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沒有祺祥皇帝 為何清銅錢卻有「祺祥通寶」?

清朝沒有祺祥皇帝 為何清銅錢卻有「祺祥通寶」?

通寶錢,是我國古代銅錢的一種。從唐朝開始,唐高祖廢除了隋朝的貨幣,創製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通寶錢——「開元通寶」。這種方孔錢被後世沿用了下來,一般用年號來進行命名。

清朝立國之後,按照一代君主一個年號的慣例,每次新君即位,就會鑄造新的通寶錢,如古錢幣市場上比較容易看到的「康熙通寶」、「乾隆通寶」等。

其中,清朝有一種比較稀有的錢幣,叫做「祺祥通寶」。可是清朝立國三百年,並沒有出過一位「祺祥皇帝」,為什麼卻有「祺祥通寶」這種銅錢呢?

實際上,在這枚小小的錢幣背後,曾有著一個刀光劍影的宮廷鬥爭故事。

雖然清朝並沒有出過一位「祺祥皇帝」,但「祺祥」這一個年號,在歷史上曾經被短暫地使用過。

話說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兵在八里橋大敗於英法聯軍,導致北京失守,咸豐皇帝逃往熱河。在熱河承德避暑山莊中,咸豐又患上重病,不久就因病而亡,時年三十一歲。咸豐死後,只留下了一個六歲的兒子,即懿貴妃所誕下的皇子載淳。

為了讓載淳順利繼承大統,在他成年親政以前,咸豐留下了八位顧命大臣進行輔弼。在咸豐駕崩後,顧命八大臣便商量新帝登基後的改元之事,根據《宋史·樂志》當中,「不涸不童,誕降祺祥」這句話,定載淳的年號為「祺祥」。

確定年號之後,顧命八大臣便馬上下令讓工部和戶部鑄造新錢,包括「祺祥重寶」和「祺祥通寶」兩種面值,分別為「當十」和「小平」,即十文錢和一文錢。

後來我們知道,由於咸豐在臨終顧命時,將弟弟恭親王奕訢排除在了顧命大臣之外。這導致後來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內外勾結,用計除掉了顧命八大臣,自己奪取了權柄,史稱「辛酉政變」。

在辛酉政變之後,咸豐臨終指定的顧命八大臣就成了叛逆,因此他們所選的年號「祺祥」,也就不能繼續用下去了。在眾人的商量之下,決定廢除「祺祥」年號,而改用「同治」,載淳即登基成為後來的同治皇帝。

「祺祥」年號從開始使用到廢除,僅僅經歷了六十多天。而剛剛鑄造的「祺祥重寶」和「祺祥通寶」也被清廷回收,印發改元後的新錢。因此帶「祺祥」字樣的銅錢傳世極少,也非常珍貴。

原本按照清朝祖制,新帝必須在紫禁城的太和殿即位,即位後方能更定年號,印製新錢。而「祺祥通寶」發行之時,載淳身在承德避暑山莊,按理來說,「祺祥通寶」本來就不應該在那個時候鑄造。

而顧命八大臣之所以敢在咸豐梓宮迴鑾之前,就趕製新錢,一種說法是他們意識到了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的異動,因此想趕快變更年號,鑄造新錢,造成既成事實,防止他們奪權。

但更可靠的說法是,當時京師被英法聯軍佔領,又傳聞遠在熱河避難的皇帝病重,一時弄得人心惶惶。京城的奸商趁機與貪官勾結,濫發銀票,造成北京物價飛漲,民眾叫苦連天。顧命大臣等人因此急著趕製新錢,是為了儘快廢除濫發的銀票,以足兩的「祺祥通寶」代替,以平抑物價。所以,當時才會在新帝未登基的情況下就發行新錢,也讓我們有機會看到部分的「祺祥通寶」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

《清史稿》穆宗本紀、列傳一百七十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過七十大壽 下令不準進貢 袁世凱用此辦法巧妙地送了禮
福倒寓意「福到」 為何康熙寫的福字 卻不能倒過來貼?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