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研究元宵節原來還是中國人的情人節

研究元宵節原來還是中國人的情人節

生查子·元夕宋代: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隨著國外節日的「入侵」國內的一些傳統接入越來越不受寵了,很多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也被遺忘了。今天小觀就和大家來說說中國的情人節——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一般來說在元宵節大家都會吃元宵(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不過大家一般都將元宵節認作是團圓節,其實元宵節在古代也是情人節哦。「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生查子·元夕》里的這句話,恐怕是用來說明古時元宵節是情人節的最常用證據,不過這首詩卻是很悲涼。當然還流傳了無數或動人或凄美或浪漫的愛情故事。

元宵節早已沒有歷史記載中的熱鬧景象,賞花燈、猜燈謎、跑旱船、舞獅子等活動不見蹤影,不過吃元宵還是被保留了下來,當然還有元宵晚會啦。

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它的性質就等同於西方的情人節。和七夕節比起來,似乎元宵節和西方情人節之間更有默契。

情人節有巧克力和玫瑰,元宵節也有花燈、元宵不管是燈火闌珊,還是燭光晚餐,一樣的溫馨浪漫,讓人陶醉。

《大明宮詞》中周迅飾演的太平公主在元宵之夜、喧鬧的燈市下一把摘下了薛紹的面具,從此開始了他們的愛情故事。

據說在民國時期,男女戀愛仍是比較矜持的,女子通常用湯圓來表達自己的心意。如果碗中的5個湯圓全有豆沙或麻糖作餡,那就是說女方完全同意;如果5個湯圓中只有3個是有糖餡的,則表示女方尚在考慮之中;如果男方吃到的湯圓全是實心,一點餡也沒有,那就是說女方不同意(《長沙傳統風俗大觀》)。

與元宵節相比七夕節雖然天上的牛郎織女相逢,但是地上的凡人卻是女人對月(還是織女?)乞巧,女人對月禱告(還是對織女禱告?)希望自己有雙巧手,善於女紅,單純是女人的事,反而情人節的氣氛不如元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觀天下 的精彩文章:

你睡覺搞成這樣,難道是想做夢賺錢嗎?
怎麼有種包租婆的既視感,說好的拉二胡呢

TAG:網觀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