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國人沒有記憶,好歹留著「局外人」拍的中國影像

如果國人沒有記憶,好歹留著「局外人」拍的中國影像

(圖為杭州西城門 1895年 行走中的女探險家 伊莎貝拉·伯德)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開始,標誌著清朝末期的來臨。鴉片戰爭叩開了「閉關鎖國」的晚清大門,一時之間,外界的「龍蛇混雜」和「良莠不齊」都爭相湧入。

(圖為澳門的廟宇 1844年 把攝影術帶到中國來的第一人 于勒·埃及爾) 一系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那是清末「落後就要挨打」的被動局面,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所有的國情遭遇由當時的國人悉數經歷,「冷暖自知」。

(圖為「北京兵變」後的百姓 1912年2 月 變革時代京華煙雲的記錄者 約翰·詹布魯恩)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麼這一切在「局外人」的眼裡如何?

(圖為貧窮的孩子在讀書 1936年 「西行漫記」的拍攝者 埃德加·斯諾) 館長給大家帶來的這本《外國人拍攝的中國影像(1844—1949)》,從1844年,將攝影術傳入中國的第一人——于勒.埃迪爾,至1949,見證中國新舊交替的布列松,該書按時間順序,幾乎將這一階段中每一年到華拍攝的外國攝影師整理介紹。

(圖為塘沽北河口的大北炮台,炮台內有清兵的屍體 1860年8月21日 備受矚目的戰地攝影師 費利斯·比托) 攝影本身是相對客觀真實的記錄方式,而外國人拍下的當時中國,無疑為歷史學家、當代學者,一切近代史研究者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佐證,為後世留下了清末到新中國獨有的人文景象,他們是舊中國的「第三隻眼睛」。

(圖為城南宅院人家 成都 1911年 百科全書式的四川影像記錄者 路得·那愛德) 1839年,法國政府公布達蓋爾的銀版攝影法,自此,這一新奇有趣的發明開始流傳世界。

(圖為耆英 1844 把攝影術帶到中國來的第一人 于勒·埃迪爾) 于勒·埃迪爾作為法國外交官,負責起草、擬定《黃埔條約》,因而在1844年來到中國,順便帶了他的達蓋爾相機,當時中方簽訂代表耆英,便被于勒拍攝下來,而這張照片被公認為是攝影術入華以來存有遺迹的第一張。

(圖為慈禧御前女官容齡公主 約1934年 第一個來到延安的歐洲記者 瓦爾特·博薩特) 他們或是外交官員或是貴胄人士,或是商人或是專業攝影師,陰差陽錯因緣際會地來到中國,親睹慈禧葬禮的亨利.博德爾;來到延安的瓦爾特.博薩特,「刻畫」下容齡公主雍容華美之姿;來到圓明園,「參與掠劫」的查爾斯.杜賓。

(圖為中國貴婦 廣東 約1870年 遠東著名攝影師 威廉·普萊爾·弗洛伊德) 近現代的四川、台灣、桂林山水、樓蘭古城、「燕京勝跡」、香格里拉、香港鼠疫......被來自英、法、美、日本......五湖四海的外國攝影師拾取,他們看這片河川大地的眼光藏在影像里。

(圖為永定門城樓 北京 1924年 記錄20 世紀20 年代北京城的攝影師 奧斯瓦爾德·喜仁龍) 他們有的看了後帶著回憶離開,有的入中國籍......其中不乏舉世聞名的前輩大家,如記錄戰爭的羅伯特.卡帕,也有不那麼驚動天下的攝影者,攝影將他們相連,連著他們對攝影對象的「五味雜陳」,一併呈於此書。

(圖為寧波餘姚市風貌 19世紀70年代 「洋槍隊」里的軍官攝影師 J.C. 沃森少校) 如今的小說影視清宮劇,或多或少地接收到這些「史料」的影響,人們也從這些影像中得到相關驗證。即使群眾沒有記憶,這些外國攝影師替群眾記下了。

(圖為滿族新娘 北京 1871—1872年 卓越的「街頭攝影師」約翰·湯姆遜) 影像讓歷史更真實,但願「讀史」使人明智。

圖片來自本書,文字系米拍圖書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喜愛攝影畫冊的小夥伴可關注「米拍圖書」,定期推薦優秀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拍圖書 的精彩文章:

看了杉本博司的《透視畫館》,竟想到「沒日沒夜地浪費時間」
當攝影師和保姆這兩個職業合二為一

TAG:米拍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