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腸胃不好怎麼辦?趕緊get這幾個推拿手法!

寶寶腸胃不好怎麼辦?趕緊get這幾個推拿手法!

腸胃是營養吸收的核心,食物從寶寶嘴裡進入胃部,經過胃部處理主要在腸道消化和吸收。腸胃功能關乎寶寶的生長發育,寶寶身高長不長、體重長不長就看腸胃的了。

嬰兒胃食道反流

? 癥狀表現

通常是3周至12月齡健康嬰兒,每天反流2次或2次以上,持續3周以上,無噁心嘔血,誤吸,呼吸暫停,生長遲緩,餵養、吞咽困難以及姿態異常。

? 護理方法

要排除消化道畸形和胃腸道外疾病,治療一般不需醫學干預,餵養少量多餐,進食後不馬上平卧。

? 寶寶口臭由胃食道反流多引起。進入胃內的食物會與胃酸混合併被一定程度消化,同時味道變臭。

嬰幼兒腸絞痛

? 癥狀表現

通常是5個月以內的嬰兒,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長時間的難以安撫的反覆哭鬧、煩躁或者易激惹,而沒有生長遲緩、發熱或者疾病的證據。

表現為頻繁哭鬧、睡眠不安、排便費力、吐奶和排氣多、脹氣、大便偏稀等。

? 高發期

一般於生後2~4周發病,到3~5個月痊癒。

? 護理方法

排除器質性疾病,如尿路感染,一般只需安撫治療(餵奶、使用安撫奶嘴、在寶寶耳邊發出安撫的聲音等),避免嬰兒搖晃。

嬰兒排便困難

? 癥狀表現

通常是年齡小於9個月的嬰兒,在排出軟便或未能成功排便前處於緊張和哭鬧狀態,通常會持續10分鐘以上,而沒有其他健康問題。

? 護理方法

一般只需注意排除器質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結腸,結腸狹窄等,不需輕瀉劑治療,避免刺激直腸。

嬰幼兒功能性便秘

? 癥狀表現

每周排便不超過2次,有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難,或排粗大的糞便,或有大量糞便瀦留(大量糞便未排出體外)、直腸內有巨大的糞塊等,至少持續1月。

? 護理方法

功能性便秘需要儘早干預,給予藥物治療,軟化大便,確保無痛排便,並需要有效維持治療。

食物過敏性胃腸炎

? 常見過敏源

嬰幼兒發病率高,其中以牛奶蛋白過敏最多見。

? 癥狀表現

牛奶蛋白過敏所致的消化道癥狀表現多種多樣,包括腹痛、腹瀉、腹脹、便秘、消化道出血、噁心、嘔吐、拒奶、溢乳、餵養困難等以及上述癥狀遷延不愈而造成生長發育受限、缺鐵性貧血、低蛋白水腫等。

? 護理方法

食物過敏性胃腸炎須及時發現過敏原,嚴格迴避過敏原,避免再次誘發。

現在的小朋友有關脾胃的問題遠遠不止這些,有些表現為食慾不好、厭食,有些則是消化不良,又有些是腹脹不適或腹瀉、便秘等……

如何調養寶寶的脾胃已經成為各位家長育兒的重點,那今天郭醫生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小兒脾胃保健的那些事吧!

?. 補脾經

【位置】脾經位於拇指螺紋面或拇指橈側面(外側)。

【操作】沿順時針方向旋揉拇指螺紋面(旋推法)或拇指屈曲的橈側緣由指尖向指根單向直線推動(直推法),每次200-300次。

【說明】脾經宜補不宜清,補脾經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瘦的小兒有一定的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作用。

【食療】淮山健脾湯

· 材料:鮮淮山100g、蘋果1個、玉米1條、瘦肉100g。

· 主要功效:健脾開胃、益氣滋潤

?. 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膝眼向下3寸、脛骨外側旁開1橫指處。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5分鐘。

【說明】足三里是非常常用的一個保健穴位,有健脾益氣、強壯體質的作用,對於小兒脾胃虛弱、體質不好均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所謂的3寸就是四橫指的長度,記住,用的是小兒的手來比。

【食療】蓮藕湘蓮煲扇骨

· 材料:蓮藕200克、湘蓮20克、眉豆20克、蜜棗半粒、扇骨200克。

· 功效:健脾祛濕、養心安神

?. 捏脊

【位置】從尾椎骨到頸部的大椎穴成一直線。

【操作】家長將雙手的食指半屈,拇指伸直並對準食指的前半段,抵在孩子的尾骨處,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

兩手交替,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後順序,從小兒背脊正中的尾骨末端處自下向上至頸部大椎穴,如此循環,根據病情及體質捏提5-10遍。以脊柱兩側皮膚微有潮紅為有效。

【說明】捏脊有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適用於小兒日常保健及小兒食積、疳積、嘔吐便秘的輔助外治法。

【食療】山楂扁豆金銀腎湯

· 材料: 山楂5-10g、炒扁豆20g、麥芽10g、鮮鴨腎和臘鴨腎各1個、豬瘦肉100g、生薑3片、蜜棗半個。

· 主要功效:開胃消滯、健脾祛濕

?. 揉板門

【位置】在手掌大魚際的平面,呈橢圓形的面狀。

【操作】用中指或拇指指尖揉上300遍即可,每天一遍。

【說明】揉板門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作用,常用於小兒消化不良、食積導致的食欲不振、腹脹等癥狀。

【食療】獨腳金淮山豬肚湯

· 材料:獨腳金(疳積草)15g、淮山20g、陳皮3g、豬肚100g。

· 主要功效:清熱、消積、健脾、行氣

?. 推七節、揉龜尾

【位置】七節骨位於背部正中線第四腰椎至尾骶骨處。龜尾位於臀部尾椎骨處。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兩指著力,七節骨自下而上推為補,自下而上為清。龜尾以拇指或中指揉為主,各100-300次。

【說明】上推七節骨為止瀉,下推為通便,而龜尾穴性平和,能止瀉也能通便。

【食療】焦米湯

· 材料:大米50克。

· 製作方法:將大米放進鍋里,用中火反覆翻炒,炒成帶有黃色(微焦的顏色),再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熬至湯稠(約1-2碗的量)即可。

· 主要功效:止瀉。適用於1-2歲以上的小兒。

圖文來源於網路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讓更多人看到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我的寶寶為什麼老感冒?
給寶寶買酸奶的幾大要點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