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捂有講究,你捂好了嗎?

春捂有講究,你捂好了嗎?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很重視養生,古人更是在養生方面有很多心得體會,他們總結出了許多養生之道,「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引是一句衛生諺語,這是人們維護身體健康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春捂」就是說春季,氣溫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受春夏秋冬循環變化的影響,體內形成了一種生理性散熱和保暖功能。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過早的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春捂秋凍 到底「捂」多久

春捂秋凍,「捂」多久最好呢?一般情況下,立春後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這是因為雖然立春代表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並不會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過渡時間。在這期間,氣溫變化較大,如果過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別「捂」過了頭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另外,春捂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一般來說,春季可以讓居室溫度適當高一點,被子也要適當厚一點。

怎樣判斷是否「捂」

「捂」的具體標準可以綜合考慮氣溫和個人感覺兩方面。

首先看溫度。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其次憑感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著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攝氏度也不必急著脫衣;如果感覺「捂」了身體會出汗,就不妨早點換裝,否則,「捂」出了汗,萬一再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

「捂」不到位會遭風寒

中醫理論有「寒從腳起」一說,因早春時地面溫度較低,雙腳接觸時容易受涼引起感冒。經常搓腳和按摩腳掌心,在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燙腳都能預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女性更要注重下半身的保暖,切忌「只要風度不要溫度」。女性朋友必須懂得痛經是個長期伴隨左右的問題,需要每次經期和日常生活中呵護身體,方能為以後的健康體魄打好基礎。那麼在初春時節女性要做好以下防護工作:

頭頸捂一捂,上身全暖和

頭頸部容易受風寒,進而引起頭痛、頭暈、頸肩脹痛或感冒、氣管炎等。所以春天外出的時候最好能戴上帽子和圍巾,建議不要過早穿低領或者V領的上衣,頭頸部位保暖了,上身都暖和了。

手腕捂一捂,心臟好舒服

從頭頸往下,第二個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手腕。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手腕上有一個穴位叫神門穴,此穴位對應我們的心經,也就是說我們體內的元氣循環會在這裡經過、停留。所以,讓神門穴保暖,就能保證元氣循環順暢,我們的心臟就會更加健康。因此,在這個季節建議不要穿著七分袖與九分袖的衣服,盡量穿長袖毛衣。

腰腹捂一捂,下肢不麻木

人的腎部是聚集陽氣的地方,一旦有風寒入侵人體,腎中的陽氣就會被困於下部,容易出現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軟等問題。因此,給腰腹部適當的保暖,可以幫助腰部以下的身體的循環,從而減少下肢麻木等問題的出現。

小腿捂一捂,腦袋不痛苦

小腿是我們春捂需要保暖的最後一個地方,尤其是小腿外側。古語說「寒從腳起」,小腿若不注意保暖,容易出現頭痛等癥狀。

每個人都要「捂」嗎

春捂要特別重視對頭、腳、頸、手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圍巾、口罩,脫掉厚襪及手套,否則很容易降低身體免疫力,導致疾病入侵。「捂」依各人體質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體質偏寒者可多捂幾天,而體熱的人則可以少捂幾天。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可適當減少穿衣。

花錢做保養,並不是想讓自己的身上多點什麼,而是想讓身上少點什麼,比如:你有老年斑,我沒有;你有皺紋,我沒有;你體態臃腫,皮膚下垂,我沒有,各種疾病我沒有!「所以,保養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內涵,是一種幸福的能力!」

——貞話健康課堂

如果想知道如何正確調養氣血,請在下方給老師留言。讓你輕鬆解決閉經、痛經、氣色不足、色斑、脫髮、失眠多夢等問題,讓你的容顏重獲新生!

來源:文章、圖片等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貞話健康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貞話健康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