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一季的舌尖,真的不下飯

這一季的舌尖,真的不下飯

GIF

期盼許久的《舌尖上中國3》終於開播了,卻引來了罵聲一片。不由趕緊追劇版找來看看,沒想到看的實在令人無話可說:這可是央視一哥的品牌節目啊!怎麼說呢?第1部是相當驚艷的,看了後就給人一個感覺:想吃;第2部就有點兒為賦新詞的感覺了,看完後只剩下2字:飽了!第3部不僅邏輯混亂、錯誤百出、廣告滿滿,而且看得人莫名其妙,就剩下2個字:吐了!!!不由感嘆:哎,白攢了四年的口水!沒有口水,只能找茬。或許,很多觀眾要為當年罵《舌尖2》留下悔恨的淚了!

雖然《舌尖》系列不排除給人感覺就是為先富起來的部分人編排食譜的嫌疑,但畢竟也為我們普通小老百姓找到了日常享受美食的方向不是?但《舌尖3》中說出「煎餅果子胡辣湯是窮人食物」時,一眾正吃著煎餅果子、喝著胡辣湯的觀眾氣氛地拿起了電視遙控器,換到了春節聯歡晚會重播節目,並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到:去你的《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其實,原本只是在分享美食給人帶來愉悅感和滿足感,追尋中華美食文化,怎麼突然對美食分起了貧富貴賤呢?

再有就是美食節目居然打起了鐵鍋廣告,這套對鐵鍋的描述簡直超越了美食的本身,,簡直就是無塗層、不粘界的極品。直接造出了一個成語「章丘無鍋」,據說僅4天時間,章丘鐵鍋在天貓上的銷量已經同比增長近6千倍,逼迫店家發出了「手工鐵鍋完全不可能快速走量」、「章丘無鍋,請大家理性消費」的聲明,一夜之間銷量暴漲,淘寶都快斷貨了!洛陽紙貴,章丘無鍋,留下一段美好回憶就好了,發家致富的鍋啊,這次終於不是這鍋誰背啦?

讓人質疑的還有一位女子的自製中藥口紅,女同學自製中藥口紅連雙手套都沒戴,原材料、電子秤……透著小作坊里三無產品的既視感,實在令人不解的關鍵:美食紀錄片中出現口紅是什麼意思?

在「宴」中以江蘇寶應婚宴上用「藕」引出「合以得偶」,本是一個亮點,但隨後鏡頭卻切入遼寧彰武的清溝魚,可沒等到全魚宴上桌,又轉回來說寶應的全藕宴,其後登場的卻是一個久負盛名的武術家,且佔用了近20分鐘,然後故事般講述了武術家的高超本領、大隱於市及70歲後收徒的心路歷程,卻對於最能體現「宴飲」主題的拜師宴一帶而過,實在令人看得一頭霧水,不得不佩服節目組的邏輯混亂!

在「廚人」中本以為要講解大廚做摔面,本想聽聽節目組講解拉麵與摔面的功夫究竟有何不同?誰知鏡頭跟著大廚去看他的女兒了,講了十幾分鐘故事居然是告訴吃瓜群眾:平時開店忙,只能抽休息的一點時間來看看女兒。隔著欄杆看著女兒做操,大廚突然就哭了。

接下來更奇葩:天津的一位媽媽(國家二級營養師),每天早起給女兒和老公做早飯從不假手他人,自己點豆腐做豆腐腦,自製酵母做薄餅,講了十幾分鐘卻鏡頭一轉原來人家是開美食博客靠這個吃飯的,簡直就是赤裸裸的軟文廣告啊!最後,節目組告訴大家,這位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媽媽得了重病。一個重病媽媽為女兒做早餐的勵志故事,雖然感人、催淚,但好吃嗎?這是什麼腦洞?難道十幾分鐘就是要告訴大家:看看,終於累病了嗎?不治之症了吧?雖然生病很值得同情,但這是舌尖上的中國,不是感動中國!

講人物故事的篇幅遠遠大過美食,喜歡的人覺得很催淚,感人;可不喜歡的人想說……我就想看點好吃的,種種草……的確,導演費心找了故事。可這個節目叫《舌尖上的中國》,是檔美食紀錄片啊!

更奇葩的是節目組貌似數學基礎太差,邏輯問題百出:剛解說「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國廚師唯有一把廚刀」,鏡頭就切到了瓜雕處立刻出現各種雕花刀;樂山麻辣燙剛解說「周大姐每隔一個月就要50萬根竹籤」就切換鏡頭「最受歡迎的牛肉,每天要準備1萬多串」……實在令人懷疑「必須歷經12道工序、再過18遍火候、1000度高溫錘鍊、經過36000次捶打」到底有多少真實的成分?得月樓新老傳承中,難道就只有松鼠鱖魚一道菜;雲南石鍋並不起源於雲南,而是四川藏區的石鍋器型傳入改良;當講解到「泡菜是四川人的命」時,全國觀眾都笑了,以後誰再吃「四川泡菜」豈不就是要四川人的命,這廣告做的,看看以後誰還敢吃?

其實同樣的感人故事在《舌尖1》中也有,但講述方式完全不同,如「蝦醬奶奶」在偏僻的小作坊生產很受歡迎的蝦醬,對著牆上的一張照片,老奶奶忽然哭了,原來照片里的人是老奶奶已逝的老伴,他倆在一起做了一輩子蝦醬,短短几句畫外音一下就抓住了觀眾的心。

更好笑的是《舌尖3》導演組面對全國觀眾的吐槽,不是直面自己的問題和錯漏,而是推脫責任說美食紀錄片的市場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觀眾的期待和反饋已特別挑剔,甚至辯解說之所以做這樣的結構,其實是有內在的思考、邏輯和表達體系的,大家都說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但這個博大精深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不僅僅是這個東西是怎麼切的?怎麼做的?背後肯定有更深層的東西。希望呈現這個食物是怎麼做的?再把背後附著的東西挖掘和呈現出來!

這段話貌似沒毛病啊?但看看節目組的混亂剪切和腦洞解說,實在是令人無語!只能以一個小故事結束本文了:上街買菜一直是老婆的專利,偶爾也去菜市場意思意思,但總分不清到底是2元錢3斤便宜,還是1元5角錢2斤便宜,更是算不出當5元錢4斤時,6元錢該給多少?每當自己興沖沖地以為買了便宜貨,被老婆一分析才知是買貴了時,老婆便一臉「正經」地安慰其實並沒感到沮喪的哥:「別往心裡去!誰讓你是學文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福客棧 的精彩文章:

那時人,此時景

TAG:同福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