腿,變成了全面配合記者工作。

一般來說,合格的記者助理需要替記者聯繫受訪者、安排會議、整理日程,並要整理各種各樣的文檔資料以及製作簡報。同時,記者助理還要幫助記者核實報道中的各種內容,查詢數據和知識內容的正誤。

好的記者助理,更像是記者的經紀人,需要高超的工作效率、良好的人脈、與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能力。更有甚者,記者助理要能在大事件面前為記者遮風擋雨,保證記者的報道權利和新聞自由。出色的記者助理,往往可以很快成長為獨擋一面的記者,或者成為報社的管理人才。某種程度上想一想,這很像福爾摩斯和華生的搭檔方式。

隨著電視媒體的崛起,老派報紙的新聞記者工作模式漸入低迷,高速生產的需要也難以負荷一條新聞報道需要兩個工作崗位來處理。集群化、模塊化的新聞報道模式慢慢進入傳媒業之後,記者助理這個職位就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而到了社交媒體時代,碎片化信息要求放大個人工作效率,且傳統媒體一再受到商業衝擊,配備助理,也就愈發成為了遙遠的懷念。

但換個角度想想,沒有助理,好像還真不行。

焦慮的現在

信息爆炸、多平台分發、重視社交媒體,等等新的趨勢正在讓新聞記者面臨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

全面依託互聯網的工作方式,和超快的新聞生產節奏,經常會讓記者這個職業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更麻煩的是,碎片化的信息處理與存儲,加上要求極速報道的新聞現場,把記者的工作時間割裂到了非常細碎的程度。僅僅依靠大腦和小本本,確實有點勉為其難。

於是,各種個人助理軟體開始進入記者生活的常態。

有人統計過,今天一名記者要熟練使用三到五種個人助理與日程安排類的軟體,加上兩三種文檔處理與雲儲存的軟體。比如記者需要用Siri、Alexa等系統安排日程,需要一些新聞信息類軟體來做新聞提醒,需要信息查詢軟體來驗證消息,還需要郵件管理軟體來整理和快速回復郵件。

凡此種種,雖然加快了記者的工作效率,但同時也把記者的工作場景割裂到了一個個互不相通的界面上。往往適得其反,因此用一大堆APP來工作的模式,始終得不到一些資深記者的認同。

很多新聞技術的研究機構,正在考慮用AI來解決問題。

AI的未來

我們來看看AI能為記者做點什麼。

從技術種類上看,AI目前至少可以在四個方向上,帶來將散亂的應用場景整合,甚至完成部分記者次要勞動的能力:1語音交互可以加快記者與應用的交互效率;2機器學習帶來的個性化數據整合與主動服務能力,可以比較高效的幫助記者整理日常,設置郵件處理方案與社交媒體管理方案;3機器閱讀技術帶來的問答系統,可以提高記者瞬時驗證資料與信息源的能力;4自動寫稿機器人,可以完成一部分記者的機械勞動,緩解其工作壓力。

這些技術能力落實到現實場景中,可以將比較理想的AI記者助理,總結為三個方面的工作內容。

1.帶有語音能力的工作秘書。對於記者這個職業來說,頻繁的採訪和大量的活動、會議安排是第一件令人頭疼的事。這些安排會從多個信息源過來,整合這些信息,做出合理的安排,是AI助理能夠提供的重點幫助。

於是,能夠執行日誌管理、歸納採訪與會議內容、智能回復郵件的工作助手就對記者來說很有必要。如果這一切建立在語音交互,避免過多的打字和閱讀,那顯然會更加理想。

2.問答機器人。社交網路時代,新聞對瞬時性的要求史無前例的提高。而記者在快速出稿,爭分奪秒的同時。如何避免出錯就變成了當務之急。而通過搜索的形式來完成消息驗證顯然非常不可靠且效率低下。那麼如果有利用了知識圖譜與語音交互技術的問答機器人,來快速幫助記者驗證專業知識,同步其他新聞事件,顯然能解決大問題。

3.寫稿幫手。今天在很多突發新聞中,寫稿機器人往往都是最先完成報到的那位記者,這點讓所有人類同行都自愧不如。但在行業範圍來看的話,寫稿機器人的能力還比較單一,通過演算法整合信息形成新聞稿件基本已經是它的極限。顯然想讓AI取代記者的工作還為時尚早。

那麼,讓寫稿機器人與記者合作,來完成那些不需要人類處理的瑣碎工作,似乎是一件好事。比如將對現場發言整理為稿件,將同一篇稿件整理成不同風格的稿件進行多平台傳播,將媒體稿件整理成社交網路內容發放,這些都是原本需要記者自己去做,但又缺乏創造性的枯燥工作。把這些統統丟給AI,顯然記者們是非常樂意的。

這幾個場景,或許意味著新聞產業未來的幾個商業機遇。讓記者們去做需要才華、創造與判斷力的工作,已經成為今天傳媒技術的預流之一。

從技術想像到現實應用

把AI變成記者助理這件事,僅僅停留在科學家們的構想當中嗎?

其實也不是,這條賽道上已經有不少人開了進來。其中以注重內容傳播領域的科技巨頭為主力軍。

AI記者助理這件事,當然可以有不同的應用表現形式。但是分析相關的已有應用,會發現都難以繞開那個充斥著AI世界的名字:谷歌。基於Google Assistant,谷歌正在AI助手領域下很大的一盤棋。各種行業應用和垂直應用不斷衍生,並且相繼投資了很多垂直項目,其中就包括新聞與傳媒領域。

而Facebook、亞馬遜這些谷歌的老對手,也在垂直於行業的AI個人助手上與谷歌展開了爭鋒。加入將寫稿機器人納入考慮,就會發現希望分新聞業一杯羹的AI技術企業數量眾多。

當然,新聞產業的AI化不僅僅是大公司的遊戲,創業項目也投身其中。還記得曾經火爆一時,據說是為了懷念逝友而創造的聊天機器人Replika嗎?路透新聞研究院(RISJ)發布的2018年數字項目新聞報告當中,就將其作為主要的新聞記者應用進行分析。這款語音聊天機器人可以分析用戶需求,適應用戶習慣來進行事項安排與提醒。

目前來看,AI新聞助手這個地位已經出現了一大批頗有實力的崗位競爭者。但問題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還沒有出現能夠整合多種能力,一站式解決記者工作問題的專業級應用。

畢竟讓記者在幾個應用間切換,其實是非常反職業習慣的一件事,整合版AI助手堪稱剛需。

另一方面,一些AI個人助手軟體,需要漫長的適應和試錯過程,並且需要用戶源源不斷地與之交流才能提高使用體驗。這對於忙碌的記者顯然不可行。快速學習,立刻上崗,是這個崗位給AI的基本要求之一。

總之,在試圖取代記者工作之前,能夠勝任記者助手的工作,提高新聞行業的工作效率和準確率,或許才是AI此刻的主要任務。我想對於大部分勞碌的記者來說,對AI能夠實質性環節工作壓力的美好期待,會遠遠大於被AI搶飯碗的恐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極體 的精彩文章:

巨頭紛紛押注的智能翻譯機,會是第一款成功的消費級AI硬體嗎?
當技術民主化來臨,社會責任如何成為商業推助力?

TAG:腦極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