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支付結算監管進入「深水區」:打擊亂象不手軟,新規多箭齊發

支付結算監管進入「深水區」:打擊亂象不手軟,新規多箭齊發

2018年依舊將是支付領域的強監管年。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3月1日發布的消息,在2月27日至28日舉行的央行2018年支付結算工作會議上,分管支付的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談及今年的支付領域監管時強調,支付結算監管要統籌處理好「放管服」三者的關係。在始終強調嚴「管」,嚴厲打擊支付亂象,規範市場秩序的同時,還要謀劃做好更高層次的「放」和「服」工作,更好地發揮支付結算工作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支付結算監管工作已經步入『深水區』,遇到的問題更加複雜、任務更加艱巨。」范一飛表示。

可見的是,去年年末,央行監管新規多箭齊發,從規範支付創新業務、備付金管理、條碼支付等多個方面入手,為幫助機構學習掌握,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還專門在2月初舉辦了「監管政策解讀培訓班」,央行支付結算司、科技司專門對一系列文件進行解讀。

其中,針對支付機構業務創新可能突破監管邊界的情況,在去年12月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規範支付創新業務的通知》中,央行提出機構在開展支付創新業務時應事前報告,並提出要加強收單業務受理終端管理、代收業務管理和支付業務系統介面管理,並要求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嚴格遵守跨行清算要求。

去年12月27日,「裸奔」多時的掃碼支付迎來有法可依的監管時代。在新規中,央行不僅對掃碼支付進行了限額管理,還將原定在今年6月末的第三方機構直連銀行模式的終結大限提早到了4月1日。也就是說,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應當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備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處理。

兩天後,央行再出手,在去年12月29日將2018年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從原本的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

根據央行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調整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從4月開始,各家支付機構以2018年一季度客戶備付金日均餘額為基數,按照業務類型 ,銀行卡收單業務、網路支付業務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將按照不同等級交存不同比例的客戶備付金。其中,最高的比例達到了54%。

不僅是監管文件齊發,央行對機構的日常監管也不手軟。

在2017年對支付機構開出超過100張罰單(為2016年的三倍)後,2018年前兩個月,央行各分支機構也並未手軟。

春節假期剛過,央行濟南分行就一口氣掛出了4張涉及支付的罰單,兩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兩家銀行均因「違反支付結算業務規定」被罰;而在春節前夕,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向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和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開出罰單,理由則是「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存在危害支付服務市場的違規行為」。

在准入門檻方面,今年1月,在第五批合計25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決定中,央行收走了其中4家的支付牌照,決定不予續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捉妖記2》,續集還是續貂
同濟大學愛國學生運動與英烈圖片展:從五四到一·二九

TAG:澎湃新聞 |