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強大的東漢王朝為何會迅速崩塌?根子在這裡!

強大的東漢王朝為何會迅速崩塌?根子在這裡!

開國皇帝奪取天下,並不是皇帝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皇帝和他的戰友這一群人共同的功勞,因此,這一群人成為國家機器的最高決策者,而不是皇帝一個人。

皇帝和他的戰友們屬於合伙人關係,勝利果實,大家當然都有份,各自按股分成,都佔有一定的不同比例的份額,合伙人根據功勞的大小,擔任不同級別的官員。

皇帝與官員共同成為國家的最高決策者。在官員裡面,又有級別大小之分,最大的是相,居百官之首,相的權利僅次於皇的權利。

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必然導致三種結果:增值、保本、虧損。

正常人的行為選擇與動機,從主觀上講,都是要使自己增值,或是退而求其次保本,最不願意接受的是虧損。

因此,老百姓有使自己增值的慾望,便想做官。做官的有使自己增值的慾望,便想做相。而做相的,也同樣有著使自己增值的慾望。做相的如果再繼續增值,就意味著:做皇的正在虧損。

所以,皇權與相權之間,必有矛盾,有矛盾就必有鬥爭,而鬥爭的結果:要麼是相權竊取了皇權,要麼就是皇權侵害了相權。究竟何方可以勝出?萬古不變的規律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而無論你是誰。至於封建禮教忠孝節義嘛,嘿嘿,很難約束得了的。

不是說沒有忠心的人,而是這一方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實在是不太靠譜。只有實力,才是唯一可信的憑據。丞相一職,秦時由一人擔任,有時也由左右兩丞相擔任,權利是相當大的。

漢時,皇帝在與丞相的博弈中,抓住機會分兩步將相權徹底整垮。

首先是瓦解。皇帝將原本集中的相權,拆開分成了若干股,由三公九卿各持股若干份,將丞相的權利分散,由多人擔任,使之再無法與皇權抗衡。

其次是架空。

皇帝又私設一個「內朝」,選用自己最親信的人,組成宮中決策機構。「內朝」對「外朝」發號施令,「外朝」即三公九卿,僅剩個名分,已無決策權,只能做些傳達、執行之類的事。

從此,政府高級官員的權利被皇帝剝奪了,本屬合夥的權利,最終落到了皇帝一人的手中。這一回合較量的時間跨度是很長的,總之,最後的勝利者是皇帝,而丞相被淘汰,涼在了一邊。

皇權雖然鞏固了,但他的「內朝」內部又分裂成了外戚、宦官兩股勢力。這是在戰勝相權過程中留下的後遺症。

老皇帝死了,小皇帝繼位,年幼不能決策天下事,就由他的媽來主持朝政,他的媽也不過20幾歲,就委託她娘家的兄弟(皇帝的舅舅)來主持朝政,稱為外戚,一般都是封的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他們的主要責任,是防止其他任何官員以任何形式竊取皇權。

外戚與小皇帝是有血緣關係的,能守住皇權,外戚是有功的。可問題是,小皇帝長大後,舅舅家族的勢力也日益龐大,自己曾委託給舅舅的權利如何收回?他就只有依靠自己身邊的宦官了,也就是太監,這些太監一直看護著小皇帝長大成人,肯定要比親爹還親,他們幫助皇帝奪權成功後,得到的封賞,「超登公卿之位」。

太監和皇帝共同扳倒外戚後,權利又回到皇帝手中,當然,也有太監的份。新皇帝總是要娶妻生子的,妻子的兄弟多數又是封大將軍,又成為新的外戚。

漢靈帝統治時期的格局為:

1.皇帝和他手下的太監,最具實力,處於「甲」的位置,

2.皇帝的舅官何進,新封的大將軍,也較有實力,處於「乙」的位置,

3.三公九卿、文武百官,雖然人多,其實實力最小,處於「丙」的位置。

這三方力量中,甲乙兩個強方都是自家人,最鐵的人,為內朝。丙為外朝,其實只有兩方。皇帝再無能,皇權也是穩固的。三公九卿儘管一直被涼在一邊,但他們還是會瞅準時機,與皇權相博。

三國演義第一回提到漢靈帝在位時發生的一系列的災異現象:

1.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下來,蟠於椅上。把皇帝驚倒,百官俱奔避。

2.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半夜方止,毀壞房屋無數。

3.洛陽地震;

4.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

5.母雞變公雞。

6.黑氣十餘丈,飛入溫雄殿中。

7.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

十年中發生這些怪異現象,應該也算正常,但官員中一個議郎上書皇帝,不說別的,只說母雞變公雞這件事是太監干政所導致的。母雞變公雞是否屬實?即使屬實,也和太監沒有半點關係。這件事反映了:官員中有人企圖打擊太監,而太監行使的權利是「皇權」,打擊太監就有可能被說成是挑戰皇權。也許他的立場是對的,但方法絕對是錯誤。

從博弈優選策略的角度來看,做為弱勢的丙方,直接攻擊強勢的甲方,這是在找死。結果,這個官員很快就遭到了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水之涯 的精彩文章:

三國正史中,劉關張真正情義有幾分?
槍棒天下第一的盧俊義,為何會淪為梁山草寇?

TAG:秋水之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