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年前雷軍給小米員工畫的餅,終是到了還的時刻了

8年前雷軍給小米員工畫的餅,終是到了還的時刻了

自從小米去年傳出將赴港IPO的消息後,其動態一直以來備受業界關注。

最近,據多位接近小米的人士爆料,小米最終可能將在A股及港股同時上市。此前關於小米上市的猜想大多集中在將於2018年第三季度末登陸港交所,成為港交所首批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之一,而按照目前最新爆料消息,A股市場也將迎來這隻科技獨角獸,雙向利好情況下,也給2018年的A股及港股市場開了一個好頭。

小米衝刺中國第三大科技股,雷軍或問鼎中國首富

去年是小米的榮耀時刻,歷史上第一次獲得超千億元的營收業績,這讓曾陷入內外交困局面中的小米重新煥發生機,也讓掌門人雷軍感慨萬千。

利好消息不僅在於業績,在資本市場小米的估值已達到1000億美元,P/E(市盈率)60倍。截止發稿,阿里巴巴市值4771.94億美元,騰訊41873.25億港元,百度876.12億美元,如若順利上市,小米將直接跳過百度和京東,與阿里巴巴、騰訊分庭抗禮,站上中國互聯網科技三巨頭的山巔。

自2010年到2014年,小米一共完成了6輪融資,投資方眾多,包括晨興創投、啟明創投、IDG資本、淡馬錫、DST、GIC、厚朴投資和雲鋒基金等數十家VC/PE機構,成立8年的小米公司從估值只有2.5億美元到如今的千億美元,足足翻了400倍,成為全球商業史上的傳奇。

另外,雷軍將成為中國首富的話題,也在媒體不斷推波助瀾下,迅速放大為全民關注的事件。據了解,雷軍在小米集團旗下的小米科技公司持股77.8%,黎萬強則占股10.12%,按照小米上市之後1000億美元的估值,雷軍身家將達到778億美元,超越馬化騰問鼎中國首富。

不過,雷軍的野心明顯不止於成為中國首富,其投資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據IT桔子不完全統計,小米科技對外投資157家,順為資本對外投資270家,雷軍個人天使投資33家,共計投資460個項目。可以這樣說,「雷軍系」背後,不僅站著今日頭條、優酷土豆、快手、ofo小黃車、美團等多家互聯網獨角獸,也有眾多生態鏈企業,構建起龐大的商業版圖。

如上,「坐擁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的雷軍,其身家早已不能僅僅以百億美元計算了,或許在雷老闆的心裡,衝刺世界首富也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小目標」吧。

小米能否撐起2000億美元市值?

此前據媒體獲得的一份小米Pre-IPO融資項目方案顯示,目前小米底層資產估值為540億元,上市後保守估計市值為1000億美元,但雷軍給小米定下了2000億美元的目標,並且受到了投行的認可。在小米衝刺千億美元市值之時,便遭到了不少投資人的質疑,將市值定為2000億美元這一消息,更讓大家跌破了眼鏡,隨即成為引爆輿論熱議的導火索。

那麼,小米究竟能不能支撐2000億美元的市值呢?

據了解,業界對2000億美元的質疑,主要緣於與其他互聯網巨頭的營收及利潤做對比後,認為小米2000億美元的估值水分很大。以百度為例,目前百度市值為876.12億美元,如若小米上市後估值達到2000億美元,則將是百度的兩倍之多。而百度2017年總營收超過800億元,小米2017年總營收約為1200億元,其營收僅為百度的1.5倍,不足以支撐其估值。

同時,財報顯示,蘋果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766.55億美元,凈利潤376.37億美元,市值在9000億美元左右。小米的營收只有1000億元,是蘋果營收的1/16,凈利潤只有蘋果的1/50,市值卻是蘋果的1/4,確實有些誇張了。

此外,專利問題、技術底蘊不足、研發戰略不清晰等,也是小米拓展全球手機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小米前行之路上,危機重重。

不過,也有人認為,小米作為一家在爭議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其估值自然也不能按常規演算法來衡量。從小米布局生態鏈企業,再到發力新零售、國際化、人工智慧、互聯網金融市場,小米已經準備好諸多好故事講給資本市場聽,部分投行的認可也足以證明2000億美元的市值,或許不會成為一個泡沫。

太陽之下無新事,上市之後的小米,也會面臨諸多挑戰,其低利潤率或將成為其命門之一。另外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也是一個大趨勢,如何在大環境下逆風而上,衝刺更高的銷售業績,也考驗著雷軍及其管理團隊的智慧。對於小米公司而言,上市既是新的開始,更是新的挑戰。

或許,唯一感到放鬆的應該是小米員工,即便按照1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手持幾千股期權,其價值也將超過百萬元,一大波百萬富翁正在路上。

8年前雷軍給小米員工畫的餅,終是到了還的時刻了。

文 | 來咖智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不賺錢的Uber,拿什麼來抵抗谷歌?
AT對峙:誰遭殃?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