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會前人民日報的刊文刷爆了幣圈

兩會前人民日報的刊文刷爆了幣圈

春節前夕,美國在2月6日和2月14日分別召開了兩場聽證會,對於區塊鏈的應用、數字貨幣的監管進行了討論,也給全球其他國家發展和監管區塊鏈提供了借鑒意義。在政策上,「擁抱技術」、「不要封殺」已經成為「美國共識」。兩會將近,人民日報發表了幾篇文章,三問區塊鏈,同時要做區塊鏈的區塊鏈產業的領跑者,自此幣圈一篇叫好,幣圈也從未有如此統一的歡呼聲,比特幣從6000再次站上1萬美金當口。

各種解讀

在人民日報2月26日的經濟周刊版整版發文區塊鏈。這組文章包含了《三問區塊鏈》、《抓住區塊鏈這個機遇》以及《做數字經濟領跑者》這三篇文章。這組由人民日報記者、專家們撰寫的文章非同一般,尤其是在「兩會」前夕。

在經歷了數字貨幣被國內監管禁止、ICO被定性非法融資等事件後,伴隨數字貨幣而生的區塊鏈也在發展中波折不斷。先是2018年開局區塊鏈概念被熱炒,創投圈跑步入場;隨後一個月內監管層數次發聲,警示區塊鏈炒作和ICO、變相ICO等風險。行業混亂、監管政策待明讓整個行業的參與者始終擺脫不了焦慮。而春節期間走紅的「3點鐘無眠區塊鏈」社群更是讓區塊鏈走到風口浪尖,創投圈對此的焦慮和矛盾幾乎成明顯對立之勢。

此時,《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和「抓住區塊鏈這個機遇」的出現,關於區塊鏈未來政策的走向,似乎也在慢慢浮出水面。

三問區塊鏈,改變商業組織關係等討論未涉及

在《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中,「三問區塊鏈」把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有什麼用、區塊鏈會成新風口嗎做了一番梳理、解答:

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一種資料庫技術,具體講就是一種賬本技術。賬本記錄一個或多個賬戶資產變動、交易情況,其實是一種結構最為簡單的資料庫。

而最讓業內歡呼的,是文章對區塊鏈的四大應用的探索進行了肯定:金融、公益、監管、打假等領域,甚至還對各個應用領域的企業進行介紹。這對目前區塊鏈行業應用少、落地難等無疑是一種鼓勵和振奮。但另一方面,對於一些人更看重的區塊鏈在改變商業組織關係等討論,文章並沒有涉及。

區塊鏈技術還不太成熟已經成為共識,警惕概念炒作,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也在給行業敲響一個警鐘:區塊鏈概念目前存在虛熱,不是熱在拿技術解決現實問題,而是熱在集資圈錢、炒作估值,尤其是熱炒的絕大部分所謂ICO(首次代幣發行)都是集資工具創新,跟技術創新無關。

目前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基礎設施、行業監管仍然還不完善。在風險充斥的狀態之下,難言發展風口到來。

這裡人民日報舉例了關於區塊鏈應用及案例。至少四大應用是值得肯定和探索的——金融、公益、監管、打假。

1.支付領域:為解決金融機構間對賬成本高的問題,2016年8月,微眾銀行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推出微粒貸機構間對賬平台,這也是國內首個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銀行業聯盟鏈應用場景。

2.公益領域:螞蟻金服涉及區塊鏈的首個應用場景就是公益,幫助一群聽障兒童獲得一筆善款,然後運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公益更加開放透明。

3.打假領域:螞蟻金服將區塊鏈技術用在了正品溯源上。目前,已有部分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海淘商品比如奶粉,用支付寶掃一掃,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

4. 監管領域:2017年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發布的《金融區塊鏈底層平台FISCO BCOS白皮書》認為,區塊鏈為金融監管機構提供了一致且易於審計的數據,通過對機構間區塊鏈的數據分析,能夠比傳統審計流程更快更精確地監管金融業務。

區塊鏈處於哪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都是怎樣的情況?

1.非常早期階段。

2.何種創新?區塊鏈是屬於技術創新,技術目前還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別要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尤其是目前熱炒的絕大部分所謂ICO(首次代幣發行)都是集資工具創新,跟技術創新無關。區塊鏈技術確實能創造很大的價值,但一些風險也不容忽視。

3.關於監管。對於目前的區塊鏈熱,監管部門應更主動地介入,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鼓勵政府組織、有公信力的專家、行業參與者共同幫助公眾辨識,全面遏制區塊鏈名義下的集資創新,讓ICO實際控制人必須為集資行為承擔責任。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相關法律政策制定等。

5. 相關政策。建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做法,結合我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情況,及時出台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重點支持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示範工程、「雙創」平台建設、系統解決方案研發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同時,建議國內重點企業、科研、高校和用戶單位加強聯合,加快共識機制、可編程合約、分散式存儲、數字簽名等核心關鍵技術攻關。

區塊鏈會成新風口嗎?

技術目前還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別要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區塊鏈概念這麼火,未來會成為又一個「互聯網+」嗎?

近年來,區塊鏈的發展生態逐漸得到改善與豐富。業內人士認為,擁有國家政策扶持,得到廣泛關注和資金支持,區塊鏈技術能實現逐步穩定進步。區塊鏈技術上行前景雖廣闊,但對此也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區塊鏈概念目前存在虛熱,不是熱在拿技術解決現實問題,而是熱在集資圈錢、炒作估值,尤其是熱炒的絕大部分所謂ICO(首次代幣發行)都是集資工具創新,跟技術創新無關。

區塊鏈技術確實能創造很大的價值,但一些風險也不容忽視。

「區塊鏈技術還不太成熟,可應用場景比較有限,更應警惕資本市場炒作概念。」業內人士說,區塊鏈熱潮的背後免不了會有一些搞噱頭想投機的公司,他們並沒有真正開展業務,只是企圖到資本市場撈一筆就走,要謹防由此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真正想開展業務的機構退出市場,影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專家建議:

對於目前的區塊鏈熱,監管部門應更主動地介入,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鼓勵政府組織、有公信力的專家、行業參與者共同幫助公眾辨識,全面遏制區塊鏈名義下的集資創新,讓ICO實際控制人必須為集資行為承擔責任。

「判斷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的依據其實很清楚,即是否以信任為始,是否通過解決信任問題創造了實際價值。」

今後更好地推廣和使用區塊鏈技術,還需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相關法律政策制定等。

目前主流的區塊鏈技術平台均發源於國外,國內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商要耐心地從底層開發做起,做到技術自主可控,爭取引領全球區塊鏈技術發展。擁有區塊鏈應用場景的企業,要積極擁抱新事物,同時科學評估上鏈需求,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建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做法,結合我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情況,及時出台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重點支持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示範工程、「雙創」平台建設、系統解決方案研發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同時,建議國內重點企業、科研、高校和用戶單位加強聯合,加快共識機制、可編程合約、分散式存儲、數字簽名等核心關鍵技術攻關。

對於行業從業者,《人民日報》也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當前主流的區塊鏈系統,包括比特幣、以太坊等,其成熟度都不能支撐大規模現實商業場景,看起來熱鬧的眾多區塊鏈實踐,事實上搭建了更多的價值孤島,這與區塊鏈「價值互聯網」的美好願景南轅北轍。

也正因如此,區塊鏈底層技術獲得實質性突破之前的這個階段,恰恰是一個戰略機遇期。我們應該深耕技術,以期通過技術優勢在未來的國際區塊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資技術派 的精彩文章:

TAG:投資技術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