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AI標誌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發展迅猛,堪與美國競爭

人工智慧AI標誌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發展迅猛,堪與美國競爭

今後交通運輸的面貌可能會徹底改變,汽車完全自動駕駛,駕駛員不必手握方向盤,坐在駕駛座上辦公或者品嘗紅酒而不必擔心交警處罰。醫療體系也有望被徹底重塑,運用一些顛覆性的技術,機器就能對病患進行遠程監控和自動診治,無需像現在這樣必須依託醫院作為治療平台。上述改變憑藉的是機器學習的演算法,隨著互聯網進一步普及,研究者可以檢索超級計算機自主學習所必需的、大量的、多方面的用戶數據,進而促進了人工智慧(AI)發展,第四次工業革命將隨人工智慧興起而開始。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成效已然顯現,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利用仿人腦活動方式的深度學習技術讓用戶可以通過圖片搜索,找到匹配或同類商品,例如,藉此找到名人同款衣服,現在亞馬遜上還沒有這種技術。在人工智慧的支持下,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企業從電子商務交易、社交媒體和廣告中獲得了更多收益。它們還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進入自動駕駛、醫學診斷、人臉識別支付以及通過語音操作的人工智慧硬體等新領域。不過,迄今為止,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面部和語音識別系統上,這是一些可以用來全面控制人口的系統。然而,中國仍將在人工智慧領域大放異彩,因為中國擁有很多優勢。

首先,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國內市場,一半以上的人口,即7.52億人使用互聯網,其中84%的網民定期使用移動支付,加上較少隱私限制,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提供比中國更多的用戶數據,而上載的數據越多,機器就越聰明。

其次,巨額資金投入,2017年全球一半投資於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的資金流向中國。現任創新工場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和美國歐亞集團分析師保羅特廖洛不久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12年至2017年,投資人對200家從事人工智慧研發的中國「初創」企業的注資規模達45億美元。

第三,中國不惜重金延攬全世界的人才和學者,現在越來越多的高級人才前往中國尋找機會。中國本土AI人才稀缺,機器學習、智能晶元和演算法領域的人才需求量最大,即使捨得投入,培育技術人才庫也需要漫長的過程,因此,目前中國AI人才大多依靠海外引進,人工智慧領域最發達的美國成為最大來源國,佔比約44%。

第四,中國人工智慧研究領域佔主導地位的三家科技企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依靠活動規模幾乎可以立刻把相關研發成果引進到各種活動領域、產品和服務中。

最後,不可否認中國大型技術公司的活力和不斷增長的創業公司是中國人工智慧革命的關鍵推動力,然而,技術競爭時代,優先制定支持創新的政策是實現技術飛躍的強有力推手。2017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一些商界和技術界領袖呼籲政府出台人工智慧研發政策。7月國務院公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承諾以政策和財政支持實現以下目標: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當年10月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北京再次強調了這一規劃,呼籲推動人工智慧和其他先進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8年1月中國政府表示要斥資21億美元打造能容納400家科技企業的人工智慧產業園區,表明北京已經採取具體措施落實上述規劃。

北京公布上述規劃時曾表示:「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事實上,利用人工智慧可以創造用於情報監測、早期預警以及潛在威脅控制系統等,加強保障國家安全與國防能力的同時也將維護黨的領導地位。

與中國政府積極推動技術發展不同,在技術發展由私營部門驅動的美國,本屆政府出於刺激經濟提振就業等考慮側重製造業。然而,並不能就此斷言華盛頓不重視人工智慧。2017年12月中旬,美國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宣布,「為保持競爭優勢,美國將優先發展對經濟發展和安全至關重要的新興技術」。該報告尤其強調人工智慧發展極其迅速,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同時以中國作為「戰略競爭者」。

顯然美國和中國都認識到人工智慧是雙方戰略競爭的主要方向,除了經濟領域都已經在尋求人工智慧的軍事應用。美國國防部設立了國防創新實驗小組,總部設在技術源動力地矽谷,目標是確保軍方能夠迅速適應並融合源自加利福尼亞州技術中心的創新,此舉與美蘇冷戰期間對待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措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中國則開始用AI升級潛艇的電腦系統,幫助潛艇指揮官評估作戰環境,分析鹽度、水溫可能對聲吶系統造成的影響。

正當北京與華盛頓凸顯人工智慧競爭之時,百度、騰訊、華為、科大訊飛和商湯科技等中國公司正在美國建設人工智慧實驗室和研究夥伴關係。中國技術公司急於從矽谷挖人時,谷歌則剛啟動了在中國的第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藉此重返中國市場,並尋求利用高端人工智慧人才和未來人力資本潛力的優勢。太平洋兩岸的公司都在對方的根據地開設研究實驗室可以解讀為開放交流,但更近乎互挖牆角。

技術進步引起大面積失業曾經不斷上演,例如,手機與小靈通普及,曾經火爆的BP機迅速退出市場,尋呼小姐集體失業。促進人工智慧化,尋求帶來顛覆性變革的同時,不可忽視其對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影響,客戶服務、電話銷售、流水線作業、駕駛甚至放射影像診斷等崗位將出現大量失業者。相較於通信技術進步,人工智慧化的影響更加廣泛而深遠,誘發的失業更多,據麥肯錫最近的研究發現,約有1億中國勞動者將面臨更換工作的窘境。或許今後提及人口不再想到紅利而是負擔,因此,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逐步落實的同時,相應政策跟進迫在眉睫。

2018/2/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姜道玄 的精彩文章:

「I」型布局高超音速飛機7倍音速,中國人原創沒有竊取美國技術

TAG:姜道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