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閱讀2.5和2.6

《論語》閱讀2.5和2.6

原文:

2·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 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解釋:

2.5這一則,從字面的解釋上是:孔子坐車的時候,主動告訴他正在駕車的學生樊遲道(隨時隨地的在教育學生),魯國的大夫孟懿子曾經向我討教孝道 (孟孫是孟懿子的號,古代一般對於自己尊敬的人都會稱呼其號)。我告訴他,只要不違背就好(這就是說話的藝術,孔子的滑頭啊,對一些身份的人話說太明白了效果並不一定好,適當的留白讓他自己領悟則更好)。樊遲聽了後十分不解,就問孔子,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時,我們要以禮的精神孝敬他,例如平時的禮貌和生活上的照應,愛護等等;父母去世了,葬禮要合乎禮的精神;祭祀時,要合乎禮的精神。

這樣看這則挺簡單的,但是問題來了:《論語》為什麼要把這句話放在這裡呢?我們先接著看下面一則。

原文:

2·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解釋:

2.6這一則的解釋:孟武伯就是孟懿子的兒子,他有一天也向孔子問孝道。孔子這次卻是這麼回答他的,就是像父母擔心自己生病的孩子那樣。

這也是孔子從側面解釋給孟懿子聽。

《孝經》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所著。它是這麼描述「孝」的:孝,不單是對父母要孝,還要大孝於天下,愛天下的人,謂之大孝。

正所謂「求忠臣必於孝之門。」,忠也是一種情感的發揮,如果沒有基本的愛心,還會對國家民族盡忠嗎?這就是為什麼古往今來總會提倡以孝治天下。而這一對問孔子孝道的父子,孟懿子是在任的管理者,孟武伯是未來的管理者。

所以《論語》這麼編,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兩點:

1.管理者,要視天下人如父母,必須要肩負起公道責任,不可違反人心。

2.管理者,對於大事小事都應該了解,尤其對基層的事物,更是不能馬虎。

同樣的,我們在做自我管理時:

1.不能只看自己,要著眼於群體。人生不是孤島,要把自己的管理系統融入到整個群體中,這樣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你的管理系統才不會崩潰。

2.無論目標大小都必須具體到行動,只有具體到行動之後,才是真正的會做,才能真正的做好。

我們做事時,道理也是一樣的。

思維導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回首往事,細數流年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